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特殊工具说"的内涵 自1904年语文单独设科以来,经过60多年的时间,经过许多曲折,经过许多实践者和理论家的论证,才确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确实是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2.
3.
4.
梳理分析张志公的语文教育现代化思想,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实质,对今天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张志公从语文教育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他的现代化思想,赋予了语文学科现代化的由内而外的革新,尤其是他给传统"文道统一"思想注以新的价值和内涵,突出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他的语文教育一条龙的主张是贴合学习者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实用主张。张志公在语文教育方面的贡献是具有里程碑性质的。  相似文献   

5.
话说“工具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时期以来,“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越炒越凶。随着争论的不断深入,“工具说”似乎越来越接近“荒谬”了。有的同志在这场争论中则走得更远,甚至认为“工具说”导致了语文教学“伪圣化“、“技术化”,禁绝个人语言、多元解读,制定一个公共的话语套子让师生使用,程式化、训练化,无视人的精神存在,无视人文涵养、人文积淀,进而对百年来的语文教育大加挞伐。综观这些批判性意见,客观地讲,也的确指出了百年来中国语文教育和“工具说”的一些缺陷,发人深思。但矫枉过正是要有一定限度的,不应脱离  相似文献   

6.
张志公的"语文训练"与当下的"语文实践"内涵基本契合。就当下语文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坚持语文实践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正途、处理好"听、说、读、写"的关系、不要忽略思维实践、语文实践必须严格,都是从"训练观"获得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志公的语文教育思想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独特性,对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指导作用。目前关于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文献资料已经较为丰富,专著、学位论文、期刊文章各种形式兼有。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便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本质,把握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整体脉络,为进一步研究张志公的教育思想以及发掘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志公先生是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理论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又强调立足于中国国情,提倡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他的语文教育理念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对我国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的探讨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志公先生是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理论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又强调立足于中国国情,提倡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他的语文教育理念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对我国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的探讨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志公先生是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理论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又强调立足于中国国情,提倡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他的语文教育理念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对我国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的探讨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束莉 《现代语文》2008,(2):10-11
张志公先生于1981年2月发表的《语文学科的现代化问题》一文中,提到了语文学科内容的现代化问题,指出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虽然文言文不是现代的,但是对于文言文应当郑重对待,妥善处理。张志公先生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他对文言的观点和态度:第一方面研究了文言是什么,它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在当前有什么用处,在今后将怎样发展;第二方面强调怎么去学文言;第三方面探讨当前教育者需要怎么办,从长远看,有哪些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2.
张志公先生是"语文三老"之一,在语言学界、语文教育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生致力于语文教育研究,在二十世纪我国历次的语文教育改革中,能够独具慧眼,针对语文教育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在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教学等方面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充分说明了张志公先生在不断深入和不懈努力地钻研语文教育,这些见解也是当今语文教育界的一笔宝贵财富,对我国当今的语文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学科性质是语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也是热点问题之一,解放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一直有着不同的见解。张志公先生鲜明地提出了语学科的工具性,分析了这一工具性的共性和个性,并由工具性的特点进而分析了道统一的辩证关系,对语教学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张志公新作《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概述了张志公对传统语文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创新价值,具体阐明了张志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工具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15.
张志公先生是语文课程性质"工具论"的主要提出者与重要论述者,他在"语文不是什么"的否定性探讨中,明确否认了知识(文化)性、文学(审美)性、思想(政治)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在对语文课程性质讨论不能达成统一认识和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泛语文"、"非语文"现象突出并影响到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提高的今天,重温张志公先生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科学论述,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从语-母语-民族共同语与人的关系,说明语-语言-母语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是中小学生学习,深造,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工具,也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  相似文献   

17.
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能力。张志公先生认为:“学语言,学字,都有规律可循。弄清这些规律,有意识地、恰当地运用于语实践,可以大大提高训练的效率。”因此,“既是语课,就应该进行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能力,这是这门课无可推卸的责任”。新课标则指出:“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实践。”前重“训练”,后重“实践”,但二都强调运用规律。立足语教学,如何看待这种重点的转移呢?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根据大纲要求,设计我们的语文课堂的教学程序,使之成为既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质但又不偏废它的人文性质,同时也是一个可操作性强而又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19.
纵观语教育史,对“”、“道”关系的认识,基本上有三种见解:1.以为主。语知识教学是语学科的基本任务。2.以道为主。语学科有强烈的思想性,主要任务是进行思想教育。3.道并重。语学科兼具思想性与工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区别于以往教学大纲的重要一点就是在对语文学科定性时,除了继续突出其工具性以外,更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众所周知,人文素养无法通过灌输来培育,只有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才能实现。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充分开发并活用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