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家是在传统预定的媒介中工作并受惠于以前的无数次实验.艺术创作的动机来自于传统,来自于对艺术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从艺术史学的角度对"最后的晚餐"这一题材的传统惯例进行了历史的追索.深入分析了达@芬奇艺术创造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提高人文素质的角度出发,在文化、艺术、文学三个不同层次的处延上,由外到内逐层了《红楼梦》的重要价值,提出了自己对开发这些价值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电影,它从诗中学到了语言和韵律;从小说中得到了.故事和描写;从戏剧中吸取了角色和表演;从摄影中搬来了光线和色彩;从音乐中窃取了音响流动……”其实这正是融合诸种艺术于一体的艺术—电影艺术的综合表现。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电影这门综合艺术,那么,这种“美感活动”,肯定能促使学生“把美吸收到其人格中去,成为完善人格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诗歌艺术理论中,"象"的撷取一直是诗歌创作的重点,从远古的实景实事到中国传统诗歌中的虚象,再到现代的意象派,"象"作为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不断地绵延发展,它一方面是对于传统的传承,另一方面又在开拓和创新,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5.
保罗·塞尚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几何构成方式,使得艺术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从艺术的传统法则到按照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来处理画面,从而推动了艺术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一个优秀的文学形象贵在不断创新和开拓,作为《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是前苏联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典型。肖洛霍夫突破了传统概念的窠臼,没有从正面反映苏维埃政权在顿河地区所起的巨大作用,而是根据时代和社会历史冲突的规律,从主人公艰难而又曲折的生活经历的角度,真实地反映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到国内战争期间这一苏联历史转折时期顿河地区充满矛盾与悲剧冲突的现实,从而以其独特的写作视角将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融合在一起,在世界文学中开拓了艺术典型形象塑造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语境下"狼"形象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异彩纷呈的后现代语境下,作为食肉动物的“狼”频频出现于艺术领域。该形象改变了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文化内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从残忍、贪婪、狡诈的代名词到人类内在精神依托的艺术文化符号;从为人忽视的可憎形象到消费社会倍受欢迎的文化亮点;从主体理性桎梏的对象到艺术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文森特·梵·高是一个生命短暂而艺术长久的画家。作品就是他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甘愿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梵·高的一生一直与苦难相伴,而他最终以令人惋惜的自了方式来告别他热爱的世界。他那敏感的心理和激情的创作成就了他艺术的辉煌——1600多件作品熠熠生辉。历史中许多画家最终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而梵·高的艺术风格却影响到了许多的近、现代艺术家,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奇迹。  相似文献   

9.
“角色登场”是出现在清中叶蒋士铨《临川梦》剧中一种独特新颖的艺术手法,它是指角色以生命形式出入于剧本内外,反映了中国传统戏剧观念面临继承创新的历史时刻,内部所发生的一种新蜕变。“从角色登场”这一角度出发,将《临川梦》与皮兰德娄的“六个寻找剧中人的角色”进行比较,《临川梦》的“角色登场”不具备成熟的形态,由此可见传统戏剧观念蜕变的艰难和滞重。  相似文献   

10.
“Syncro·思想者”是丹麦奥迪康听力集团最新的听力创新方案!它超越了传统数字助听技术,是迈人最高新人工智能领域的助听器。好突破了传统数字助听器的界限,为您带来意想不到的聆听享受。它的艺术气息,让您品味艺术新生活.这就是“Syncro·思想者”人工智能助听器系列!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虚实相生关系,可以拓开十分广阔的创造空间——从物理空间到审美心理空间,并能提高艺术表现力与丰富艺术审美内涵。究其美学上的本质意向,可归纳为三点:其一,在艺术构思与表现形式上的“以少总多”,此为表层的;其二,在艺术境界的追求上,取向于以有限而蕴无限,此为深层的;其三,在造境上留有虚灵之域,以供接受者参与、体悟,此为外延性的。虚实相生从宇宙观到生命意识,再到传统文化精神,都有着血脉相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D·H·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由他的文艺观决定的。在他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激情,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艺术的根本作用在于载道。只有如此,小说才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从诗学审美的角度阐述了曹丕<典论*论文>经由魏晋玄学到陆机<文赋>的美学转变过程及其意义.着重强调了从"诗赋欲丽"到"诗缘情而绮靡"的美学嬗变对于先秦以来所形成的儒家诗学审美观的巨大冲击,揭示了它在人的自觉过程中所具有的本体论的审美意义,指出了对于艺术形式美的重视和欣赏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艺术自身的发展要求、时代变化的影响和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潮发展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艺术审美理想的发展和转变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诗经&#183;周南&#183;汉广》为分析对象,从其题旨、艺术手法、结构三大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明确这是一首“男女相悦,求女不得”的情诗,同时又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通过一唱三叹的叠咏,把主人公的相思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小说<祝福>主人公祥林嫂,首先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社会人物,其个人思想品格具有真善美的合理性.只有充分认可这个悲剧人物的人生价值所在,才能正确评价小说的悲剧艺术价值所在.从悲剧审美评价,<祝福>是一篇创造性实践悲剧艺术法则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6.
审美本体论之辨: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康《声无哀乐论》是一篇旷世奇文,对该文的评价向来人言言殊。本文试图从现代美学(特指现代艺术哲学)的角度对它的意义给以新的解说。本文认为,《声无哀乐论》从音乐艺术的角度触及到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我们称为审美本体论)方面的问题,它的答案虽然是错误的,但却给了我们很多永远有价值的启示,这在古代相关文献方面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传统艺术教育而言现代艺术教育具有自身的本质特征,现代油画教学课程从现代艺术的发展轨迹入手,通过对产生、发展、现状及未来几个方面的梳理,为学生提供了现代艺术的认知图式、艺术实践的技术更新、艺术创作中的新思维运用,较系统地完成了学科从传统到创新的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18.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雕刻艺术图案从审美到题材、从形式到风格深刻影响了山西民间建筑雕刻艺术图案特征的形成。神秘浪漫及清高远逸的双重审美取向,民间神话与历史故事的题材共存,谐趣、形象、写意的形式与风格等特征让山西传统民间建筑雕刻艺术显立于中国民间艺术之林。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之中,为研究地域性"晋商文化"与发展本土艺术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冬雪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3):104-105
诺曼&#183;罗克韦尔的作品有着极其鲜明、显著的艺术特点:通俗、贴近生活的题材,传统写实的手法,生动准确的造型,淡雅细腻而又平易内在的风格。他的作品,在结构上写实,在人物的表情、动态上夸张,形成浓郁、生动的幽默感。他的灵感撷取自日常生活中的戏剧性插曲,而后凝练地加以展现。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高速发展的科技手段与日益繁荣的文化艺术相互结合,电脑音乐作为这一时期发展的产物,已经渗透到音乐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从创作到传播、从审美到需求都在不同侧面反映数字化音乐的艺术特征与存在价值。给传统音乐制作和欣赏层面赋予了更为复杂的社会功能和艺术特征,同时势必影响到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那么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引入现行音乐教育体系中来,是各个高等院校音乐学科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