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敬”是先民在原始宗教氛围中,直承忧患意识而来的“人的自觉”的表现.“敬”观念在西周时期大抵沿着两条路线发展:一是承袭了殷商以来“敬天”的思想并对其加以改造,但西周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仍然是宗教;二是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周人提出了“敬德”的思想,凸显了人的理性价值;同时,“敬”观念与西周的礼乐制度相渗透,共同维护了西周社会秩序与人际交往的和谐.由此,“敬”呈现出宗教、人文、政治三重特性,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特色的人天整体观念和辨证思想,它从整体上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元极学“和论”对“和合”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其主要内涵有:和乃自然之道,和生天地万物,和是三元之根,和为性命之本。  相似文献   

3.
灯具作为传统的生活用具 ,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历史 ,悠久而古老。说到灯具 ,不能不从火说起。火带来了人类早期文明的曙光。原始先民燃起的篝火 ,逐渐演化为专用来照明的“烛”与“燎”,灯由此问世。据传 ,早在距今 3 0 0 0年的西周时代 ,我国已有了名为“常生”、“膏”、“凤脑”等灯具。考古学家推测 ,浙江吴兴邱城出土的原始社会时期的陶 ,是我国最早的陶灯。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 ,我国至迟在距今 2 50 0年前的战国时期 ,灯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明工具。在漫长的岁月中 ,历代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 ,发明和创…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性别角色的定位由来已久,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性别也变得可以自主选择.除了人类,植物也有“变性”一说,不妨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在古代,我国的先民就对高等植物的性别有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5.
徐琰 《科教文汇》2009,(3):232-232,235
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话题,特别是在“天人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天人合一”思想,西方文化主流是征服自然和“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天人关系”理论的阐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物理学纵向历史发展的序列中通过三个“妖精”案例,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中,在演化方向上,经历了从演化的无方向性到演化的有方向性,从演化的退化方向到演化的进化方向以及二者相统一的认识过程;在思想变革中,从坚信单纯的简单性信念到把简单性和复杂性相结合的复杂性思想的形成历程。  相似文献   

7.
在原始自然生存中 ,先民主要依赖生物生存 ,所以认识自然以认识生物为主 ,他们的生物知识之丰富常超出现代人的意料。原始生物知识是其他原始自然知识的基础、原始文化的土壤。原始自然知识的发生和自然科学的发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宋晓宇 《内江科技》2013,34(1):34+41
广西境内左江流域的花山岩壁画历史悠久,传承着壮族先民的文化内涵,其形象的表现出原始体育的雏形,孕育着众多原始体育元素的萌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壮族武舞为例,对左江花山岩画中的原始体育元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中”是一个重要观念,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中”,是说凡事应有一个适当的“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过”;没有达到一定的“度”,就是“不及”。处理事情,要合乎这个标准,就是“执中”。“中”这个概念中国由来已久,是尧舜禹时代就有的思想,经孔子“祖述”过来加以弘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人们知道了原子的结构。在研究原子核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中子、质子,中微子、阳电子、各种介子、超子等基本粒子,知道了它们的特性和转变。在另一方面,人们已经能够从原子核中摄取大量的能量,制造各种各样的同位素,为人类的幸福服务。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的地步,是经过许许多多人的劳动的结果。这当中,人们也经历了曲折的漫长的途程。“物质之谜”这本书,为我们概括地叙述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史。古代的哲学家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东西是由土、水、空气、火四种“原质”和热、冷、湿、干四种“元行”按各种比率互相混合而成的。人们认为金也可以由“不贵”的东西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人类建筑发展进程的回顾,阐述了现代建筑“回归自然”的文化取向,元极堂等元极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天整体”思想的物化;由此提出创立人天建筑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铜仁市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旅游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对立足发展倾力打造铜仁“龙舟文化”旅游品牌和“龙舟文化”促进了铜仁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研究,以期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铜仁“龙舟文化”的发展态势,抓住机遇,扩大影响力。倾力打造“中国西部名城”、铜仁“龙舟文化”旅游品牌,借助“龙舟文化”这一特色活动,促使铜仁市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真正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推动铜仁市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和”是儒家最高的审美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哲学、文化观念和社会政治理想。它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为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所普遍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认识自然、人格修养、治国安邦等各个领域。“和”体现了天人之间的亲和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一致,继承并弘扬“和”的精神实质,对于解决我国当下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毒泉”,甚至能致人死地的毒泉。泉水属于地下水源,经过漫长的地下旅行,有时也会受到各种污染,变得对人有毒有害。历史上就有一些毒泉杀人的真实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围城》的介绍,分析了儒家“和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讲述了“仁”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其实质和基本内容就是“爱”,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以及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有着深刻的影响。透过小说《围城》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现象和人物活动,阐述了中国文化特点,从反面映射出在民族文化遭受破坏,缺少规范思想和行为的伦理道德社会中,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实现个人理想将变得虚无缥缈。指出了“文化”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中国文化培养与发展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墨子》是紧接孔子的第二位文化巨人,构建了有别于主流思想的平民化思想体系,他对传统思想破旧立新,积极批判,拙文即通过对墨子思想在生产、空想、专制三大领域的“破”与“立”,来探讨墨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侯青云 《科协论坛》2002,17(1):24-25
我们在科普工作中沿用了50多年的“普及科学技术”的概念,不能全面反映已经发展并趋向成熟的我国科普工作内容与工作框架。目前科普工作所包含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内容,实际上属于科学文化的内涵。建议用“科学文化普及”替代“科学技术普及”的提法,以界定“科普”词义内涵;从科学文化视角,认识“普及科学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以构筑当代大科普的工作格局,规范和引导全国科普工作的行为,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壮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包括壮族先民在内的南方少数民族族群独特的干栏式建筑,为我国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文章从壮族的布洛陀文化开始分析,研究其对壮族民居的建造风俗、民居建筑艺术发展的影响,发掘其研究价值,让人们感受到其直观的形式感及独特文化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文化》2009,(11):39-39
卫星导航系统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导航装置是现代人的发明。历史学家在英国南部发现一套建立于5000年前的原始“导航系统”,令人不得不叹服远古先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自然界基因的多样性保证了“物竞天择”,使生物不断进化;在科学领域里,思想和方法的多样性,同样保证了科学的不断创新。我国大学教师队伍中的“近亲繁殖”现状,已经危及大学的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大学建设和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