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强 《现代教育》2012,(2):172-172
焊接专业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焊接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焊接技能课中,应该贯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通过"四个相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与严格训练相结合、统一目标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技能训练与专业发展趋势相结合,探讨了如何对学生进行钳工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实用型技能人才和一线管理者,这样的人才应该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兼备者。齐河职专不断探索"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以下简称"双化")专业教学模式,即模糊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的界限,使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甚至统一。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推行"双化"教学的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4.
焊接技术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焊接产业大国,高技能型焊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职焊接专业学生应具备“精操作、识工艺、会检验、懂管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能立足企业发展的高技能焊接人才是高职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就高职焊接专业实践技能教学中,通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合理选择实践项目、加强校企合作、引导学生认识专业特点等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训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焊接专业人才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但其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焊接理论和技能教育改革以培养达到标准化、统一化和国际化的技术人才为目的。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焊接工程师和焊工的培养模式及其不足,针对焊接专业人才理论和技能失衡的问题,提出了"技能培训"实验课教学模式,自主开展工程实践训练,设置技能考试模块,使焊接理论课"实战化",以使之与现实生产紧密结合,使学生掌握焊接工程师的必备焊接操作技能,构造新时代的"焊接理论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有利于焊接毕业生独立开展科学试验和产品试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总体培养方案的设计(一)教学技能培养目标为了丰富和提高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出合格的教师人员,故设计出技能培养方案,希望通过该方案的实施,物理师范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专业特点,增强专业意识,提高教学技能,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二)教学技能训练要求1依据先进的教学理论,提出适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出适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效并且成功地改革。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原则只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师范生真正理解与掌握物理学技能。也只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师范生学到的教学技能变为自己的能力。3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在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对学生碰到的问题作详细的指导。同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缺乏融通,教师技能实训与教师技能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学生的日常教师技能训练和实习指导有效性亟待提高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改革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以案例教学为方法,以基地实践为平台,构筑起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融通的桥梁;完善教师教育实践实训体系;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探索成立"教师专业发展联盟"。  相似文献   

8.
焊接技能是高职高专焊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职业技能.实践证明,“基础培养、企业提升、综合强化、校企融合”四阶段培养模式符合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技能培养规律,符合职业教育必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要求,是培养焊接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步骤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剖析了技能培养瓶颈的基础上,结合呼伦贝尔学院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取得的经验,论述了职业院校怎样选择、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如何开展实践、技能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怎样将技能鉴定所以“教学工厂”的模式建设成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建设与实习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走教学、服务“双功能”,培养、建设“双提高”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院校中,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尤为重视的,高职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一定要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内容体现出来。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学生的重要性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想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一定的保障,就需要通过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进行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主要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来体现。  相似文献   

11.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其中操作技能的培养是核心。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实训条件还不够完善、师生比普遍偏低,影响了操作技能培养的质量,基于技能培养的时空性,采用"学生助教"模式,即:在高年级先行教学,先行训练的学生中挑选技能水平高、操作熟练、动作协调的学生参与教学,协助任课老师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将有效缓解专业教师不足,弥补教师在技能训练动作技能方面的某些缺陷,高低年级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促进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学业水平的进步,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技能水平。"学生助教"模式的实践,试图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教育理论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学前教育的理念不断更新,对学前教育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课堂教学显著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通过参加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熟练掌握幼儿教育教学实践技能,是每一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发展之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办有特色的高职教育的需要,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以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保障。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一套适应地方师范院校的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模式,该模式在充分突出"地方性"和"草根性"的前提下,将学生技能训练实践与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相结合,将学生课堂试讲训练与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将微格技能训练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将微观层面的训练与宏观层面的提升相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理念、训练学生良好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15.
赵伟 《现代教育》2011,(Z2):76-76
"双化"即"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双化"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使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与发展。抽象的理论通过实践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理论素质与技能操作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分析了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焊接理论基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将"国际焊接工程师"焊接理论基础培训内容与课程培养方案相融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将老师科研项目引入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要求,论述了重教师素质、重实践能力、重创新意识的培养理念和突出职教师资教师职业技能与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双四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冒晶 《成才之路》2009,(13):30-31
服装技能课程包括服装制图与服装工艺,是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理解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经验,还要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服装技能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充分体现了职教教师的专业特征。在实施过程中,只有把握这些专业特征,才能规范执行。——职教教师专业本质的"双师"性《标准》突出职教教师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特征,真正把"双师"标准落实到了教师职业的内在属性上,落实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活动中,对"双师"的本质特征做出了科学的认定。——职教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性除了具备"双师"的本质特性外,还要"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除了具有专业知识、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除了拥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外,还要拥有与企业、同事、家长沟通合作的能力;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还要开展教学研究、课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Delphi程序设计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文中对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Delphi程序设计教学中。实践结果表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Delphi程序设计教学中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掌握编程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