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来成 《教育导刊》2004,(13):39-41
教师专业化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技术熟练,另一条是反思性实践。协商学习选择的是让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这也是协商学习的内在旨趣。协商学习,其关键在于沉浸与保持距离,即参与实践与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
协商课程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宝庆  靳玉乐 《教育学报》2006,2(3):37-41,54
协商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思想,它主张协商学习,将教师视为反思性实践者,并赋予学生以参与课程发展的权力。协商课程作为西方的一种课程思想,要实现本土化发展,就需要积极发掘我国古今丰富的商量教学思想并进行理论提升,立足于本国教育实际以寻求协商课程在中国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反思性学习实践者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能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理性思考,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实践运用,具有探究性、情境性、发展性、主体性特征。在反思性学习实践者的培养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反思性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明确反思性学习实践的反思对象,注重反思性批判精神的形成,结合自主反思与合作反思,创设反思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整体系统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从知识传播者到研究者,再到反思性实践者和终身学习者.现在,一种学者型教师逐渐成为新的发展的趋势,它要求教师不仅是研究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是反思性的实践者,而且还是具有学习能力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反思性实践者"作为"卓越未来教师"的核心品质,是学前教师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解构反思性实践者的内涵特征,探讨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难题与路径,成为当下学前教师教育研究热点。构建"三型课堂体系",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循序渗透,应成为新时期学前教师教育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时代特征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课程.教材.教法》2017,(11):108-114
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是教师反思性实践与文化理解融合生成的一个概念,它揭示了教师反思实践的文化理解性特征和教师文化理解的实践反思性特征。成为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是多元文化时代对教师角色的客观要求。具有多元文化协同共生的文化目的理念,养成对"文化偏见"或"文化前理解"的批判反思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化引导转换与文化共同体构建能力,是教师作为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的基本素养。阐释这一概念有助于重新理解教师的教学实践与角色定位,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是实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知识社会学视角下,任何知识都可以从社会存在中寻找其根源和联系,幼儿园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其个人实践知识的发展并不存在于真空中,而有其适宜生长的土壤——社会文化。"动态""情境""建构"是幼儿园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知识特征,"与境化"是幼儿园教师实现其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文化路径。在此路径下,幼儿园教师需要经历"实践——反思——更新——实践"这一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中国语境中以制度、研究、日常教育生活的形式在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教育日常中的缺席体现为:教师反思的主观性掩盖了反思的科学性、教师反思的功利性掩盖了反思的人文性、教师反思的霸权性掩盖了反思的民主性。"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缺席的原因是教学"对话"中教师身份的焦虑、教师教育原创力的匮乏和教育习俗的矛盾表达。"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应该以人性本真的诗意、对教育日常行为的审美观照、对真实的教学现实的创造性反应的意义存在。  相似文献   

9.
在建构主义知识观影响下的协商教学强调采用协商、反思和建构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充当促进者、协商者、资源提供者和反思性实践者的角色,学生则转变为课程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协商合作者以及反思者与质疑者。在师生角色调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障碍.本文试着找出障碍的症结,并相应地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朱光明 《小学语文》2007,(11):57-5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师发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发展也是提升教师生命品质的必然条件。教师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取向就是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而教师要真正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就要养成不断反思和研究的习惯。写反思日记是教师走向反思性实践的有效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性教学是外语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自我发展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一种新途径,主旨是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增强教师教学实践的能力.调查表明,学生的反思能力不容乐观,因此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学会反思,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教师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浪潮。以往的教师教育只注重教师理论或实践的培养,而"反思性实践者"则注重教师通过实践批判地反思自身理论、消除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分离,因而更加符合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因此,拟借助U-S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平台,探讨培养具有实践优势的反思性教育硕士的现实意义,从而唤醒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激发反思行动。  相似文献   

13.
论“实践反思性”教师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师教育中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相互疏离,是影响教师教育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许多教师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已对此提出了许多富有洞见的理论与实践方式。本文从教师教育方法论的视角,提出"实践反思性"教师教育,并阐述其理论基础,进而具体叙述实施"实践反思性"教师教育的四条实践原则,以此对改进教师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相互疏离的现状,提高教师教育实效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俞昕 《中学数学研究》2010,(4):F0002-F0002,1-3
20世纪中叶国外出现了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到了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开始真正蓬勃兴起.反思性教学概念是由美国学者D·A·舍恩于1983年在其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中正式提出的.他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在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提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幼儿教师角色的形象诉求要由"技术性操作者"转变为"反思性实践者"。现有高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体系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培养"反思性实践者"人才的要求,对其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围绕"实践"从重定课程性质与目标、重组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模式和重订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来改革《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是当前高职学前教师教育应该关注、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以此来满足社会对"反思性实践者"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教师形象的内源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形象的内源性考察就是从教育实践的特性来探查教师形象。教育实践作为人类特殊的实践活动,它受到习性、意图、时间、场域的制约,并表现出情境性、复杂性和价值性的特征。就其性质来看,教师的教育实践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教师是在复杂情境中不断探究问题的反思性实践者,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对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反思与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实践性知识,并将这种知识作为教育行动的依据。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视育人为己任、对教学持探究立场、沟通儿童与课程、富有临场智慧。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这是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理念。如今,如何加速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学水平,已成为每个教师的当务之急。而写好课后反思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笔者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课后反思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师知识结构,需要构建可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新教师素养。欧盟、美国以及新加坡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教师核心素养内涵和框架的比较研究可为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与价值的复杂融合,其核心是教师需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其构建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杨道军 《教学随笔》2014,(8):20086+88
社会的变化、新课程的提出,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决策者和研究者。这样才能树立教师新形象,推动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反思性教学:步骤与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理解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如果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行为成为一种反思性的实践,那么也就意味着教师变革传统的课程实践模式,成为反思性的课程实践者。这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但是,反思性教学毕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怎样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有一般的步骤可以遵循,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创造性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