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训练到位上出特色──谈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学安徽王友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教好习作例文呢?我的做法是:教学过程中注意读写结合的训练,加大力度,训练到位,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爱故乡的杨梅》记叙了故乡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我”对家...  相似文献   

2.
古人把好的文章开头、结尾称为“凤头”和“豹尾”。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是文童的亮点。那么,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文的开头、结尾是很好的迁移仿写范例。一、仿“凤头”,写精彩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精巧、新颖,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读者一见钟情,产生欲读之而后决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在开头就直截了当地讲明了。如课文《陶校长的演讲》的开头:“各位同学,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这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演讲的中心议题—谈“每天四问”,直接进入正题,提示文章的中心。我让学生迁移仿写这样的开头,如有位学生在《助人为乐的王明》一文中这样开头:“我的同学王明非常喜欢帮助别人。”这句话开头就交代了王明喜欢帮助别人的特点,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不是如同待在云里雾里半天看不明白。  相似文献   

3.
挖掘教材是个老话题,但我从最近的课堂教学中看,这依然是个大问题。有两篇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家似乎觉得挺有抓头,容易“出彩”,多爱讲这两篇,下面就一一谈起。《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中,教师未尝不以杨梅果的特点为重点引导学生找相应的段落、句子及关键词语,并有条理地板书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学中年级的读写训练,应以段为重点,具体讲就是让学生理解自然段的意思,写出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片段,为篇的训练打好基础。小学语文第六册围绕这一重点,安排了两个训练项目:一是”怎么说就怎么写’;二是”把一段话写清楚”。现以《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的教学,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读中学说,说写结合。一、理清课文叙述顺序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说或写的重要途径。分析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的方法。在学生通读《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基础上,我着巨弓慢学生理活作者的思路,明日…  相似文献   

5.
分段过程中,以原文为基础,删去成段文字,留取若干段文字,进行分段的练习方法,为“取舍法“;反之,固定若干段文字,往上添加成段文字的分段练习方法,为“添加法”。现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谈一下具体作法。本文各自然段段意为:①总述我爱故乡的杨梅;②写杨梅树成长的样子美丽可爱;③概括写杨梅树所结果实形、色、味的可爱;④具体写形;⑤具体写色;⑥具体写味。从自然段意,不难看出①与以下诸段属总分式结构,故分为二大结构段。段意为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与分写我爱故乡的杨梅树和果。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如此,文章开好了头,总能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的欲望,并能从中得益,进而借鉴其中的“闪光点”,为自己的作文服务。也难怪有“虎头、猪肚、豹尾”之说,这大概也进一步印证了作文开头的重要性。现在有一部分同学拿到作文题目后,不知怎么开头好,所谓“万事开头难”,往往是咬破笔杆也写不出几个字,尤其是作文基础欠扎实的同学。为此,彭老师在这里介绍四种小学生作文开头的方法,或许会对怕写作文的同学有一定的帮助。一、开门见山法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作文开头写法,主要适合于刚学写作文的同学,如:小学三、四年级的同学。开门见山法比较简单,也最易操作,基本是围绕作文题目在开头点题。如:《快乐的一件事》,用开门见山法开头可以这样写:童年生活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快乐的事,但最快乐的一件事是我读三年级时,爸爸带我去游览香港海洋公园。又如:《我的妈妈》,用开门见山法可以这样写:我的妈妈是一名教师,她很勤奋工作,对她的学生要求也非常严格。二、截取片断法什么叫截取片断法?说来也很简单,就是从一次活动、一件事或一处风景中,截取最突出中心或最重点的一个环节,一个片断来动笔,以便吸引读者的眼球,这种开...  相似文献   

7.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状物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写杨梅树的美,杨梅形、色、味的惹人喜爱,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它体现了第八册第二组“中心要明确,段落要分明”的重点训练要求,并且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不失为一篇好的习作例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可以要求学生说说这一段的段意。学生自然能说出:我爱故乡的杨梅。接着提问:“中心词是哪个?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就懂得作者用画龙点睛之笔开宗明义,揭示中心思想,表达了对杨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第二段描写杨梅树在细雨如丝的春天的情态,遵循这一思路,可以设问:作者怎样描绘杨梅树的美?让学生懂  相似文献   

8.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语言隽永、热情洋溢的抒情散文。课文以“爱”为线索,按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赞美家乡、热爱家乡之情跃然纸上。文章首句点题,挈领全文,自成一段。杨梅,世界多处有产,“我”独爱故乡江南的杨梅,足见爱在故乡,寓情于物,自是明显的了。接着写杨梅树。先写树(整体),再分写树枝、树叶(局部),再以“这就是我故乡的杨梅”归总,层次井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没有  相似文献   

9.
抓住特点读懂课文体会感情──《我爱故乡的杨梅》简析与导读设计陕西宝鸡县教研室白绪科一、教材简析1.鲜明的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突出了杨梅树和杨梅果的鲜明特点。写杨梅树时,作者抓住了枝条“四季常青”和叶子“狭长”的特点。写杨梅果时,作者从形、色、味三...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第八册10课《我爱故乡的杨梅》,文笔清新,感情充沛。作者通过描写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这篇独立阅读课文在写作艺术上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其一,针线细密的结构写文章如同做针线,应该瞻前顾后,一针一线,有条不紊。本文就是这样针线细密。作者开头总写一句“我爱故乡的杨梅”之后,便从两方面进行描述:首先用一个小节表现整个杨梅树的美姿,接着用四个小节写杨梅果的可爱。由“树”到“果”,这既是作者由事物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的观察结果,又  相似文献   

11.
现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为此 ,笔者认为 :阅读教学必须和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学用兼顾 ,巧训勤练 ,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就如何结合阅读教学 ,加强记叙文写作中开头结尾训练谈几点看法。一、分析教材 ,引导学生归类领会布局奥妙一篇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体现了文章结构的技艺。训练学生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 ,是培养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之一。而借鉴与模仿课文中好的开头与结尾 ,是训练学生写好开头结尾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把课本中记叙…  相似文献   

12.
王柳 《语文天地》2012,(16):59-60
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话,那么好的结尾就是成功的全部。因为好的结尾既能与好的开头一道构成文章完善的整体,又能深化文章中心,升华文章主题。一些考生在临场作文时,往往草草收尾,使人有虎头蛇尾之感,使文章前功尽弃,令人惋惜。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教给学生作文结尾技巧,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一、照应法这是学生最易掌握的方法,即:倘若文章结尾时文路阻塞,不妨回读一下文章开头,寻求与文章开头照应的方法。有一位学生在一次考试后告诉我,他在写《难忘的一个镜头》结尾  相似文献   

13.
一、扣题直读。对于题目揭示了思路或中心的课文,可以跳出分段读议框框,扣题直读全文,把审题贯穿于读议之中。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扣住题目阅读思考:全文主要写什么?(作者爱故乡的杨梅),江南盛产杨梅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专爱故乡的杨梅?(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本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先总的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具体地写杨梅树、杨梅果。)故乡的杨梅果有哪些方面特别惹人喜爱?(形状、颜色、滋味)通过扣题读,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和内部之间的联系也清楚  相似文献   

14.
为取得中年级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经验,我们在实验后的三年级班继续进行了此项实验。具体做法和二年级基本相同:继续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在阅读教学方面,继续试行“以一篇带数篇”,进行大量阅读;在作文教学方面,除教材中规定的作文和每周二至三篇日记外,我们进行了第六册教材“读写结合”训练。训练项目如下: (一)开头和结尾的训练。训练细目及参照课文如下: 1.交代“四素”开头:《登山观景》 2.开门见山开头:《群鸟学艺》 3.提出问题开头:《捏鸡蛋》 4.描写引入开头:《翠鸟》 5.抒发感情开头:《大海的歌》  相似文献   

15.
张燕萍 《现代语文》2002,(11):14-15
长期以来,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比较注重文章开头的处理,总结了开头的多种方法,比如,开门见山法、景物入手法、欲扬先抑法、对话入题法、设置悬念法等等,而对怎样结尾的研究不是很多。诚然,开头好是成功的一半,但是结尾同样重要,虎头蛇尾的文章又怎能算是好文章呢?很多学生往往一开始写作的时候很认真,为了开好头可谓绞尽脑汁,但是越写到后面越没信心,结尾更是草草了事,文章自然不会很精彩。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说明文章要有一个好的结尾。结尾贵在自然、有力。结尾应是前文的必然归结,如…  相似文献   

16.
本刊去年第九期我写了一篇《写好开头和结尾》,谈了应试作文开头结尾的重要性,我说“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之重要怎么估价也不会过高”。但究竟怎样开好头结好尾,我没有具体谈,后来有位朋友读了我的文章说:“你这不是博士买驴吗?既在做识途的老马,何不试试看?”我想朋友的话说得对,何不试试看?记得在上一次那篇文章里我曾引了清人李渔(笠翁)《闲情偶寄》里的一段话,其中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云云。其实在这段话之前,李渔还说过几句更明白易晓的话,他说:“场中阅卷,看至第二、三行而始觉其好者,即是可取可弃之文;开卷之初能将试官眼睛一把拿…  相似文献   

17.
[第六册习作训练五](同六年制第六册习作训练四) 读过《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你一定会被作者细腻的笔法所感动。请你也试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和蔬菜。可要注意,写之前要对你写的东西做一下细致的观察、了解,抓住特点,尽量写好。  相似文献   

18.
余全利 《现代语文》2006,(9):111-112
高尔基说:“开头的第一句话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的确,“作文难,难开头”困扰着许许多多学生。其实,即使是名家也决不是落笔成章的。列夫·托尔斯泰在写作《安娜·卡列尼娜》时,曾为作品的开头绞尽脑汁,前后写了10个开头,经过好几天才确定下来;写《战争与和平》的开头,则经过了15次的反复修改。开头之难,由此可见一斑。高中阶段,议论文是学生写作训练的重点。议论文开头之难也同样成了高中学生面临的困惑。现在许多高中生一遇到写作,心里就发怵。有的人苦思冥想、搜肠刮肚、抓耳挠腮,还是半天下不…  相似文献   

19.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具有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双重任务。教学本课应该紧紧围绕“怎样观察事物”的单元重点训练项目,通过观察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年级段的训练要逐步向篇的训练过渡。怎样过渡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给重点段加头添尾。加强了段的训练,在学生能写好重点段后,让他们给重点段加头添尾,即可成篇。我们有时提供一个重点段让学生补写开头和结尾,有时指导学生给自己原来的片断练习加头添尾。结合阅读教学,我们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开头、结尾的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求异。给一段话加上各种不同的开头和结尾,学生练好了这一基本功,写篇也就不会觉得困难了。2.围绕中心先分别写片断,然后连段成篇。我们先构建整体框架,然后将一件事情的全过程分步写,将事物的各个方面分开写,最后指导学生凭借阅读,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和过渡方法,练习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