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2010,(22)
郎静山是中国摄影界的先驱,也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师之一。1939年,郎静山将现代科学摄影技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六法理论相结合.独创集锦摄影法。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  相似文献   

2.
从最初的机械技术到现在升华为一种艺术门类,摄影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而人们对待摄影态度的变化与百年来众多摄影者本身的美学态度是分不开的.在中国,郎静山具有中国美的集锦摄影无疑是其中的翘楚,中国传统美学在郎静山的摄影作品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郎静山将绘画六法的画理根植于摄影中,是将摄影这种西方的舶来品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摄影是从西方引进的一项技术。它在西方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起来的,但传入我国后却没有这样的环境和基础,有的只是知识阶层追求艺术的传统,所以摄影在中国发展的最初年代,尤其是二三十年代,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涂上一层"唯美主义"的色彩。在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的早期,摄影艺术家们是处在"绘画审美观"的指导下,而以"绘画派"风格,即"美术摄影"为主的。郎静山的摄影观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并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4.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是品评中国画的理论,自面世以来,一直被尊为评论作品的标准。不仅如此,它还具有广泛意义,它也是指导性很强的学习中国绘画的教程和提纲要领。只要遵循“六法”的法则和艺术规律,循序渐进地学习、创作,勇于实践,就不难跨入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5.
在摄影技术产生以后,绘画的发展受到影响,摄影与绘画二者一度表现出紧张的关系,存在摄影技术的发展必然会使绘画艺术逐步走向困境的观点,但是从客观来看,摄影与绘画也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从产生发展上来看,摄影技术的产生受到了绘画艺术的影响,具有绘画的某种功能;摄影技术对绘画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进入到现代,越来越多的绘画人员已经在利用摄影技术进行绘画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期间,为使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地区将全面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浙江省率先推行的“两山银行”实践是“三变”改革的有效路径。“两山银行”是地方政府引导设立的“两山”理念转化平台公司。它通过分散型输入“绿水青山”生态资源,集中式输出“金山银山”生态资本这种服务管理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但是,在目前,“两山银行”在产权界定、资源整合、资金聚合和项目选择等方面还存在发展瓶颈。因此,“两山银行”需要在输入端拓展“绿水青山”存储标的、平台端拓展服务职能、战略端拓展合作联盟、输出端拓展“金山银山”价值实现路径。只有这样,才能使“两山银行”这种创新机制成为全国乡村“三变”改革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阳光搜索》2005,(10):F0002-F0002,1,2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和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终于迎来了“动感阳光”双峰山之行,此次活动获得了多方支持,尤其是“中国龙野外生存素质拓展俱乐部”,在此表示感谢!当然,最应感谢的还是广大读者朋友的支持,没有你们的热烈响应,此次活动将难以成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着重于物象的内在精神的表达,其中南齐名美术批评家谢赫提出的“六法”,对当代室内设计师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设计师如想重新建立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室内化,需从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吸取精华。  相似文献   

9.
艺术史上,当其它绘画艺术门类面临影像技术的冲击而完成了从艺术观念到表现形式的变革,素描却与这场变革擦身面过;新时期以来,现当代艺术像潮水一样涌入,我国学院派素描显示了其不具备创造与发展风格的先天局限。学院派素描逐步成为美术院校内部的风景。它走出学院砖墙的出路在于接受现代艺术精神的指导,从而与之相谐。  相似文献   

10.
数字摄影的飞速发展,使高职院校中实验设备的落后,如何克服教学中的困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是摄影课程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也为教学要求和内容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依据摄影者在摄影时所选取的“向度”的不同对旅游中的摄影人群进行了划分,阐述了摄影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异质文化神秘性的影响,分析了摄影者在摄影过程中的“权力”与“责任”不对等所带来的“投入”与“产出”的失衡及其影响,并阐明了旅游摄影中“碎片化”具有时空延展化、难以重组化、人生展演“填充物”三个明显特征;说明在摄影过程中带有主观色彩的刻意“制造”或“避免”某些场景,将会导致人们的认知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3.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你要问我为什么说这些,因为这些山跟我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对我宠爱有加。想知道我和她们的关系吗?  相似文献   

14.
陈世发 《考试周刊》2013,(24):12-13
坚固的山寄托坚定的情怀,山是遁世者"屏蔽"外界生活的工具,山是隐者寄托旷达心理的载体,山可寄托离别之时的复杂情感,山还可寄托时易事移的特殊感情,山体现了道心诗歌的神秘,山体现了佛心诗歌的空灵。  相似文献   

15.
绘画“六法”最早见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总原则,影响深远,由于句读问题直接关系到对“六法”涵义的正确、深入理解,有鉴于此,本文以钱钟书先生和叶朗先生对“六法”句读诸问题的观点为参照,通过对“六法”判断句式的语法结构以及古代文论、书画论行文惯例的分析,并结合对二二断句后“六法”诸词义的阐释,在肯定二二断句法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六法”的产生及形成问题的看法,即:宗炳(或其他人)初创要旨深意在先,谢赫浅近切事诠释在后,遂成今日之绘画“六法”。  相似文献   

16.
浅析课堂教学中“虚”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境界,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留白.课堂教学也应如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日语名词“山”具有多重意义。它既可以表示“现实存在的,比周围的土地明显要高的、有顶的陆地”,又可以强调空间机能;既能特指“比叡山”,又能指代山上的寺庙;有时侧重于“山形”,有时又强调“高高隆起”;有时强调数量多,有时又侧重于表现“顶点”;有时甚至表示“投机、押宝”。那么这些意义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本文将通过考察国语词典中对“山”的描述,以及对出现在《広辞苑》中的与“山”相关表达的搜索、分类,寻找“山”这一多义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并尝试利用籾山洋介的统合模式构建“山”这一多义词的多义结构。  相似文献   

18.
赵欣 《山东教育科研》2014,(10):I0001-I0001
从1990年-2009年将近十年的时间,从《心景》到《心的视界》,具有“华人摄影第一人”美誉的柯锡杰将视角回归到“心”,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摄影中的美学。《心的视界:柯锡杰的摄影美学》就像是作者的随笔,一块块文字,一张张图片拼起了作者七十多年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9.
论谢赫“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赫以“气韵生动”为首的绘画“六法”,全面地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美学的角度,着重剖析了“气韵生动”内在的美学思想,总结了其中“气”、“韵”和“生动”各自不同层次的哲学美学品质,突出了“气韵生动”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观念摄影,又称先锋摄影、新摄影、前卫摄影、实验摄影、概念摄影等,即通过摄影来传达、演绎某种观念,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旳一种延伸与演变。它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人们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所指"的答案,而是提供一个"能指"的空间,让观众自己去悟会,以揭示当代生活的多样可能性,甚至是执意地与他人"不尿到一个壶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