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引子 金庸先生自己在1977年修訂好的<倚天屠龍記>的<後記>(香港,明河社本)裏說,這部書是他繼續<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完成的射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风与文学思潮演进的角度,论述了十七世纪文人社集活动的发展.具体来说,共分东林时期、复社时期、惊隐诗社时期、新一代文人群更生时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文风与文学思潮,各有变化.  相似文献   

3.
王广瑞  燕晓轩 《中华文化论坛》2023,(3):79-89+189-190
社亲是村落之间结为类似亲戚一样友好关系的民间习俗,是中原地区特殊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遗存于晋冀豫边界地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究社亲文化的本源,审视社亲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阐释中原村落社会的一种民间交往机制,这既是为了对社亲文化的释读去表层化,也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社会现象。追根溯源,社亲的起源可分为感恩型、生计型、玩笑型、祭祀型等类型。作为一种民间习俗,社亲的本源有相似性,其内涵的传承流变存在一个文化再造的过程,同时社亲也是中原地区村与村之间和谐互动的一种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承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點項目<20世紀中國倫理學:問題與思考>及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資助.特表感謝.  相似文献   

5.
赵贞 《寻根》2008,(3):33-39
敦煌文献中,我们常常在一些行政文书、书信和物资消费账目中看到各种非常形象的鸟形押记和图案,作为某人身份和署名的一种标记而使用,法国学者艾丽白(DanielleEliasberg)称之为"鸟形押"(<敦煌汉文写本中的鸟形押>,<敦煌译丛>第一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由于鸟形押使用的时代为10世纪中期归义军曹氏统治敦煌以后,因而成为曹氏统治敦煌的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6.
煌学者专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从六万余件敦煌文献中,记录梳理出了三百余件唐代至宋代时期的民间结社文献。其中包括社条、社状、社历、社契、社司转帖、社斋文、社邑文、社祭文、印沙佛文、社功德记等。这批社邑书文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中期民间结社提供了极为丰富珍贵的文献。在这现已整理出来的三百余件社邑文书中,有两件妇女结社的文书:即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由伯希和编为第3489号的《戊辰年正月二十四日(旌)坊巷女人社社条》和收藏于英国图书馆东方写本部,由斯坦因编为第0527号的《后周显德六年正月三日女…  相似文献   

7.
"七史"辨误     
近读张玉春先生<史记版本研究>,发现其引用<玉海>一则材料时,没有正确理解所引内容,误以为材料中的"七史"包括<史记>在内,实则是指"嘉祐七史".众所周知,"嘉祐七史"指<宋书>一百卷、<南齐书>五十九卷、<粱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魏书>一百一十四卷、<后周书>五十卷、<北齐书>五十卷,与<史记>毫无瓜葛.由此可见,引用古籍不可不慎.  相似文献   

8.
梁蜀人李膺<益州记>,又名李膺<蜀记>,是除<华阳国志>以外古代巴蜀最有影响的地方志之一.其成书年代在梁天监七年(509)之前.李膺<益州记>佚文存世数量较多,但从内容分析,部分佚文应成于隋、唐,作者不应是李膺,而很可能是隋李充或唐郑暐.再古籍所引撰者失名<益州记>的佚文,多被误断为梁李膺所作.本文将非李膺所撰<益州记>之佚文33条,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9.
蕭山來裕恂撰於清末的<中國文學史>手稿,歷經百年風雨,即將岳麓書社正式出版.可以預期,這部文學史著的問世,對中國文學史學史的研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似文献   

10.
<岁华纪丽谱>、<笺纸谱>和<蜀锦谱>的作者,从明代以来都认为是元代的费著.但根据谱中的内容、文字及官职、政区沿革分析,三本书应是宋代文献,不可能是费著的作品.其直接出处可能来自编纂于南宋时王刚中的<续成都古今集记>和袁说友的庆元<成都志>,而其间接文献来源,则可能上承北宋时赵抃的<成都古今集记>一书.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言公案小说.其题材最早源头上溯至五代一则私情冤狱案例笔记<刘崇龟>,中经明代文言笔记小说沿袭,直至清初<胭脂>仍袭用这一题材.本文考察了早期笔记中的私情冤狱雏形及其发展、<胭脂>集私情冤狱笔记之大成的特点、以及这一题材传播的原因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子曰詩可興、觀、群、怨,"群"者,唱而和也,宋玉<答楚王問>,郢中之歌者,其為<下里>、<巴人>,和者眾;其為<陽春>、<白雪>,和者寡.周汝昌、顧隨二公之詩詞,蓋和而寡者也,二公閱世既曠,感慨遂深,而搞藻霞蔚,渾脱瀏濰,自是斯輪老手,不煩贊嘆.今以二公之詩詞,略述唱和之大旨.  相似文献   

13.
《录鬼簿续编》所记罗贯中当为今山西太原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作者是否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所记罗贯中的籍贯应该是今山西太原.至于其是否<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事说、美刺说以及正变说是<毛诗序>吸纳<春秋>学说后的新创造.<春秋>学说对汉初<诗>学的转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毛诗序>表述方式与引事明诗多与<左传>相合.考察西汉学术源流,<毛诗序>当成于贯长卿之手.贯长卿之学术特征、生活时代及文献记载三者都切合<毛诗序>作者的特定条件.  相似文献   

15.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邦炜先生从1962年发表<论宋代的官田>一文以来,迄今已在宋史领域艰辛耕耘了40多个寒暑.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宋代婚姻家族史论集>(以下简称<史论>)是其自选集之一.<史论>收录论文21篇,大致分为婚姻、妇女、家族、皇族四个部分,凡35.5万言.<史论>一书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作者从事宋史研究的轨迹.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张先生研治宋史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二次戡黎说"只注意到今本<竹书纪年>有文王、武王都曾戡黎的记载,却冬视了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华简<耆夜>武王戡黎时间的不同,清华简<耆夜>与<史记>、<逸周书>、今本<竹书纪年>在纪年问题上仍存在尖锐矛盾.清华简<耆夜>"作"字不能理解为创作,而是指演奏,周公见蟋蟀闯进来,演奏<蟋蟀>三章,不能因此断定周公是<诗经·蟋蟀>的作者.清华简<耆夜>并非周初文献,与<尚书>、金文等文献对比,可知它很可能成书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前段.  相似文献   

17.
荀子、扬雄、王坦之从儒家,而葛洪从道教神仙学立场,分别对<庄子>提出了批评,于是形成一种"非<庄>"思想.但他们在这种"非<庄>"思想中对庄学又有所肯定和吸纳,这可看作<庄子>在其流传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层面,接受社会检验的结果,是其哲学正、负双重社会效果的真实反映.这种"非<庄>"思想既彰显了儒道互济、互补的历程和早期道教取舍、改造原始道家,进行理论创造的历程,又是庄学史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并构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宋代贾昌朝本人做了详细的介绍,对其出生年代及为官经历做了考证.关于<群经音辨>的成书年代,史传无载,通过对<音辨>的研读,能够推断出其成书年代当不晚于景祐四年(公元1037羊).<群经音辨>从北宋到民国时期,共有23)个版本流行,本文对不同版本做了简要的介绍,为<群经音辨>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有朋友推荐并寄来奇书<大理古佚书钞>一册,阅读间,又读到赵椿先生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确有其地>一文(载2002年9月6日<云南日报>)引<大理古佚书钞>(以下简称<书钞>)中的一段文字:"七擒七纵,获降蜀,亮厚待,释孟获诸部,并封获为蛮部头人首领,驻赤石崖(今弥渡红岩)."括号中的说明文字为赵椿先生所加,并非<书钞>注释.赤石崖在哪里,<书钞>中<滇源说源>一文后,编者有明确的注释,不知何故,赵椿先生却把它附会为今弥渡红岩,显然是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20.
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曾对<契丹国志>进行过相当彻底的改编,从中可以窥见清朝统治者正统观念的微妙变化.促使清高宗下旨改纂<契丹国志>的直接原因是该书将宋朝纪年附注于辽朝纪年之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四库馆臣改编的范围远远超出高宗的改编上谕所提到的问题.他们不仅秉承高宗的意旨删改一些"违碍"之处,把"独尊宋统"的思想贯穿其中,而且随意更改契丹语词,凭主观臆断挖改他们所认为的讹误.这样,<契丹国志>一书收入<四库全书>并经"钦定"重订之后已远非原貌,史料价值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