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布斯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他从人性自私或贪婪这一人性论假定推演出"人人相互为敌"的自然状态,为了寻求和平,摆脱人人自危的自然状态,人的激情与理性都启示人们遵循自然法,而各条以和平为目的的自然法的真正遵循却有赖于"利维坦"的权威来保障.这就是作为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的自然法思想的内在建构.  相似文献   

2.
在霍布斯的思想中,与古典传统相比,理性概念的位置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属于自然哲学的范畴,但理性概念与激情概念一起构成了霍布斯探讨公民哲学的逻辑基石.通过梳理在霍布斯的著作中出现的自然理性、技艺理性、私有理性、正确理性及最高理性等词语,本文认为,霍布斯理性概念的内涵相当丰富.它是以自然理性为主干、以语词理性与工具理性为"知"、"行"机能的有机体,它追求自我保存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3.
拉塞尔·柯克是美国著名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古典自由教育的倡导者,他的自由教育思想通过对道德想象力、正当理性与秩序关系的诠释,构建出了保守主义视域下的自由教育观。柯克认为自由教育的目的是道德想象力与正当理性的发展,其中以道德想象力的培养为核心,以正当理性的发展为指引;基于自由教育的目的,作为道德想象力的表达的文献学习构成自由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在自由教育的实际结果上,自由教育最终使人形成内在的心灵秩序和外在的共同体秩序;在自由教育的维护和实施上,自由艺术学院是自由教育的最佳场所,只有在这样的机构中自由教育才能得到保存和复兴。  相似文献   

4.
"同情"和"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在这其中,他以中国古典美学为根基,以西方美学为参照,将西方美学的理性成果内化在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梳理和研究之中.促进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舆论批评国人过马路不守交通规则。如果确实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交通就顺畅了吗?我看未必。见缝插针的交通方式,也许正是某种行之有效的经验。哈耶克关于自由经济的某些说法,也不妨应用在社会领域。比如:看不见的手、自我成长的秩序、自我组织的秩序、人之合作的扩展秩序。哈耶克认为,以人类有限的理性要创造复杂的秩序,本质上是个不可企及的愿望。他认为,依据古典的两分法,  相似文献   

6.
理性之人虽然比自然感性之人更在社会文化之中,但比起精神之人来,他又尚在文化之外。对于理性之人,社会文化的符号体系更多地从其外在束缚他,在内在方面受到文化符号束缚的,则是精神之人。相对于自然感性之人而言,社会文化总是迈向理性的完善的;以人为的秩序反抗自然的无序,以人为的礼法,禁绝自然的放任,以仁人的完成来驱赶自然之人。社会的文化进步总是意味着这种自然的摒绝与人类的自我超越。因此,每一种社会文化,都在追求着从自然向理性的挺进与从理性向精神的飘移。汉赋作为社会文化诸相的一种,代表了由理性向精神的完成,本文拟从赋家的角度论之。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社会理想是维护和建立社会等差秩序。他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个层面架构礼,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他为社会等差秩序的合理性作了哲学的论证,使得这种秩序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资平是中国20世纪市民小说最早的尝试者,他的小说对中国明清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市民小说传统加以现代改写,故事大都具有悲剧性质和苦难性质,然而人物的生存烦恼和生存幻想却具有一种市民化的理想主义精神.他开辟的市民文学空间更加注重个人幸福实现的可能,其后期情恋人物大多从个性主义者转变为幻想性革命者,描写了一种独特的个性主义革命者.其情恋人物表现了中国古典传统的礼制文明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文明交错中的市民生命情景,反映了市民知识分子来自生命的爱欲解放与文明对爱欲进行压抑的冲突,他们对于文明规范的踰越,主要来自生命的感性生存动力与理性控制之间的不平衡,其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对生命激情的理性控制意识,而其理性控制的特点是以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理性规范取代了东方礼制文明的理性秩序.  相似文献   

9.
希腊古典文明的基本文化精神,奠立了科学理性这一西方哲学与文化传统.从不同的角度对古希腊理性精神进行阐释,体现了古希腊民族热爱智慧的求知精神,深究了自然万物的根源以及普遍本性,确立了人作为理性主体的中心地位,同时也追寻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古希腊文化的共生共存形态,蕴含着古希腊民族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彰显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笛卡尔对理性与自由意志的论述,确立了主体性的地位。德国古典哲学张扬了主体性,在康德的认识论领域,主要表现为"知性为自然立法";在伦理学领域,表现为实践理性优于理论理性、"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费希特的哲学以"自我"为出发点,进一步张扬了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他对自由的论述。近代哲学的主体性思想,给当前的主体性讨论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希腊哲学以早期自然神学作为开端,经过古典时期的理性神学的发展形成了理性神和一神的观念,最终在希腊化时期以理性与启示的调和为基督教神学所汲取和接纳,并被基督教护教士们用来为基督教信仰作辩护。  相似文献   

12.
何艳红 《红领巾》2005,(6):61-64
从18世纪古典经济学产生到当代,有关市场经济秩序形成的学说,大体可分为自发演进观、理性构建观、立宪自发演进观、构建-演进和谐论等几类观点.前三种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后一种观点较切合我国实际.我国应根据构建与演进相结合的市场秩序形成学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哲学体系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认为人是理性存在物,理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理性具有认识自然、揭示自然规律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在激励人们占有、使用、享有自然界的同时,会屈服于欲望而沦落为欲望的工具。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的要求,我们应对其批判地加以继承。  相似文献   

14.
与自然科学产生于对物质世界的观察不同,社会科学产生于对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问题的关注,从孔子和苏格拉底开创的教育学传统,一开始就注重对自然秩序的尊重和对人类自身有限性的承认.孔子的"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之说,无非是在强调对秩序的珍重和对均衡状态的追求,强调有效率的教育过程并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必须顺从人类的自然本性.但这种对人类理性有限性的认识和对自然秩序保持敬意的直觉表达在现代教育学中并没有完全得到理性的继承和解说.教育学在一百年的发展中过度地夸张了人类理性的作用,试图依靠新的研究技术和采用自然科学的数学计量方法,为教与学提供可靠的指导.有些人认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取决于我们能否提出一整套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各种综合性范式,这些范式应该能为整理人类各种知识提供连贯的和确定的理论框架.从而把教育研究引向了唯科学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张君 《政治思想史》2011,(1):128-143
在霍布斯的思想中,与古典传统相比,理性概念的位置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属于自然哲学的范畴,但理性概念与激情概念一起构成了霍布斯探讨公民哲学的逻辑基石。通过梳理在霍布斯的著作中出现的自然理性、技艺理性、私有理性、正确理性及最高理性等词语,本文认为,霍布斯理性概念的内涵相当丰富。它是以自然理性为主干、以语词理性与工具理性为“知”、“行”机能的有机体,它追求自我保存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6.
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由于其完备理性的假定,遭到了广泛的质疑.本文从有限理性出发,通过对理性的无知和社会契约的分析,提出社会契约保证下的理性的无知也可以达到新古典的结果,从而尝试了一种对新古典模型维系的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伊曼努尔·康德:人为自然立法。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 72 4—1 80 4年)是德国启蒙思想家的最后一个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山鼻祖。在康德的全部著作中,最重要的三部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阐述的是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实践理性批判》是一部伦理学著作,《判断力批判》是美学著作。康德通过这三部大作建立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他自称是完成了一次“哥白尼式革命”。如果要用一个命题来表述这场哲学革命的主要内容的话,似乎可以首选“人为自然立法”这一命题。康德在《纯粹理性…  相似文献   

18.
从《旧约圣经.创世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帝创造了世界的秩序。他不仅创造了世界万物,而且还创造了人类——唯一具有自由意志的理性的生物。人类这种潜伏的理性和自由意志由于夏娃偷吃了禁果而被激活,从而秩序被打破,人类获得了自由,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物种的人的区别显现了出来。个体的人要求唯利是图的自由,物种的人要求和谐合作的社会秩序。这种自由和秩序的矛盾使得人类依靠理性、利用符号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人文世界,体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所有价值,并为实现自身管理,重建人文秩序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食指是朦胧诗的先驱者,由他开创并启示后来者的不仅是他诗歌强烈的现代性特征(个体意识觉醒与现代艺术手法),还有与之水乳交融的古典情怀。食指自幼深受古典诗词浸染,兼以时代政治抒情体式的调和,造就他诗歌中弥足珍贵的诗美品质:古典情怀。抒情传统、意境阐发、古典体式(听觉艺术)是食指诗歌具有古典情怀的三个层面,其对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值得重视,给当下众声喧哗却秩序混乱的诗界以警醒。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切于时需的兼具思辩理性和实践理性的价值哲学,宋明理学的主旨并非对天道、性命进行纯粹的抽象思辩,而是为现实政治秩序重建进行哲学奠基.在天理本体秩序的范导下,理学家的政治秩序呈现为刚性秩序与柔性秩序的统一.立足于心性论,理学家为政治秩序建构开掘出深沉的人性根基和相应的价值向度.在实现方式上,他们希望通过君以行道或士以行道的方式建构出和谐稳定、天理流行的世界.就内在理路讲,理学家将政治秩序建构的逻辑起点归结为人,但随着人的道德理性对人的知性与感性的压制,人终蜕变为道德化的抽象存在,秩序建构之有生命性的逻辑根基丧失了,理学家的政治秩序势必走向僵化.依此秩序建构之理路,晚明心学高扬人的感性欲求,现代新儒家努力开显人的知性之维,绝非历史的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