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始于80年代初。当时,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广大青年的迫切要求,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80年10月29日及时地作出“关于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核制度的决定”,1980年11月22日经北京市委常委讨论同意,正式成立了“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由副市长白介夫同志任主任委员。1981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下发了教  相似文献   

2.
我省基础教育工作的回顾与展望省教委普教处1993年,对我省基础教育来讲,既是紧张的一年,也是丰收的一年。其主要表现是:一、义务教育实施步伐加快1993年,全省教育战线把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一是往年初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教委就及时提出...  相似文献   

3.
4.
对考试与创新人才选拔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选拔的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我们应加快改革的步伐,坚持发展创新教育的战略,以选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考试在一定意义上既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核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水平。因此,考试是常用的教育测量和人才评价的手段。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各种学历考试、资格证书考试等将伴随人的一生。为适应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不论是哪类考试,都应充分发挥考试的特有功能。对青少年的考试,一方面,应催其奋进,为其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应让他们能充分表现其想象力。对高考者,应突出对能力的测试与考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选拔创新人才,应把握三个原则:一…  相似文献   

6.
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持续发展的开拓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认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竞争中要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创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产生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产物,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本文从时代需要、思想背景、政策推动和内在依据等方面,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产生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若干经验和启示。其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视角揭示它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也是学生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三者的链接点和依据;是自学指导、中期检查、质量考核三个检查环节的标准和评价依据.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课程体系仍是以知识的层次结构为主来构建的,知识逻辑体系是很严谨的,而人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但不成体系而且是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征.要改革这种课程体系,在于不仅要建立人文素质和能力的结构体系,而且要解决与知识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江西是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经济基础较薄弱,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县和老、少、边、穷地区,脱贫任务相当艰巨。我省各级政府和领导为把“科教兴赣”落到实处,将教育事业纳入快车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以普及实验教学县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为“双基”工作创造了条件,赢得了学校、社会的好评和肯定。1 “九五”期间工作的回顾a.扎扎实实地开展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为我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我省已有97个县通过实验教学普及县的检查验收,完成率已达97…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创立30多年来,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对这一制度的产生、发展、本质、功能、考生、社会助学、教育教学、国家考试,以及农村自考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自学考试既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又是一种教育形式,也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制度。学术界对自学考试制度的认识正不断趋于科学化。自学考试制度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宽进严出的开放教育,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使宪法赋予人们的受教育权得以广泛体现,促进了社会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学者们特别强调自学考试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而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对考生发展功能的研究较为薄弱。目前,自学考试制度研究范式中存在着研究方法失衡,呈单一化倾向,尤其缺乏哲学的反思与批判。自学考试制度研究主要有两大趋向,一是从终身教育层面,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把自学考试放在终身教育立交桥这个大系统中进行研究;二是从自学考试层面,树立以什么样的质量观来评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  相似文献   

11.
华北油田是国家的一个特大型企业,拥有职工11多万人,生产管理区域跨越6个省区、26个市(县),点多、面广、战线长,人员高度分散。在这种情况下,油田局处两级考办工作人员,本着为国家培养人才,为企业负责,为考生服务的宗旨,迎难而上,务实创新,使油田的自考事业蓬勃发展,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合格人才。到1998年底,全油田先后有35000人报考,占职工总数的31.8%,考生报名人数由最初的100多人发展到现在每次有8000多人报考,全油田已有自学考试毕业生1888人,占职工总数的1.72%。这些毕业生遍布油田67个二级单位的不同岗位,成…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桃花红。过去的2004 年 ,陕西 省职业培训 教育工 作以 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初步实现了工作重点由过去的初、中级人才培养向以技师为主的高级人才培养的转移,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回 顾: —组织召开了全省职业培训暨高技能人才 ——工作会议。会议除学习贯彻全国职教会、国家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及国家劳动保障部三次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安排部署今后工作之外,重点分析研究了我省当前高技能人才队伍现 状和 经济 发…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40多年里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转型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自学考试正面临功能与定位没有契合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社会助学机制与制度不完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适应性不强、自学考试的社会关注度不高等问题与挑战。为此,文章提出了找准自学考试新时代发展定位、搭建基于自学考试的学分银行创新服务平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自学考试专业结构、完善自学考试“多元助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自学考试评价方式改革、构建区域自学考试协同发展战略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的角度,对如何加强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教育形式)提出理论性探讨,并针对自学考试面临新形势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满足社会和个体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其40余年发展历经聚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注重自学考核评估;初创办学体制,调动社会人员积极性;严控办学质量,培养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扩大服务范围,优化农村高等教育;形成多元发展格局,搭建学习型社会平台五个阶段。通过挖掘其价值逻辑可以发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逐渐简政放权、关注个体、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规范化统整。展望未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趋向媒体技术、扩展服务领域、持续深入农村、拓宽职业教育范畴。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学中的教学过程、教学实践环节考核、教学与考试的关系、学分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但也存在着研究不全面、学理性不强等缺陷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黑龙江省自学考试工作的思考殷英,任荣君自学考试这种教育形式是我国整体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开放式的高等教育形式。这种学习方式自由、投资少、不受学习地点、时间和学制等各种条件限制,很受社会各类求学人...  相似文献   

18.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考试研究随之蓬勃发展,为考试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当前,教育及考试的变革为社会各界所瞩目,随之兴起的考试的社会学研究已经成为考试变革的又一个理论支点。笔者认为,目前论及考试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可能为时尚早,但是有必要对考试展开社会学研究,以丰富教育理论,促进考试的改革。本文拟梳理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是普通高校在籍专科学生提升学层的重要途径。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改革取得了丰富自学考试助学类型、拓展专科在籍学生的学历提升途道、促进教育公平、探索自学考试过程性评价新路径、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学科发展等方面的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设置与教材陈旧、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不强、课程通过率波动较大等不足。论文提出了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强化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自学考试助学督导工作、加快自学考试题库建设步伐等进一步推进项目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年,文章从学会工作角度,回顾社团组织团结广大职教工作者为职业教育辛勤耕耘,助职业教育茁壮成长;展望未来,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工作的艰巨,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要充分发挥学会的特色和智力优势,扎实工作,不断创新,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