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过鲁迅先生的那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之后,我一直对旧中国那种“长者本位”的观念深恶痛绝。在这种观念之下,“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而我更对那些“觉醒”的父亲敬佩不己,他们“解放了自己的孩子”,从而使他们能更合理地做人,有这样的父亲的孩子是幸运的。然而,今天有许多老师还存有过去的那种老思想,学生来到学校,我就是你的“长辈”,我说的话,你必须服从,绝对不能不听,就这样,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据媒体报道,去年,一名中学生课间时用粉笔在黑板…  相似文献   

2.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6,(15)
2005年,陈敬道终于带着父亲走上了工作岗位。陈敬道说:“我想去帮助农村那些和我一样渴望上学的孩子,我也许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但可能会带给他们新的理念和观念。”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父亲     
拉尔夫 《良师》2011,(9):49-49
我曾经很偶然地读到过一句话:“与仅仅赋予孩子生命的男人相比,那些把孩子养育成人的男人更有资格被称为他们的父亲。”如果我能早一些明白这个道理,我和我的家人也许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5.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面对的孩子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说,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使他们变得更加孤僻和自卑,他们比正常儿童更需要得到爱,更渴望得到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日本家教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我曾经在日本早稻田等大学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中国人与日本人心理比较研究,对日本家庭教育作过观察。日本的家庭教育有如下突出特点。一、重视礼仪教育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深秋的一个周末,我乘坐地铁回家,突然被一个孩子的哭声打断了。只见一位小男孩正被母亲厉声责骂:“你看看,期中考试成绩这么差,真不知道你上课时干什么去了?下次再这样,周末就不准出去玩,待在家里好好看书!”男孩的父亲在一旁接话了:“之前,我就对你说过,别给他报那么多兴趣班,你不听,能怪孩子吗?”母亲听后,更是火上浇油,向父亲吼道:“这么说,你是怪我啦?孩子考不好,你也有很大责任!总说工作忙,功课辅导时,你又在哪里?”孩子听见他们吵了起来,哭得更厉害了。看着孩子一脸的茫然和无助,不禁令人心疼!  相似文献   

8.
阿宝哭了     
父亲丰子恺对儿童一向是“热爱”、“亲近”、“理解”和“设身处地”地体验的。正如他所说的,“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这方面,我——父亲漫画中的阿宝——有过不知多少次亲身的经历。其中有两次印象特别深。  相似文献   

9.
“两代人”畅开心扉的交流真的是一种令人动容的叙述——“他既是我的父亲,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赵小凡由衷地告诉我们,从童年起父亲给了他独特的爱;孩子长大了,他父亲赵丽宏先生告诉我们要“真正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当他看到儿子赵小凡如愿以偿地走进美校,他说:“看到儿子快乐地学习、生活,我也同样快乐。”父爱的博大在于它不是一种索取,它在变得更宽仁、更富于人性的品质之时,他们获得了比一般父子更多的幸福!——编者  相似文献   

10.
父子情     
“慈母”这个词讲得通,对“慈父”这个词我老觉着别扭。依我看,上一代中国男人不大能和这个词挂上钩,他们大都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叫做渔王的人,他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从小跟随父亲出海,但是,捕鱼的技能却还在一般人之下.更不用说和父亲相比了!所以,渔王特别沮丧。后来,来了一位哲人,问渔王:“这三个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跟你捕鱼的?”渔王说:“他们从小就在船上长大的,他们没离开过渔船。”哲人问:“孩子们都是跟你学习捕鱼技术吗?”渔王说:“从小我就手把手地教给他们,一丁点儿闪失都没有。我总是把我最重要的决窍毫不保留地教给每一个儿子。”哲人问:“孩子们自己捕鱼的时候都在哪里?”渔王答:“当然在我的船上。每次都有我给他们把关。他们就不可能有闪失。我常告诉他们,哪种征兆有大鱼.怎么样起网会有最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叫做渔王的人,他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从小跟随父亲出海,但是,捕鱼的技能却还在一般人之下.更不用说和父亲相比了!所以,渔王特别沮丧。后来,来了一位哲人,问渔王:“这三个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跟你捕鱼的?”渔王说:“他们从小就在船上长大的,他们没离开过渔船。”哲人问:“孩子们都是跟你学习捕鱼技术吗?”渔王说:“从小我就手把手地教给他们,一丁点儿闪失都没有。我总是把我最重要的决窍毫不保留地教给每一个儿子。”哲人问:“孩子们自己捕鱼的时候都在哪里?”渔王答:“当然在我的船上。每次都有我给他们把关。他们就不可能有闪失。我常告诉他们,哪种征兆有大鱼.怎么样起网会有最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13.
孩子为何说谎症状:一位父亲正在审问他的儿子。“老师说班里丢了一块钱,是不是你拿的?”孩子:(恐惧地看着父亲)“不,不是我。”父亲:(口气缓和,交待政策)“你只要说实话,我不打你。”孩子犹豫半天,终于下了决心:“是我。”父亲:(震惊,怒火万丈,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14.
许丽 《师道》2005,(11):38-38
一对来自偏远乡村的姐弟双双考入了重点大学,别人向他们的父亲取经,这位姓包的农民笑了一笑说:“要说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相似文献   

15.
每天晚上下班之后,我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在父亲的冷饮店里帮忙。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橱窗外有一双眼睛,那是一个十一二岁小男孩的眼睛。他盯着店里其他买冰淇淋吃的孩子,一脸羡慕。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看了看那个小男孩,没有作声。我对父亲说:“可怜的孩子一定是想吃冰淇淋,却没有钱,我可以送一盒给他吃吗?”但父亲冷漠地摇了摇头。之后的一天,当其他孩子散去后,我突然看到父亲对那个站在窗外的孩子招手示意。男孩进来了。父亲对他说:“孩子,你可以为我到隔壁的报亭买一份报纸吗?”孩子点点头,很快,他就把报纸买回来了。这时,父亲微笑…  相似文献   

16.
说到用语言教育孩子还是用行动教育孩子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父亲带着孩子去参加儿童攀岩比赛,父亲是个攀岩爱好者,儿子的身体素质也不错。比赛时父亲站在场外不停地给儿子喊加油,儿子也能清晰地听见父亲的声音“别紧张!”“快一点儿!”“别害怕!”可是最终儿子还是输掉了比赛。事后孩子对他的父亲说:“其实当时我一点儿也不紧张,也不害怕,可就是不知道哪一个支点最有利于继续向上爬,而且手指头在岩壁上怎么也使不上劲。由于没选好支点,最后脱手了,才会输给对手。”父亲听后有些遗憾,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常常和一群孩子混在一块玩。他的父亲为此忧心忡忡,但所有的告诫对小爱因斯坦来说都如同耳边风。他常这样回答父亲:“别的孩子都在玩,我为什么要学习?而且我不比他们差。”  相似文献   

18.
父亲和孩子来到一堵墙跟前.父亲对孩子说:“给你10米的助跑,你敢不敢跳过去?”孩子用眼睛瞟了瞟那堵墙.回答说:“这么矮的一堵墙.没有一点问题。”于是孩子一跃而过。可他没有想到.墙那边是一条沟,他重重地摔在了沟里。孩子从沟里爬起来,愤愤地说“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父亲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过来一会儿.他们又顺着墙往前走了一段,父亲忽然停住,又对孩子说:“孩子.给你10米助跑.你敢不敢再跳过去?”孩子连忙说:“不行啊.我已经受伤了.脚还疼呢.再摔一下我哪里受得了。”  相似文献   

19.
儿子对父亲进行了一次“心理测验”。忙完一天工作的父亲,疲惫地回到家里,十岁的儿子抬头望着父亲说:“我爱你,爸爸。”父亲不知该说什么。好一会儿,父亲只是站着,看着儿子,终于似有所悟地问:“你想要什么?”儿子笑了,说这是老师让我们对父亲做的心理测验。第二天,父亲去学校找到老师,想知道自己测验的结果。“大多数家长的反映基本上是和你一样的。”儿子的老师这样说。“关键是”老师解释道:“感受到爱是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没有完全表达出这种感情,我们忽视了孩子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除了餐桌上的食品,衣橱里的服装以外更重要的东西。孩子们在说我爱你的时候,最想听到父母说的是‘我也爱你,孩子。’”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到沙漠里猎杀骆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父亲首先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接着又问老二:“你看到了什么?”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大沙漠。”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