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读偶记     
《欲读书结》(三联书店出版)是王蒙在《读书》杂志发表的专栏文章的结集.读书,各有各的读法.有的能把书读死,有的能把书读活、读死者,要么囫囵吞枣,要么寻章摘句,书是书,我是我,读毕掩卷,所得甚少.读活者,总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认识、体验和书结合起来,参照、印证、分析、引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加深理解,开扩思路,进而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读法,哪怕只抓到书中的某一点、某一部分,也会使自己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2.
读了数篇关于文书档案立卷方法改革的文章后,很受启发.但同时也感到,这些文章大多数来自档案馆或档案局,基层档案室的不多,所以有些观点的提法不太适合于基层单位.比如有的作者提出:"由于归档文件是按形成时间顺序排列,因此每份需归档的文件可以在处理完毕后随即归档.  相似文献   

3.
安武林要出一本很特别、很有意思的书,内容全是儿童文学作家人物的随笔。这些随笔,有的我很早就读过,有的正在读,有的我没有读过,读与不读,都有一份温暖和敬意存在心里的。我了解这个人,所以我信任他的文字。这些随笔曾经在作为他个人的专栏刊登过,在出版圈内引起过不小的轰动。  相似文献   

4.
安武林要出一本很特别、很有意思的书,内容全是儿童文学作家人物的随笔。这些随笔,有的我很早就读过,有的正在读,有的我没有读过,读与不读,都有一份温暖和敬意存在心里的。我了解这个人,所以我信任他的文字。这些随笔曾经在作为他个人的专栏刊登过,在出版圈内引起过不小的轰动。  相似文献   

5.
胡昌方 《军事记者》2013,(10):38-38
读书,当然要读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岂有此理?有的。比如,有的人喜欢读消遣性的书而不大喜欢读知识性的书,结果书读的不少,却收获甚微,知识水平没有多大长进。因此,从扩大知识面来说,读点自己"不喜欢"的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以为,读书是分感觉的。比如,有的书读之痛快淋漓,拍案称奇;有的书读之哀婉忧怨,夜不能寐;有的书读之如沐春风,润物无声……读李克荣老师的散作品集《有梦的红气球渐渐飘远》正如后,给人一种春风骀荡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浩元 《编辑学报》2015,27(1):74
答 这是《编辑学报》编辑部有意所为.我们当编辑的都知道,文章作者署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它是文责自负和对文章拥有著作权的标志.我们平时对学术界的种种学术不端表现包括署名的不正之风也常耿耿于怀、深恶痛绝.在编辑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编辑学报》的少数作者在发回给编辑部的校样上添加了新的作者署名,有的还一加两三个,有的补加了通信作者.  相似文献   

8.
武林要出一本很特别、很有意思的书,内容全是儿童文学作家人物的随笔。这些随笔,有的我很早就读过,有的我没有读过,读与不读,都有一份温暖和敬意存在心里的。我了解这个人,所以我信任他的文字。这些随笔曾经在  相似文献   

9.
读书拾零     
从卫建民先生的文章中得知,三联书店以素雅闻名的“叶雨”的封面设计,原来出自范用先生的手笔.“叶雨”,想是“业余”的谐音罢.中国出版家自己设计封面,大约是有历史的.有时候,书坊印书,哪里有什么专门的美术编辑!鲁迅先生的很多书,封面就是自己设计的.三联书店的“读书文丛”,其典雅、洁净几成三联风格的代名词,见到很多作家,学者都在文章中提到:愿意出一本这样风格的书.其实它也简单得很:在纯白的封面上,斜放一张有作者手迹的稿纸,左下角一个展卷坐读  相似文献   

10.
<藏地牛皮书>是一本形成在作者旅行路上的书,但它又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介绍书,因为它的设计理念始终体现了人文关怀.比如那两个很显眼的小孔,就是为防止书页脱落时而备用的装订孔,书里尽可能周详地介绍每一条旅行线路,有的线路地图是作者精心手绘的,作者甚至没有放过一碗面的价格.对于一个即将踏上藏地的旅行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旅行指南,而对于暂时不能去的人来说,它又是一本领略极地风光、感觉藏地文化的休闲好书.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读有价值的书。对于读什么样的书我一直是很苛刻的。我不是一个伟大的读者,但我始终希望能通过读一本好书能读出一个伟大的、我欣赏的作者。20年来我一直和创意策划在一起,喜欢奥美的老板奥格威的书,他能给我的创意指路,喜欢叶茂中这厮的书,他能给我策划洗脑,现在我迷恋上看佘贤君  相似文献   

12.
文章之气谓之文气。一谈文章,常说“文气充沛”、“气势宏大”、“气韵生动”,……作者把握文章的质量“文气”是很重要的。看任何文章都能知道是否具有文气。有的如江河奔涌,一泻千里;有的如溪水潺潺,连绵不断;有的磕磕绊绊,结结巴巴,很难竟读。这都决定于文章之气。比如:“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可说气势宏大,读来,总觉有一股  相似文献   

13.
从小喜爱文学,便比较爱看书,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什么书都看,什么文章都读.但读书有个坏习惯,不太爱记作者的名字,除非同一作者的文章读的多了或者某篇文章让我有特别的感受,便会用心去留意作者.记住彭荆风这个名字,缘于<春城晚报>,报上经常登载彭先生的一些随笔和散文,如<失乐园的缺撼>、<昆明的邮市>等等,这些文章文笔清新、自然,仿佛在与读者面对面的交谈,而且往往在很短的文章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4.
近读《聚书脞谈录》,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关于此书的书名,作者在《后记》中作了说明:"不久前读过《古今》杂志上何挹彭的《聚书脞谈录》一文,印象还  相似文献   

15.
闲读偶记     
余秋雨散文,近年来读者日众.他的书,甚至走上街头的书摊.这现象,庶几表明散文读者的欣赏水平有所提高(很可能,有人是真的能欣赏余文的妙处,有人只是“随大流”,是否真懂,还很难说).读余秋雨,不同于读三毛、罗兰.读余秋雨,需要有足够的文史知识,有丰富的文化素养,或者说,需要有不同凡俗的文化情怀.否则,很难和作者“接轨”,很难理解文中蕴涵的历史感、沧桑感、大悲愤、大慨叹,和作者发自内心的对文化良知、文化品格的呼唤.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在一家书店买到了一本于光远先生的新书《思维的年轮》。这是一本反映作者“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成熟程度显著地提高”的书,该书收入了作者1977—1995年的170多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谈经济学的,也有谈哲学和其他学科的。书中还收录了两篇涉及“人体特异功能”的文章,其他文章中也有几处谈到这个问题。这是一本很珍贵的书,值得一读。这里讲珍贵,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书的印数太少,仅印2000册。像这样有学术价值的书籍,如此少的印数,也就更显出它的珍贵。而在同一书店,我发现一些气功“科学”之类的书,印数竟达到了数百万册的天文  相似文献   

17.
黄江 《出版视野》2004,(4):37-37
近读燕知湖的读书笔记《母爱如天》(刊《出版视野》2003年第6期),受益匪浅。这篇文章很有特色:作者将同一话题的读书笔记集中在一起,这种表达方式较为新颖。由于作者广泛涉猎,这十五则笔记,有的来自书上,有的来自报上,有叙有议,内容丰富。作者转述的有关母爱的人和动物的故事,行文简洁,叙述生动,娓娓道来,情深意浓。议论得当,犹如点睛之笔,给全文增色不少。文章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实际上是一篇优美的笔记体散文。  相似文献   

18.
漫谈读书     
现在,喜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这当然是件好事。但是,还有许多青年人不会读书,有的买书多,读得少;有的不分清红皂白地胡乱读来,没有目的;有的书读得多,但不善于积累资料;有的读死书,认为书就是百分之百的真理……。这些对于读书人来说是有害无益的,只能使自己走入歧路,读一世书,做一世书呆子。  相似文献   

19.
瞧,作家孟伟哉正在他的书房读书。他读的是一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又一个早晨》.书的作者是青海省藏族青年作家多杰才旦.孟伟哉,这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审、副总编辑,喜欢这位青年作家,更喜欢作者笔下所表现的青海牧区。因为,孟伟哉对青海是很有感情的,在他的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里,就已经充满激情地写到了祖国的大西北。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时代,阅读看起来已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大学生的阅读却似乎越来越少.文章认为,就阅与读两种阅读行为而言,读比阅更重要,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应当在书与网间穿行,立足于阅读内容,从专业阅读、人文阅读、休闲阅读三个方面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知道怎么做,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地去实践,更好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