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体教育     
主体性作为人的一种特征,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主体的人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认识自己,掌握规律,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做到一般被动的人做不到的事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成为教育认识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主体性是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的稳固的行为方式的统一体,它具有外在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2.
曾华 《文教资料》2008,(2):160-162
教育主体与主体教育作为一对关系体,对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的教育主体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共同发展,而另一方面,主体教育变得日益突出,它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回顾大学发展的历史中,阐述了大学教育主体与主体教育的各自特点及相互关系,以期为大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主体”这一概念大量存在于哲学和教育学论著中,两个不同领域的“主体”概念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本文对“主体”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从三个方面作了分析。弄清教育学中的“主体”概念,对于确立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谈教育主体     
一对教育主体的研究在教育和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性质究竟是什么?这是关系到教育本质、教学规律等问题的重大课题。从过去到现在,教育学家们都在不断地研究它,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思想。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和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论,是近代教育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两种理论,其得失成败,史家已有多方评判。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又开始把主体论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主体评议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是教育理论的基本同题,重新认识教育主体意义深远.以往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有"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一学生主体论"和"双主体论"等.在分析上述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主体‘一体两面'论".在同一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主体,它具有"一体两面"的结构,体现"互主体性模式".教育质量的前提就是调动"两面"的积极性,其基础是创设民主与平等、交流与理解、自由与宽容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主体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它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这一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受到了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关注,并正在由理论的探讨逐步走向对实践的探索。长期以来人们在道德教育活动中习惯于“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重理论说教和行为的限制与防范,而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所具  相似文献   

7.
主体教育是以尊重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特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基本理念和实践,特别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从根本上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成功教育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论主体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国材 《中学教育》2000,(10):3-6,20
  相似文献   

9.
反主体教育的反思与主体教育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如何培育个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是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重要问题.如果教育不能培育个体的主体意识,不能够培养个体的主体精神与独立人格,那么个人始终不能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主体创造价值.这就必然造成个人主体的失落及其实践绩效的遏抑,造成某一时期教育目标取向的迷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片面强调以社会为本位的“集体”教育,而忽视了个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个人生命价值的尊严和个人生活价值的自我实现.中国教育学并没有把培育和发展个人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作为根本的目的.而我们实际上恰恰面临着: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冲突,反主体的教育与有关人的发展的主体性原则的冲突,知识的认知与生活价值的领悟的冲突,教育与人的精神建构的分裂,等等.这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应该抛弃贬损个人主体性价值的反主体教育,而代之以培养个人主体性、形成国人现代个性的主体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由于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在交往关系上的长期隔阂,不仅造成两类主体的彼此分离,也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实质性分离。这种分离是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不同的生存方式造成的。对话是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交往与合作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正掀起主体教育研究与实验的高潮。通过对现有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与总结,将主体教育思想引入高职教育,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主体教育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教育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人的主体地位逐步被重视,并延伸到教育领域,1981年教育理论界提出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①这一论题以来,对主体教育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广州市80年代中后期研究和制定小学德育整体改革的理论和实施方案之时,就确定了对学生主体意识进行引导的策略和目标。②1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的兴起长期以来,我国处于一种漠视人的主体地位的状态。在教育中只是把学生当成肆意灌输和刻画的对象,无视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和潜质的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教育终于关注主体了。曾几何时,中国教育自身难保,连绵不断的政治运动让它失魂落魄,还哪里顾得过来思考主体?一切都为政治、为政权服务了,教育几乎不知主体在哪里了。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近几年来,我们在狠抓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观念,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渗透思想、掌握知识、锻炼本领、主动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上形成五个代化。一、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结构也称教学环节,是教师依据《大纲》、“教材”、“教学目标”的要求,把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解落实到位,形成相…  相似文献   

16.
17.
18.
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交往现状及其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研究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论化"这一教育改革大背景下,一方面,教育理论主体积极寻求走入实践的可行性路径,教育实践主体自觉、不自觉地挑剔教育理论,必然会成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在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彼此走近的过程中,两者又必然会暴露出自身先天的个性偏执与时代缺陷。但是,在评价两者交往关系的各类话语中,过度阐释的往往是建基于理性假设之上的应然关系,客观主义伦理观与道德理想主义往往是阐释者的基本立场和主要话语资源,而忽略甚至有意地避开了人在现实活动中的许多非理性因素。本文对传统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进行了批判,对如何构建先进的教育科研文化发表了自己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9.
再论主体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燕国材 《中学教育》2000,(12):7-9,6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存在着教学任务脱离实际、学生自学能力差和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语文教育中主体作用的实现.在现代的语文教育中应以学生自身体验为基础,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语文能力充分信任,推动语文主体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