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海涛 《陕西教育》2008,(11):78-7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已经证实了读书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的作用 ,这已经是许多老师的共识。但在课堂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对课文的阅读 ,一直都是我们所苦苦探究的问题。日前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 ,对我启发很大。薛老师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线 ,以语感训练为核心 ,使学生从读对、读懂逐步走向“读活”和读、用结合 ,从而实现了“读出意思”、“读出内涵”和“读出智慧”的教学构想。片断一 :师 :(指名读课题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一个字念得重一点才好?生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生 :我应该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3.
《"我是你的儿子"》一文中描写焦裕禄同志在大风雪中挨村访贫,有这样一个片段:大娘眼里噙着泪水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债,把我赶出家门,住人家的牛棚……"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阅读的:  相似文献   

4.
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贯穿整个课堂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至九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七至九年级教材里几乎每课的课后练习中都会有关于读的训练要求,有默读、有速读、有表情朗读、有熟读。也有对读的结果的要求,如复述、概括等等。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它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上学生"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精进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案例描述](教材《我与地坛》)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教师以低沉的语调充满感情地讲述史铁生的遭遇。在老师动情的讲述声中,学生面色凝重,有两个女生眼里已有泪花。稍停顿后投影出示:史铁生,生于北京,18岁到延安插队,21岁双腿瘫痪回北京。文字的边上是史铁生的照片,坐在轮椅上,一脸的沉静。  相似文献   

6.
朱熹讲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这三到中的"心到"是最难控制的,没有"意会"焉能"言传"?语文是读出来的,没有读就品不出其内涵,也揣摩不了情味,产生不出语感,更达不到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阅读教学很大的启示:学习者只有通过多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在意义。所以教师应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感情,读出真知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四味朗读”。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同龄人中,不少人都提到过"哑巴英语"这个词语,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开口读或说的英语。记得在读师范时,我的英语专业老师就给我们说过一句话,"要想学好英语,每天花上半个小时读英语就行了"。当初不以为然,只是偶尔想起,才捧起英语书读读。可能是因为自己对英语比较感兴趣,虽然没有按着老师说的去做,但成绩也还行。渐渐地,我就觉得自己的语音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读、写两种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篇篇如是,课课尽然,味同嚼蜡。尽管教师在讲台上呕心沥血,可学生却昏昏欲睡,效果甚微。 要改变这种现象,最有效的方法是诵读,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使学生对课文读出感情、读出味来。 诵读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进行思想政  相似文献   

10.
走进校园,听到琅琅书声,心中便觉得充满阳光。走进语文课堂,师生激情飞扬,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会让你忘记一切,走进文字所描绘的美妙境界。可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渴望的文思泉涌、各抒己见却很难出现,更多的是无助的眼神,喑哑的沉默。  相似文献   

11.
12.
读出智慧     
要读出智慧,首先要读智慧之书。智慧之书,并非文字华丽之书,亦非明哲保身者的生活技巧,更非投机钻营者的权术。我们说的智慧,是指大智慧。智慧之书,是于社会有用的书。综观人类文明的历史,智慧之书常出自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智慧人之手。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小学数学教材和原教材相比,在目标要求、内容素材、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少一线教师对原有教材的把握已经驾轻就熟,而在解读新教材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偏差,如目标定位不准、教学重点不明、数学思考不深、学科本质不显等,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读出真面目     
琚金民 《教师博览》2013,(11):31-31
<正>唐宣宗时,有个不太出名的诗人叫李远,四川人,进士出身。李远很有政治才干,当过几任刺史,颇有政绩。当时的宰相令狐陶很欣赏李远,极力向皇帝推荐。令狐陶为人正直,有贤德,唐宣宗非常信任他,拿他当"自己人",但唐宣宗就是不答应重用李远。令狐陶不解,就问宣宗,宣宗拿出李远写的一首诗,指着其中一句说":你看,‘青山不压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既贪酒,又沉溺于玩乐,这样的人怎能担当大任?"宣宗史称"小太宗",生活节俭,也很自律,最看不惯那些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官员,这是他用人的一条底线。  相似文献   

15.
读出魅力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这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对"读"的重视,因此,结合新课程理念精神,教师要尽量少讲或不讲,要能够通过读来展示出语文教学的魅力。魅力之一:在读中感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时也是为了帮  相似文献   

16.
读出伟大     
刘胡兰,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刘胡兰》一篇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她的英勇不屈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然而当我再次拿起课文,不禁质疑:面对  相似文献   

17.
读出温度     
有人说课堂是参与,是教师和学生为了主体的发展而进行的一种知识和道德的建构。我认为这是不够准确的,至少对于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过于理性了。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与交流。在这过程中,教师和孩子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思……如何才能让语文课拥有这样生动的场景,追求最佳的教学效度?一位特级教师用她精简的语言给了我深深地启迪:读进去,想开来。  相似文献   

18.
读出真面目     
<正>唐宣宗时,有一位不太出名的诗人叫李远,四川人,进士出身。李远很有政治才干,当过几任刺史,颇有政绩。当时的宰相令狐陶很欣赏他,极力向皇帝推荐。令狐陶为人正直,有贤德。唐宣宗非常信任令狐陶,把他当作"自己人",但是地方官的任命,皇帝要亲自把关。唐宣宗经常借打猎之名微服私访,从民间了解官员的优劣。此外,唐宣宗还经常阅读官  相似文献   

19.
读出素养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要学生对课文达到了解与欣赏 ,而朗读与了解、欣赏的关系极为密切 ;可以说 ,不通过一定的朗读 ,朗读不到一定的水平 ,就不可能真正达到对课文的了解与欣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言文 ,若是离开了朗读 ,只靠默读和分析讲解 ,那简直只能学到一些皮毛和干巴巴的几条筋 ,根本了解不到其中的感情、韵味和细微处 ;而若是发挥了朗读的作用 ,那情况就会大不同。所以 ,朱自清先生早就说过 :“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 ,是欣赏的必经步骤。”(《朱自清论语文教育·〈了解与欣赏〉》)经常放声朗读 ,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20.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本课教学,指导朗读、启发学生展开想像是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