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郑维东 《视听界》2009,(1):50-52
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社会功能与结构》一文中,将传播行为的基本结构界定为传播者、内容、渠道、受众和效果这一5W模式。从中不难看出,在媒介内容由传播者传递至受众这一链条中,内容和渠道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的获得。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传播渠道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形式加入到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蓬勃发展,世界进入了以“传播工具的革命”为特征的网络传播媒体时期。网络新闻传播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职业网络新闻传播者应运而生,对网络及其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传播技术掌握程度,成为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合格的标志。而且,从新闻实务的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因新的传播技术的影响带来新闻传播实务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的变革,网络新闻传播具有的这种变革的表现尤为显著。在网络这一巨大得让人无法想像的虚拟空间中,新闻传播的数字化、超文本性、多媒体性(聚成性)、交互性、…  相似文献   

3.
拉斯韦尔公式有三个关键的传播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本文以为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媒生态图景”;传播者,从“把关人”到“人人皆记者”;传播从“一技之长”到“博采众长”;传播对象:从“点对面”到“多点对多点”。  相似文献   

4.
陈光 《新闻前哨》2003,(9):32-32
科技新闻的传播立场,具体地表现为“科技”还是“新闻”的选择。这种选择渗透于传播过程的3个主要环节——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 ①传播者:科技新闻究竟由谁来写,是懂科技的人,还是懂新闻的人?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科技记者,既要懂科技,也要懂新闻。但是,这就像摄影曝光,毕竟有一个光圈先行  相似文献   

5.
梁璐 《东南传播》2010,(7):95-97
在大众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普传播借助大众传媒这一载体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存在着问题。文章从科普传播的传播媒体、传播内容、以及科普创作者与传播者的视角对大众传媒在科普传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阐释我国科普传播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3,(21):28-33
灾害信息传播者是灾害信息传播过程的起点,连接着灾害事实和灾害讯息。根据身份的不同,可以将灾害信息传播者分为政府传播者、公众传播者和媒体传播者。政府传播者承担着灾害预警、灾害救援、灾损发布的责任,是灾害讯息最权威的来源。公众传播者有效弥补了专业传播者在灾害突发现场的"缺席",及时记录第一现场的影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媒体传播者承担着信息编辑和信息传递的责任,是灾害事件中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7.
报纸广告传播效果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纸广告传播效果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报社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但是,广告传播效果的产生往往不以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有时甚至会出现与传播者的意图相反的结果。这是因为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过程,从刊出广告信息到受众认可接受广告信息,进而买进广告商品,中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环节和因素,每个环节或因素都可能对广告的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针对近几年来报业广告发展徘徊不前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对制约报纸广告传播效果的传播主体、媒介、广告内容、版面位置、受众等主要因素作了一些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受众调查的广泛开展 苏联时期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观念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之后,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决定着传媒的生存与发展,这就使传媒必须面向市场和受众.  相似文献   

9.
论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回顾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次传播技术演 进(口头传播──印刷媒介传播──电子媒介传播)时不难发现,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革新带来的不只是传播形态的变革,更伴随着传播者心理的重大变化及社会文化的相应变化。例如,印刷媒介扩大了信息接收的时空范围,使人们信息获知权增加得以可能。电子媒介以可视可感的形式传播信息,强化人们对图形信息的接受能力。但困扰我们的问题是,除了同时作用于人这个因素外,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是否有其他的关联,一方的改变是否会形成另一方的动因?在本文中,我们将试图分析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主动传播 和谐共振——重大主题网络传播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于大多数中国媒体而言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大事之秋,从年初的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到年中的汶川大地震,媒体在期间扮演了记录者、传播者与推动者的角色.这期间,网络媒体完成了主流化转型,中国网民在这一次次大事件中也越来越显现出主流化的愿望.本文从受者--网民;事件--突发事件;传者--网络传播机构这三个方面分析了重大主题报道中网络传播应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个人化:新闻报道的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婧 《青年记者》2005,(2):23-24
新闻个人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卡尔·霍夫兰的说服理论指出:"最可能改变一次传播的效果的方法之一,是改变传播对象对传播者的印象。传播者有威望吗?可爱吗?是同我一样的人吗?"霍夫兰的传播实验表明"假如传播对象喜欢传播者,就很可能被说服。如果接受者认为讯息的来源是来自一个与他自己或者她自己相似的人--即具有同一性,就更是如此"。这就是"自己人"效应。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对于大多数中国媒体而言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大事之年,从年初的南方特大冰雪到年中的汶川大地震,媒体在期间扮演了记录者、传播者与推动者。这期间,网络媒体完成了主流化转型,中国网民在这一次次大事件中也越来越显现出主流化的愿望。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重大主题报道中网络传播应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联系,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新闻行列,为此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在新闻理论、新闻记者、主流媒体三方面所形成的影响作用,并立足于新媒体实际运转情况,论述了自身对新闻传播主体出现变化这一问题的建议,期望能进一步地将新媒体科学有效地渗透至群众当中,使新媒体传播变得更加透明化、公正化。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中舆论引导的特点分析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革命,不仅使新闻传播的地理区域极大地扩展,使新闻传播覆盖的受众数量剧增,而且在传播的内容、传播的功能、传播的效果上都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改变。而这一系列革命性的改变使得传统新闻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面临许多新的课题,这些课题的解决则需要在尊重网络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借鉴传统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后方能实现。网络传播引发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新变化在网络新闻媒体出现以前,所有的大众传媒都遵循着一种由点到面的单向的线性的传播方式,即由传播者主导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有组织、大规模…  相似文献   

15.
丁骋  张威 《今传媒》2022,(7):27-30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内容传播载体,在健康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保罗·瓦兹拉维克曾根据元传播的特征,提出了“元传播五大原理”,对短视频健康传播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依据该原理的具体内涵并结合短视频的传播现状、健康传播的要求等,提出短视频健康传播者要建立并坚守发布契约、为内容设置合理的传播样式并让其适应短视频社交关系、准确把握传播节奏、与用户进行对称交流等短视频健康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作金 《新闻通讯》2014,(11):56-57
所谓电子媒体,就是以电子设备为介质的信息传播媒体,主要包括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络,移动通信等。其特点是:信息量大、快捷、可以随时更新即时内容。基于新传播工具和技术,传播范围广,受众命中率高(利于窄众传播),交互性强,个人作为传播者的作用加大,整合了除人际传播外的其他传播类型。"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必然产物。这一概念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多媒体"逐步衍生而成。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网络等电子媒体,的确存在报纸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对报业产生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7.
王璇 《青年记者》2012,(5):70-71
微博时代带来了传播的草根化和传播内容的个性化、随意化,具有传播速度快捷、传播互动和灵活等特点.微博的传播过程是传播者对关注不同人物、话题的小群体进行初级的分众传播,分众传播的受众可以通过评论功能给予传播者即时的反馈,也可以通过转发功能对这一信息进行二级传播.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电子媒体,就是以电子设备为介质的信息传播媒体,主要包括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络,移动通信等。其特点是:信息量大、快捷、可以随时更新即时内容。基于新传播工具和技术,传播范围广,受众命中率高(利于窄众传播),交互性强,个人作为传播者的作用加大,整合了除人际传播外的其他传播类型。"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必然产物。这一概念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多媒体"逐步衍生而成。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网络等电子媒体,的确存在报纸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对报业产生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9.
"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农村网络舆情问题的复杂多样性,对网络舆情的认知能力影响着农村网民对网络社会的认知水平。笔者认为,建构网络舆情认知传播的认同性,对于农村网络社会的治理而言,意义重大。这需要决策者、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在一些具体的事件上,通过传播互动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传播,也称政府信息传播,主要是指政府机构利用大众传媒面向公众进行信息传播。①与其他传播主体不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传播行为的管理者。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政府通过特定的信息渠道掌握着所辖区域内权威性的信息源,可以获得有关事件全面、准确的信息而发布;作为信息的管理者,政府则通过行政手段对其他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进行监督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