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黄淮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一项日常、持续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保障“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相似文献   

2.
安徽三联学院在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以服务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切入点,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为主要途径,以“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工作目标,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近年来,学校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马孝民 《河南教育》2014,(11):28-31
<正>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时俱进、坚持创新,逐渐建立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健全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构建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断创新完善资助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学生资助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十年历程,十年辉煌。在过去的十年中,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为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个过程是河南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黄淮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一项日常、持续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保障"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相似文献   

5.
思源 《河南教育》2014,(11):1-1
<正>"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全社会的梦想。今年是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和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建立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河南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2007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334亿元,资助学生4386.7万人次,基本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成绩的背后是国家对学生资助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是河南学生资助工作的不断创新,是所有学生资助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6.
高杨  李见新 《河南教育》2007,(10):10-12
<河南教育>(高校版):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完善资助体系,理顺管理体制,认真落实经费,努力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蒋厅长,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教育》2003,(12):4-8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强调指出: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相似文献   

8.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重要的“特殊群体”。大学生资助工作实行“精准资助”是高校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政策,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目标的科学管理方式。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家访可打通家校合力育人“最后一公里”,对提升高校精准资助和育人成效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安徽三联学院在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以服务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切入点,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为主要途径,以"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工作目标,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近年来,学校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全方位、多角度关注贫困家庭学生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学校把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0.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两年来,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新的资助政策和措施,不断扩大资助范围,扩展资助领域,提高资助标准,从制度上基本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问: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国家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面有什么新的措施,成效如何?答:经过长期的努力,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生资助制度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经验,要真正做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资助制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学生资助制度的回顾,较全面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生资助的经验与教训,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学生资助制度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的基础教育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表现在教育法规所赋予的受教育权益上,就是有相当一部分适龄少年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的提出和实施,已是好些年的事了,但囿于我们的认识局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是无组织的民间零散行为。自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后,随着国务院“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求的提出,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8):F0003-F0003
新学期伊始,北京市各级教育部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力保障贫困学生按时入学,切实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本期将对北京市本专科教育阶段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三不愁”相关学生资助政策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秋季,以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为主渠道的“奖、贷、助、补、减”多元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正式建立,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促进了教育公平。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加强对学生经济困难资助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同时应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自强自立、回馈社会的道德品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7,(26)
右图:9月1日,中国政法大学各院系学生在欢迎新生来校报到。为了确保不让一名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中国政法大学向灾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等地的特困生寄去来校报到的路费,并寄去《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致2007级贫困家庭新生的一封信》等,将党和国家的关爱落实到每名贫困新生。  相似文献   

16.
《河南教育》2014,(11):8-11
<正>(2014年9月22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强力推进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建立完善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学生资助水平不断提高,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相似文献   

17.
随着资助政策体系的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经济问题已得到解决,学校对社会的"决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已完全实现.因此,系统化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教育援助问题,探索积极有效、科学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方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顺利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格心理特点,结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及引导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F0004-F0004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始终把坚持教育公益性和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按照“政策导向明确、财政加大投入、经费合理分担、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落实好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各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育人是资助的灵魂”这一核心理念,努力构建“资助——育人——引导”三级工作模式,逐步形成了“在资助中育人,在育人中资助,在资助和育人中注重引导”的工作局面,真正做到了物质上帮助、精神上鼓励、能力上培养,充分发挥了资(奖)助与育人的双重功能,确保了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作为育人的场所,许多高校提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并在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完善资助体系多渠道帮助困难学生“学校制定了实施意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完善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经济困难,保证每一名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曦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除了积极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外,努力让助学岗位实现从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化,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教育与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