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徐Yu40年代的创作明显不属于特定意义上的“抗战文学”,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创作与其所处的时代无关,他是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来回应时代并与时代进行对话的,他的“爱”和“浪漫”并不是完全超然于时代的,也是对珩时代的一种独特感应和思考,除了“浪漫”之作之外,徐Yu还有为数不少的“写实”之作,但这种“写实”之作与其时代的现实主义主流文学仍是迥然异超的,他的“写实”之作与他的“浪漫”之作有一种同源关系,是作者审美主义人生态度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2.
徐訏小说吸收了民间的、传统的、西洋的多种文化质养 ,呈现出多元混交的复调特色。徐用通俗的形式阐发现代性的思考 ,又将现代人的哲思导向通俗 ;他拒斥传统又深受其影响 ,他拥抱西洋又不可能过早地创作出成熟的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作品。他在浪漫的幻境中陶醉 ,又在清醒的写实里沉思、抒怀。他将种种艺术因子综合运用于创作实践中 ,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与成熟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徐訏这两个作家在其共有的海派符号之外,还在美学追求、精神分析学运用、哲学思考等几个维度显示出风格独标的个人化话语表达方式,而且这种对人生别样的介入方式也丰富、完满着现代文学的整体生命结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的小说呈现出“分析性”叙事与“浪漫性”叙事并存互补的趋向。以鹿桥、徐和无名氏以及黄谷柳的小说为典型文本,对后一种趋向的不同表现———“情调”风格或“传奇”形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探讨了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5.
商业文化的发展使城市小说创作成为当今文学生机蓬勃的生长点。河南城市小说作家创作更接近文学的责任感和作家的社会良知。但是河南城市小说创作还处在初创期 ,在传统文明与现代都市文化的认识、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新浪漫派"的个人性话语与其时代主导话语的区别和关系,力图在这两种话语系统的对照比较中,揭示"新浪漫"派文学的审美、文化特性,并将其纳入到"现代性"问题这一新的理论视野中估量徐讦、无名氏的创作所独具的反现代的"现代性"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政府在40年代后期基于反制主导文化的企图仍然实施书刊查禁,但本时期的书刊查禁可谓乱象丛生,如书刊查禁“无名有实”,审查查禁机关多头林立,自下而上的查禁,显示出国民党政府的书刊查禁处于在查禁力度、强度、密度方面已经处于极度衰败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沦陷区诗人南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共性,它们具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情调,和谐宁静。而“庭院”一词,作为他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这些诗歌内部空间的自足与封闭。而作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特例的《沉忧》则象征着对“庭院内的世界”的突围。它和南星其他诗歌一起,反映着诗人的创作心态和时代语境耐人寻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在学堂乐歌的基础上,幵始了在中国的起步阶段;到了3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4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更具有时代特征,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创作手法上,都使我国艺术歌曲创作迎来了20世纪上半叶的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去政治化,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标准也不断地趋于多元化。在这种审美标准多元化的语境下,文学创作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论文对20世纪90年代的几种主要的文学现象:"新写实"、"私人写作"、"反讽"以及底层—民间叙事进行分析,认为审美的多元化在带来90年代文学新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诸种非文学的乱象。因此,对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认识,一方面应避免因秉持形而上学的价值论造成对作品的误读,另一方面对于非文学的乱象,应当呼吁作家和读者坚持批判的立场和个体价值的独立。  相似文献   

11.
结合20世纪30、40年代新疆历史背景和作家人生经历,分析以黎特夫拉·穆台力甫、艾里坎木·艾合坦木、尼米西依提、祖农·卡地尔等为代表的维吾尔作家的创作心理及创作特点.20世纪30、40年代,由于新疆政局的复杂性,维吾尔作家的创作更多地受到了社会环境中政治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他们的创作多是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抨击反动统治,唤醒广大民众抗战的情绪,爱国主义是当时作品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知青作家是寻根文学的主力,寻根文学改变了新时期文学的叙事方向。寻根文学创作要比其理论高明得多,其作品所导致的实际文化价值判断大多与其理论旨趣相悖。“寻根”过后,知青作家作出了新的选择,调整了自己的叙事策略,知青写作很快由分化而汇入多元化文学发展潮流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散文队伍空前壮大,散文创作数量激增,但在散文繁荣的表相下,却暴露出人文精神的没落,超越情怀的丧失,导致消费化、快餐化、格式化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4.
四十年代风行于国统区的言情小说作者徐訏、无名氏的创作在被研究者称为“后浪漫派”的同时,其叙事模式的复调特征也目益受人注目。其具体表现为:情节故事的隐喻性、人物性格的对话性;同叙述与异叙述交混制造了不完全情节序列;外叙述中插入内叙述,制造多重意象;收缩淡化历时性情节,扩张突现共时性情节,促成时间小说向空间小说嬗变。  相似文献   

15.
围绕着“电影与受众”这一课题,以30-40年代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潮期丰富的电 影创作实践为据,对当时的电影创作和理论发展进行探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不可背离时代而 违背广大观众的审美旨趣;第二,不可背离社会而脱离广大观众的心理体认;第三,不可背离生活 而与广大观众的生命感情相左;第四,不能背离艺术而违反广大观众的审美追求。总之,只有以 观众为本,才有创作的无尽源泉。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失宠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问题,它不只发生在当下的中国文坛。在这个不读诗歌的时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诗歌的这种历史境遇。截取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诗歌史的一个片段和一个自杀诗人的剪影。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没有  相似文献   

17.
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代女性称谓首先是由男性定义、命名和阐释的,他们利用女性的特质来宣泄个人和群体的自我苦闷、创造自我形象;她们以自己的真挚的生命感受所创造的大革命时代的新女性——时代女性,既是对男性大师所创造的时代女性的呼应、补充、扩写,又是潜在的改写、解构、颠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广播剧呈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审美向度。一是紧密围绕着改革开放新的时代情势和现实生活去取材,显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审美取向。二是以正向的艺术笔调进行描写,着力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显示了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三是讴歌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呼唤为国效力,显示了坚定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立场。四是表现儿童生活和情趣,着力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也是其现实主义审美向度的重要表现。这些作品都塑造了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读图"时代催生的"快餐艺术"导致审美价值沦丧,挑战着学校美育。基于"00后"儿童的读图情况,依托美术课堂教学开展课前读图5分钟活动,借助对比临摹、思维导图、课堂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的审美选择,促进其审美认知和理解,激发其审美创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实现美育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