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美的关系     
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有一句名言:“美在关系”。这句话对后世美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在关系”这一命题的提出,标明人类对美的研究,已经从潭然自在、遗世独立的“美本身”(柏拉图语)开始自觉地转向对美与周围环境(或日情境)之闻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考察,意味着人们已开始意识到,美,是一种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环境结构而独存的“美自体”(或曰先验体),它必须在一定的关系网络中才能显现出来,并且,美的性质,会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正> “美在关系”是狄德罗在《论美》中提出的一个关于美的根源和本质的著名论断。狄德罗从唯物主义哲学观出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美进行了深入的、富有启发性的探讨研究,奠定了唯物主义美学的基础,并使其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美是什么?”“美在哪里?”历来就是美学家最头痛的问题。拍拉图就曾哀叹:“美是难的!”但这并未使狄德罗丧失对美的本质进行探讨的信心。经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研  相似文献   

3.
美是关系,是法国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家狄德罗,在他的论文《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研究》中正式提出来的。他认为,在一切美的事物的共有性质中,必定有一种性质会使美呈现出来,这种性质的变化也使美发生变化。这种性质就是关系的概念。用他的话说:不论关系是什么,组成美的,就是关系。这种理论的合理性在于不是把美的事  相似文献   

4.
美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存在,没有人也就没有美。美是需要体验出来的,世界上不存在能离开人的审美活动。美景、美食、美文……我们时刻都在体验。美学是人文学科中的核心学科,承载着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活动。而美学教育关系着国民美学素养的提高,美学教材便是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学教材层出不穷、种类繁多,由牛宏宝编著的《美学概论(第三版)》是其中的佼佼者。首先,从体系构成来看,该书阐释的理论逻辑是围绕着审美活动而展开的。根据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想,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美是关系",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在他的论文《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研究》中正式提出来的。他认为,在一切美的事物的共有性质中,必定有一种性质会使美呈现出来,这种性质的变化也使美发生变化。这种性质就是"关系的概念",用他的话说:"不论关系是什么,组成美的,就是关系。"这种理论的合理性在于不是把美的事物孤立起来考察,而是放到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尔泰美学和李泽厚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对峙互补的两大主干.在主体存在和主体实践、感性动力和理性结构之间,高尔泰更偏重前者.强调美与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重视美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关注美和艺术现代形态的生成等,是高尔泰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美是自由的象征,美感点燃了美,美必然是负熵的等命题,在20世纪80年代曾激励了一代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也必然在新的世纪得到更深远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身体与休闲     
身体与休闲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也是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两个核心范畴。身体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自身存在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在审美关系中,人的身体应该具有三个层次:物质身体或者肉体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人的身体美应该也有这三个层次的内涵: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最理想的应该是三者统一的身体整体美。休闲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非实用性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超越功利性、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规定了休闲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相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自由创造性。因此,在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共同视野下,休闲活动实践必须关注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全面发展,并且一定要遏制物质身体欲望化的纵欲主义,防止符号身体消费化的过度消费,阻止精神身体平庸化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时尚,努力提倡在休闲生活实践中全面发展人的身体,做到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平衡,和谐发展,自由展现。  相似文献   

8.
古罗马美学思想发展到第三阶段时,可以说是美学在古罗马美学中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的美学思想更是深深的影响着后人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深入的探究。普洛丁的美学思想虽然具有神学性,即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神性,但他是继贺拉斯在美在适宜,和朗古弩斯的崇高可以说是灵魂伟大的反映的总体性的美的概括之后,将美分为此岸的美和彼岸的美的第一人。而此岸的美的理性之美,即事业,行为,学问,品德的理想美,发展为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美学,布凡洛理性的真唯美的前提,和狄德罗的见到的美。最后普洛丁的彼岸世界,即神明的美,最高理性的美。虽然普洛丁把尘世的一切美,全部导入来自神明理性本质所产生的理念形式,把美学走向了神圣性,但不能否认它的功绩,即把美分为感性之美和理性之美,这对我们的美学理论研究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开展 几千年来许多著名的美学家,在美学研究的道路上,几乎无一例外地发出:“美是难的”这一最原始最古老的感叹。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说:“美是自然的一种最伟大的秘密”。法国启蒙主义美学家狄德罗说:“在我们称为美的一切存在物所共有的性质中,我们选择哪一种性质来适应以美这一名词为标记的东西呢?……那只能是它一出现,就使一切存在物美的性质,这种性质的常有或稀少……就使这些存在物有较多或较少的美。而没有这种性质,就使它们不再有美”。看上去狄德罗对寻找美的本质,思路很清晰,似乎成竹在胸,但他在《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研究》中也不得不承认:“几乎所有的人都同  相似文献   

10.
李渔和狄德罗分别是中西戏剧美学理论的主要代表。由于中西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二者在戏剧美学理论体系上的建构各树一帜。李渔与狄德罗在戏剧美学思想上有诸多相通之处,如真实观、戏剧结构以及戏剧表演要求等。二者的美学思想在相通之外亦同中有异。探寻二者在戏剧美学上的异同,对于当今的戏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狄德罗是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编了《百科全书》,除主编《百科全书》外,还撰写了大量哲学、物理学、美学和戏剧理论著作。狄德罗在戏剧领域内尝试建立了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冲破古典主义理论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界线,用散文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称这种新的戏剧为"严肃剧",即后世的"正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美学思想史角度分析英国19世纪美学家约翰·罗斯金对真这一核心美学观念的思考及其对前拉斐尔派艺术的影响。罗斯金以思想之真为宗旨的美学涵摄力量、摹仿、真诚、美、历史关联五个维度;罗斯金立足思想之真为前拉斐尔派艺术辩护;前拉斐尔派先锋文学期刊《萌芽》将罗斯金的真之美学与埃德加·爱伦·坡的唯美诗学融合后对罗斯金美学思想进行新拓展。罗斯金以真为宗旨的美学回应18世纪英国美学家A.A.库珀和德国美学家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对真的美学思考,通过与前拉斐尔派的双向交流,开启了19世纪中期以来先后以真、美、善为旨趣的英国现代派美学思想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说,十八世纪的法国人几乎全都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所支配,“可是,在本来意义的哲学之外,他们也能够写出辩证法的杰作”。他把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就看作这样的杰作。确实,在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中,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是比较丰富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把相当彻底的唯物主义同辩证法思想结合起来了。这在他的“美在关系”说中表现得尤  相似文献   

14.
时代不同,艺术的形式与内蕴的美学思想也不同。时代与艺术的关系,实则是自然与艺术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即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统一,是生命精神、人格旨趣、心灵追求呈现、融贯于自然空间、物质世界。艺术,是自然与时代的呈现与重塑,是提高、升华的自然与时代。时代与艺术,表里如一、浑然天成。正可谓:时代孕育美、艺术承载美、思想意涵美。  相似文献   

15.
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是先秦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时期两大基本美学派别。在先秦,儒家美学主要指以孔子为代表,包括孟子、荀子以及《乐记》等在内的美学;道家美学则是指由老子开创,以庄子为代表的美学。下面将儒道两家美学思想做一粗略的比较。 美学思想的出发点——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 儒家和道家都是以解决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和人生幸福为出发点和前提的,或者说,他们的美学都是在思考、关注和体验人的存在状况和生命意义的哲学反思中所形成和阐发的。他们的美学与他们的哲学、伦理学融为一体,是一种注重情感体验和精神修养,以把握人生境界的美学。他们对美和艺术的运思和言说,是与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对人格理想的追求分不开的。所以,如果说儒道哲学是人生哲学,那么,他们的美学就是人生美学。与时代上大致相当的古希腊美学不同,中国先秦儒道  相似文献   

16.
袁芳 《文教资料》2010,(20):113-114
早从18世纪开始,美学就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探讨,它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此后关于美学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文章通过对杜威思想和康德思想的对比,揭示杜威思想的内涵,尤其结合了杜威实用主义美学之"经验"、"环境"等理念,洞察现代社会生活,尤其是中国当下的审美现象,进一步分析现代社会审美观,以解读真正意义的审美和艺术。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儒家学派当中伦理美学思想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孔子所谓的美是伦理道德化了的美,孔子所谓的艺术是伦理化道德了的艺术。“以仁为美”,“以和或以中庸为美”是孔子伦理美学思想的实质和核心。这一思想贯穿渗透于儒家礼乐文化观及社会美、人格美、艺术美及人与人的关系美之中,表现为多侧面、多层次又围绕一个轴心展开,进而通向“中和”、“和谐”的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8.
美学是哲学分支学科,该学科主要是对人与世界审美关系进行研究。在中国,关于美学的研究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在系统、历史的观点下对中国美学思想脉络进行梳理,以此对中华民族文化源流进行重构,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美学热”一直以来的追求。在诸多的研究成果中,《美的历程》一书在以历史原物的美学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中国一代代审美进行了梳理,在漫不经心的巡礼中带领我们走过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美的历程。且《美的历程》一书强调创造与欣赏美,均需要以真情实感的参与为基础,阅读《美的历程》一书能够触摸到的历史是一种心灵历史。该书的问世,在禁锢初解的中国美学界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涟漪,一经出版,便被视为撬动新时期美学的钥匙,即使进入21世纪后美学理论已经获得极大突破,《美的历程》一书依然散发着不朽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狄德罗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用犀利的笔触在哲学、伦理学、美学、法学各个领域,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思想。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赞颂他的哲学思想时,却对他的法学思想重视不够。因此,进一步发掘和正确评价他的法学思想,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现实方面,都是有益的。本文试就他的法学思想的一些主要方面略加述评,以作引玉之砖。一、自然法思想在法律的基本理论方面,狄德罗是自然法理论的拥护者,他在对自然法的内容及其实质的论述中,有许多不同于他的前辈和同时代人的地方,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新意。首先,他认为人类最初生活的自然状态是一种人人平等,没有暴力也没有法律,大家和睦相处的社会状态。他用过着原始公有制生活的泰提族人的故事,来证明这种自然状态是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怀特海哲学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他认为每一"动在"都旨在达致美,每一"动在"都是关系的存在,同时也是一个"互在"。每一"动在"都具有自己的价值,都是为己的存在,同时也存在着为他或她或它的价值努力向着美生成。整个宇宙向着美、和谐与完善行进着,迈向美的文明,即生态文明。怀特海的生态美学不仅解放了现代美学,丰富了现代美学的内容,拓展了生态美学的空间,更为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