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当新村第一期工程建设按计划有序进行之时,哪知世事雉料,工程刚开始不久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批敌占区的工厂、学校、机关迁来四川,许多逃难的外地人涌入成都。成都人口急剧增加,使本来就紧张的成都住房更加紧张。加上日机频繁轰炸,城区人口需向城外疏散。为此,省政府要求新村建设加快速度,以解房荒之急和疏散城区人口之用。然而,建设新区说起容易做起难,其中最难的是征地拆迁。  相似文献   

2.
民国28年(1939年)1月,家住成都市大科甲巷56号,店招“绥庐”的主人甘鉴斌凭中人介绍,在外东红瓦寺后面徐家巷地方购买了一百二十余亩土地。民国29年(1940年)1月,请当地保甲地邻审查卖主交出的前清官印九张老契纸,清界树石,另立新契一张,正式办理了土地买卖成交手续。  相似文献   

3.
民国13年(1924年)以前,成都城区分别南成都县和华阳县管治。当年,国民政府鉴于成都人口已达30万,符合建市标准,决定成立成都市政公所,管理成都、华阳两个县城区部分的街道和治安。  相似文献   

4.
由于新村建设规模巨大,经费短缺,政府不可能出钱为老百姓修房,百姓中有钱人买地建房的也不多,一下子全面铺开恐出乱子,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省政府决定分三期进行,每一期再根据具体情况分批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