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前半叶连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下半叶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连绵不绝.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与美苏争霸局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等。  相似文献   

2.
【专题导读】 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出现了全球性冷战。20世纪下半叶,新的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爆发,但局部战争连绵不绝,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维护和平的斗争汇成了时代潮流。本专题的核心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了解发生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一场冷战,认识这些战争前后主要大国的关系及与相对和平时期密切相关的三个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正在形成中的多极化格局。主要考点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法两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美苏争霸;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  相似文献   

4.
从凡尔赛到雅尔塔--试析近代欧洲安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前半叶,欧洲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在战后条约的基础上,欧洲分别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安全体系:"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这两大体系不同的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给欧洲带来截然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今天的世界,由于帝国主义依然存在,它的本性没有改变,特别是社会帝国主义在疯狂扩军备战,到处插手,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因此,重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分析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研究帝国主义用虚伪的“和平”词句掩盖扩军备战的反革命策略,对于认清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警惕帝国主义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发动新的世界大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考点指津】1.评价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  相似文献   

7.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当时德意日三国已形成柏林——罗马——东京侵略轴心,英法统治集团又不断企图把战火点向苏联,另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已迫在眉睫,苏联政府乃极力倡议订立对抗法西斯集团侵略的互助公约;并一再与英法政府交  相似文献   

8.
一、本世纪初国际关系的新特点: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斗争 本世纪前半叶连续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使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而且还破坏了原有的国际关系秩序,使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历史上看,19世纪前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格局是帝国主义统治世界,以欧洲为中心,欧洲列强并起争雄。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9.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密切相关 ;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的国际事件 ,又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联。因此要搞清和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就不能不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说起。该体系建立后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其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 ,最终导致崩溃。它的彻底崩溃之时 ,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之日。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其建立的时代背景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 .巴黎和会及其后协约国及参战各…  相似文献   

10.
前一阶段,中美之间由于贸易问题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上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崛起势必会颠覆现有国际格局,引发一场改变国际格局的大战,威胁世界和平。本文通过对世界大战爆发的现实主义解读,以及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稳定根源的探究,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因为这既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同时也符合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战争与和平问题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全局的中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和安全,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邓小平在科学分析战后世界格局和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对战后世界战争的主要危险因素、世界大战能否爆发以及维护和平力量的增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战争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于美苏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随着维护和平力量的不断增长,世界大战是可以推迟甚至是可以避免的等一系列崭新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人类再次送走了世界大战的瘟神,迎来了和平之光.然而,二战结束后不久,有人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为期不远;五十年代朝鲜战争爆发,有人把它看作是大战的前奏;六、七十年代,日本著名军事评论家小山内宏出版过许多关于未来战争的书,其中一本名曰《第三次世界大战》;更有甚者,1978年英国的将军和政客合作完成了一份题为《198年8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研究报告,连大战爆发的时间都预测好了.人类走向何方?这是令人关注的问题.二战结束至今五十年,世界虽有“冷战”的寒风,也有局部战争的烈焰,但毕竟和平与发展占居主流,世界大战并未死灰复燃.人们不仅思索,整个二十世纪,前半期连起大战烽烟,后半段则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原因何在?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反思过去,面对现实,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35至1939年间,法西斯的侵略活动日益猖獗,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危机日益严重。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共产国际坚持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确方针,领导和组织各国共产党与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径进行坚决斗争,并不断揭露英法等国政府的绥靖阴谋,虽然最终来能制止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但毕竟在共产国际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但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以"一超多强"的态势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论述两次世界大战在起源上既有因果关系的共同之处,又有更多的不同之处,强调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是过去、现代、将来爆发世界大战的主要祸根,提醒人民要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态势,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191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仍能感受到一战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影响。关于一战的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是: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陈成聪 《考试》2008,(9):55-57
把握"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这一重点内容,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时代的主题1.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1)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8.
徐亚文 《新高考》2007,(7):57-61
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发动战争。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人类战争存在无限化与受制约控制的两种历史运动趋势.总体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运动向无限化发展的顶峰.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历史现象,是实行"固守绝对目标、使用绝对手段、谋求绝对胜利"的无限化总体战争.二次大战把战争推到能够毁灭整个人类的极端界限,促使人类从此进入新的有限战争时代.热核武器与世界整体性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是20世纪下半叶没有发生新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影响21世纪战争与和平前景的两大矛盾,一个是新的世界性贫富两极分化,另一个是全球走向一体化与民族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萌生于五四运动时期,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这是—个被列宁称之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20世纪上半期,单世界大战和世界范围的革命高潮就有两次,我们将此称作战争与革命周期。20世纪第—个10年到20年代中期,可谓第一个周期。这期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无产阶级革命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