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理论证是入门教学的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一个难点,必须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1)要求学生结合几何图形,口头表述图形特征,学会阅读教材 一般说来,几何语言的训练是推理论证的准备阶段,当学生学习完第一、第二章后,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问题在于教师是否重视这些训练。 (2)填空训练 填空训练与几何语言的训练可以交叉进行。填空训练是一种论证训练,能使学生了解推理论证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根据,不能凭空武断,更不能脱离已知条件光看图形似乎相等就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初中几何教学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如何要求学生书写几何证明题推理根据的问题.推理根据写得太细,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写得太简单又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推理习惯.本文参考了新旧教材的优点,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推理根据的书写分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应用题实际上是由两个有密切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它实际上隐蔽了第一个题目要解答的问题,即中间问题。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恰当地提出中间问题。所以,教学两步应用题,必须切实抓好一步应用题向两步应用题的过渡训练,并且要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那么,具体教学中,教师如何搞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呢?一、沟通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强化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教学学生正确掌握两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中每一步都十分重要,如果有一步出现错误,那么就会导致下面的证明不能继续下去.所以,同学们在解答几何证明题时要自我监控,保证每一步证明的精准性.若能够顺利完成证明,则说明同学们的思路是正确的;如果证明到一半发现错误或者证明不下去,就需要再回头思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解题过程是不是正确的.所以解答几何证明题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基于此,本文对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种错误进行分析,并针对此制定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简单应用题的十种训练形式银川市城区六小王俊华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抓好所授课的数量关系的分析,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的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为此必须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加强思维训练,为进一...  相似文献   

6.
初中几何的证明从平行线开始.证明是从题设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得出结论(求证)的过程.证明要严谨,每一步推理都要有依据,不能“想当然”.这些依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或已经学过的定理.推理论证要做到层次清楚、言简意明、有理有据、以理服人.首先应熟悉定义、定理,然后才能应用定义、定理会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依据有:回.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必须明确两点:①在同一手而内;②不相交的两条直线.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  相似文献   

7.
几何证明过程中的填写理由,是学习论证的必经之路.可以说,学习几何证明题,就从填写理由开始.那么,怎样写理由呢?其关键是搞清论证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并学会如何填写这些逻辑关系中的根据.为了学好这一内容,请同学们掌握常见的推理理由.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几何更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几何证明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要求学生的思维要灵活,而学生拿到一个较复杂的证明题,总感到无从下手,不会分析.现举例介绍解竞赛题中几种特殊的而又常用的证明方法.一、分解法.即把一个图形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图形或分成具有某种特殊关系的图形,然后借助于分解后的图形的性质来推导出所要证明的问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几何证明题一般都从“分析”入手.“分析”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开始,要有这个结论,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要具备这些条件又需要哪些条件,……这样一步步推演下去,直至推到已知条件和已证明的定理.证明时,只要将分析过程倒推过来,即从已知条件和已证明的定理一步步推演至所要的结论.现举两例说明分析推理  相似文献   

10.
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几何证明题过程的书写正体现了学生推理能力的水平。证明是指从命题的题设出发,经过逐步推理,来判断命题的结论是否正确的过程。现阶段初中生的数学几何证明题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对此,我们老师应如何教学学生的几何证明题呢?  相似文献   

11.
创设情境。学生在探索问题之前,应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设计问题。研究必须有研究对象,所以,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设计研究的问题。而且问题的设计必须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需要迫切解决,但不能轻易就知道结论;要大小适度,即问题既不能一步就解决,也不能过于笼统,涉及面过大。研究探索。这一过程主要是教师点拨、指导、参与、组织,学生主动协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可以丰富多彩。既可观察、推理,也可以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化学的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初中学生的思维正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思维的特点,从定性推理和定量推理两个方向在解题训练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以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许多学生对几何都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恐惧心理,认为几何是最难学的内容,他们害怕几何证明题,不会几何证明题,不愿意学习几何,这些情景笔者深有体会,相信许多老师也有同感.确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数学学习的转折点,对于教师来讲是一个需要突破的"瓶颈".大部分学生在接触到推理论证后,数学成绩开始下滑,并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在几何学习中的种种表现而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这个问题也常常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14.
张洪才 《学子》2015,(3):23-2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在小学学习过有关图形的认识,生活中对简单的几何图形已有直观的感受,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较为模糊,尚不能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把他们的感觉表述出来,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学习几何的困难一般是在学习"三角形"一章的证明时才开始表现出来,在开始做"三角形"一章的证明题时,虽然用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在平面几何教学中,证明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一般是给出已知、求证和图形,让学生用演绎法写出证明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探索了如何发挥几何证明题在加强双基,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让几何证明题这种传统的训练手段,在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方面,放出新的光彩。 1.先猜结论再证明只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由条件去猜测结论,然后再证明.这种形式由于结论没有事先给定,学生不能按照一般证明的程式,从结论出发,采用“执果索因”的分析法,寻找证明途径,首先要有一个观察和猜测的过程,主要应用的是直觉思维。由于结论是猜测的,需要在演绎推理中,对猜测的结论不断地反馈,  相似文献   

16.
一、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中学教材中入选的古诗文几乎都是意蕴丰富、千古流传的精品。可为什么有的学生学起来就昧同嚼蜡呢?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缺少文言语感。无法突破文字外壳进入思想内容深层。因此,培养文言语感对古诗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而语感的获得要靠学生长期的语文实践.在反复吟咏中领会文(诗)意。文言语感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词句大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停顿是培养语感的第一步: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培养语感的第二步:在诵读中逐渐融入自己的感受领悟是语感训练的最高境界。语感训练的第一步目标比较容易实现.要达到语感训练的第二步、第三步目标。就必须重视对内容的分析梳理。  相似文献   

17.
推理能力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备能力,数学是最适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一门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推理意识——想推理,在探究中训练学生的推理方法——会推理,在问题解决中提升学生的推理素养——能推理。教师和学生都要紧紧抓住数学学习的"金钥匙"——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简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页。本课内容是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开始,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又是解答多步应用题的关键。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由两个有联系的简单的一步应用题复合而成。解题时,要恰当地提出隐藏的中间问题,既要从所示的问题找缺少的条件,又要从已知条件来考虑能解答什么问题。所以,教学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时,必须抓好一步应用题向两步应用题的过渡,使学生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比较容易的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本案例描述及反思,让学生体会推理的必要性,使学生理解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猜想,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理有据地进行推理,这一过程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推理能力培养是新课标对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 传统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先编写提纲,然后再动手写作。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思考缜密周到,避免遗漏,有助于系统地组织材料。紧扣标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一步一步进行判断、推理,形成一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文章。我们以及我们的学生从开始学习写作文时就接受了这种思维训练,也习惯于这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