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凭借特有的精神活动能力创造自己文明发展的历史。从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到真正成为人,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飞跃。有的文明完成这个飞跃,不断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文明飞跃的实现依靠伟大思想家的探索,孔子儒家思想不仅实现了中国文明的飞跃,而且开辟了正确的人文道路,中国文明因此源远流长,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轴心时代”产生的儒家思想 ,决定了我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初始选择 ,封建制度的自我强化这一正反馈机制 ,使得封建社会长期停滞。  相似文献   

3.
"轴心时代"产生的儒家思想,决定了我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初始选择,封建制度的自我强化这一正反馈机制,使得封建社会长期停滞.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一个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中华文明正是在此时形成了"儒、释、道"三条文化主脉,至今唯一存活的古老文明,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何继承和发展,是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所产生的先秦诸子思想,至今仍是中华文化的轴心。本文尝试采用这一观点对大学语文中《先秦诸子语录》一课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斯从时代精神状况的审慎思考以及他对生存哲学的独特领悟出发,认为教育即生成:教育不过是师生之间的主体间性的交往,利用权威的功效去汲取历史的教化因素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形成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他们在大全中如其所是地那样去生活。  相似文献   

7.
铸币作为一种特定形态的货币,公元前7世纪首次出现在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而后在希腊世界得到广泛传播,腓尼基城邦、中国、印度和波斯也开始大规模使用铸币。其中,中国和印度的铸币被认为有独立的起源,并不是从希腊世界传播而来。在时空维度上,铸币的产生和传播都与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理论的框架大体相符。该理论有助于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重角度来考察铸币现象,使其研究成为整体认识公元前一千纪欧亚世界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8.
前轴心时代的社会生活主要是围绕生产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所以小国寡民是夏商时代社会生活的必然状况.由于生产的规律慢慢为人们所认识,剩余产品的增加导致大国时代的到来.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周公和孔子是这一时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就如何建立和巩固社会秩序进行的探索与讨论奠定了后世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东西方学者普遍对政治说服非常重视,但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东西方的政治说服模式在说服的对象、方式、空间场所及对口头和文字媒介的偏倚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差异。中国古代政治说服自先秦起就走向了一种以向上进谏为主要方向的“谏诤模式”。而在公元前5世纪末,随着雅典政治的变革,古希腊政治家开启了以面向和动员民众为基础的“演说模式”。先秦政治说服的谏诤模式是一种“下对上”“一对一”的人际传播模式,且偏倚文字表达;古希腊的演说模式则表现为一种相对平等和公开的、“一对多”的大众化传播模式,且偏倚口头传播。自轴心时代起,东西方的政治说服实践及说服理论就呈现出鲜明的差异,这不仅反映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更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对说服传播的影响。直到近代,两种政治说服模式才发生了交汇和替换。轴心时代不同取向的政治说服传统对东西方的社会、历史及政治走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安身立命的重要命题。人与自然的对话是自人类诞生之初就不断发生着的历史过程。在《史记》宏大历史叙事中,司马迁检视"前轴心时代"文明的家底,还原人类早期人与自然对话的生态记忆影像。在"环境以地理位置的选择围绕人类生存"的夏、商、周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状态呈现出"天人合一"背景下矛盾共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从表面上看,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配合着中西之争的古今之争,但究其实质,它只是以一种简化的方式将中国的大传统扩展到小传统之中。由于传统儒学的实用理性与西方文明的科学精神有一定相关性,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虽然表面是打倒孔家店,但实际上其揭橥的科学旗帜主要来源于中国大传统的实用理性。正因为此,虽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力图进行伦理的变革,但最终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精神中注重实用理性的痼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