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窗》2009,(1):29-29
30年风云际会,30年可歌可泣。2008年12月22日下午,“贵是一种态度——贵州骄傲·贵州改革开放30年30事30人”评奖活动授牌颁奖大会在贵州省委大会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中,"他者"视域的研究维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下,针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主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新闻文本、主题指向、话语体现三个层面来分析相关的新闻文本,以求了解新加坡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形象塑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总结,尝试提出改进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我国媒体传播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此种背景下,主流媒体传播作用已很难再次实现突破,网络、手机等新闻传播成为了当代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闻网站角度,分析了其对区域形象建构与传播的意义与策略。希望以下内容的论述可以促进我国新闻行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政府形象传播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国内传播学界的不断关注。曹劲松《政府形象传播》一书深入探究了政府形象传播的道与术,书中既有切实可行的实战策略,又有体系完备的理论建树;既有典型个案的深入剖析,又有共通经验的深刻总结,可谓近年来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研究领域的又一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5.
张幼琪 《新闻窗》2009,(1):19-21
一 当下、传媒进入分众时代。无论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还是网络、手机报等新兴媒体,每一种媒体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目标受众。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做好党的舆论宣传工作,为广大受众服务。因此,分众时代要做好主旋律的宣传报道,使宣传效益最大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以大媒体的观念,各媒体积极合作,在竞争中合作。  相似文献   

6.
"三八妇女节"自1924年传入中国,自此我国开展与"三八妇女节"相关的庆祝活动。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1978-2018年相关报道为例,对其进行视觉修辞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后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女性身份呈现多元化,媒体是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建构女性形象的。  相似文献   

7.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各国政府和媒体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改版的整体背景通过对《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2019年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将该期间反映出的媒介中的国家形象与战略国家形象进行对比,并针对其在国际传播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情满四合院》讲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北京四合院的人文风俗、生活百态与社会变迁的故事。塑造傻柱从普通厨师到四合院核心人物的身份转变,该剧既有人物形象的映照对比,也有核心价值的社会导向,更有人生命运的因果结局,这些问题在作品里得到深刻反映与共情振动,最终构成一部现实题材的优秀电视剧。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一带一路》以“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核心,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进行全面解读,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打造新的国家形象的具体呈现.该片以文化外交和跨文化传播为视角,探寻如何实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以及和平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犀利哥"形象构建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来揭示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是其"走红"的最有力的推动。娱乐无可指责,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在一个小人物变身新闻热点之后,呼吁有关部门对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人员的进一步关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生态环境逐渐成为国际舆论场中的热点议题。环境政治的观点认为,自然环境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并且都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文章以此为焦点,探究我国媒体在环境议题上的国家形象建构实践。研究以环境政治、环境传播和国家形象建构三个概念组成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基于对中国日报网“大象旅行团”报道案例的研究提出,中国日报网在新闻内容中涉及政治、自然、公民等多个主体,并且多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了共容性利益;环境传播应继续推动个体化叙事与理性化叙事的深度融合,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6月2日上午,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省电影家协会、浙江传媒学院和《当代电影》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与传播"国际高峰论坛在浙江大学开幕。来自海内外的6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  相似文献   

13.
近日,由省档案局与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珍贵记忆——改革开放30周年档案信息征集发布评选活动>启动仪式在哈尔滨市举行.省档案局局长于佩常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副局长曾凡刚主持仪式.……  相似文献   

14.
国家形象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对其他国家认知和态度的重要了解途径。而纪录片作为一种"非虚构"的媒介形式,具有对一个国家的各方各面进行较为完整的呈现与记录的功能。本文选取纪录片《人生一串》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辅之以同类纪录片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其如何将仪式传播以及集体文化记忆融入其中引发观众的共鸣,同时分析该纪录片通过这些手段建构了怎样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梁颢  陈丹  李琛 《新闻爱好者》2017,(12):103-103
互联网时代,全球已经有数十亿的用户接入了互联网的庞大网络中。为了能够扩大产品和品牌的影响范围,企业或机构都会选择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多媒体数字化平台上建设一个与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相匹配的展示和营销网站。网站设计是企业及其产品服务面向互联网用户的桥梁,这个桥梁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用户对网站的第一印象和产品服务的选择判断。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站建设和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回收1592份有效问卷,样本涉及五大洲66个国家。本报告作为调研报告之一,重点调查研究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作用、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对外国观众选择观影渠道的影响。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有促进作用,但同时存在一定问题;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对观众是否走进影院、如何选择观影渠道具有直接影响。未来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打造中国电影文化形象,要建立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数据库,将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提升到战略性高度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7.
刘佩 《中国出版》2013,(1):62-65
《纽约时报》是美国历史最悠久、流程最完备的报纸,其国际新闻居美国报纸之首。被西方人誉为"权利机构的圣经"和"档案记录报"。基于《纽约时报》的广泛影响力,在研究深圳经济特区30年国际传播现状时,本文把《纽约时报》作为首选考察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纽约时报》涉及深圳的重大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在对外传播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理解地方在国际上的形象有助于地方外宣部门加强对外传播的针对性,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进而为中国对外传播作出有益补充。本文选择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对福建的呈现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有针对性提出地方对外传播策略,以利于地方外宣机构在未来的传播中塑造正面积极的形象,为中国实现"一带一路"愿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9.
陈佳艺 《传媒》2023,(23):61-62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络宣传片《CPC》突破宏大叙事传统,在“我是谁”的设问与应答中,以为民初心和天下情怀为主线,真实、立体、全面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增强了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公信力、凝聚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如何有效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非常重视的课题之一。中国目前正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仍有偏颇之处,这迫切需要我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对外传播,塑造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以及和谐的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