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韩两国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仅就小说而言,在全国统一后的新罗王朝时期(669—935),六朝志怪、志人小说与唐代传奇就已经传入韩国。高丽王朝时期(918—1392),则有《太平广记》等小说的传入,朝鲜王朝时期(1393—1910)又有《剪灯新话》、《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大批小说的传入。 中国小说传入韩国的途径很多,如商人贸易、使臣出访或学者留学等,其中尤可注意的,是某些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基度山恩仇记》的作者大仲马(一八○二——一八七○),是十九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浪漫派作家,以写浪漫派的剧本而出名,同时也写了许多历史题材小说。他于一八四四——一八四五年创作的《基度山恩仇记》,是当时颇为流行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尽管以一八一五年拿破仑“百日政变”和一八三○年建立的七月王朝统治的史实  相似文献   

3.
朝鲜王朝编纂的仪轨,现主要收藏于韩国。本文揭示了新发现的明清内阁大库藏朝鲜《天启元年四月日迎接都监都厅仪轨泰昌天启》,是朝鲜李朝在中国保存下来的档案文书孤本,弥足珍贵。这份朝鲜光海君朝接待明朝使臣的簿册档案,时间自明万历四十八年至天启元年(1620—1621年,光海君十二年至十三年),不仅是保存在中国的朝鲜王朝仪轨孤本,而且是17世纪初年中朝两国交往的原始记录,大部分内容不为《明实录》和《李朝实录》所记载。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教材(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第六单元收入三篇寓言——《愚公移山》《黔之驴》和《工之侨献琴》。笔者认为,教材编者能高屋建瓴,选取了中国古代寓言创作三个高潮中的最具典范意义的三篇作品,引导中学生领略中国古代寓言精品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方氏创作寓言凡400余篇,其中入选《当代中国寓言大系》11篇,译成《英语阅读指津》60篇,收有他160篇作品的《方崇智现代寓言》已在台湾面世,《中国文学》用英文和法文向全世界推荐他的寓言,美国的《世界日报》从我国众多的寓言作品中选登9篇,他一人独占6篇,他的作品被选入高规格的《世界寓言精品500篇》中。谁能相信,这些业绩都是由松江二中的一个普通教师创造的。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不是纯文学,而是一种边缘性文体。寓言的故事不同于一般的故事,它是以说理为目的的故事。寓言故事讲究寄寓,以增加作品的深度。所以文学家们除了写寓言作品外,还喜欢在写其他文体作品时采用寓言笔法。《红楼梦》、《西游记》就有寓言色彩。寓言的特点是字数和框架相对较小,因此,其承载故事和思想的能力比起大部头的作品来,相对有限。这就要求寓言作家必须具备浓厚的文学修养、足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娴熟的创作技巧,才能把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表现清楚。本文作者王蒙,可以说是中国时代情绪的书记官,是中国世纪末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寓言新解     
【设计思路】本节课旨在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对寓言进行再创作。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课堂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和导练法。【导写过程】一、感知创新寓言1.出示题目(幻灯一):《寓言新解》。2.明确目标(幻灯二):学习方法,通过想像,对寓言进行再创作。3.听录音,读寓言,理写法。(1)导入:从前,在一口井里住着一只癞蛤蟆,它生活得优哉游哉。一天,井的上空飞过几只天鹅,癞蛤蟆看呆了,口水横流,它一跃而出水井,可天鹅早已飞远了。后来人们用一句话讥讽它,这句话是:“……。”言下之意是:“……”(省略号部分由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寓言"理论及文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使用源于《庄子》的"寄寓于言"手法创作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有"寄寓之言"的寓言故事,也包括中国古代特有的"寓言诗",以及一些有寄寓之义的散文和比喻。由此可见,源于《庄子》的中国古代的"寓言"文学,应是一种广义色彩的"泛寓言"体式。还原《庄子》的"泛寓言"理论,探讨其深远影响,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寓言"观念及其影响下的"寓言"创作,比较中西及古今寓言的异同,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创作年代最早,流传范围最广的文化瑰宝,也是珍贵的语篇研究材料。本文结合Labov所提出的叙事语篇分析模式,运用语料库分析手段结合分析软件探讨《伊索寓言》的叙事结构的语篇特点,以期进一步了解作者写作布局,结构和意图,给中国寓言及童话等儿童作品的创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优秀长篇《无水微澜》是著名作家李劼人(1891—1962)计划创作的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式的系列长篇的第一部,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一部。一九三六年出版后,郭沫若赞扬它是“‘小说的近代史’,至少是‘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取材于市镇普通人家爱情、婚姻唯一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环境描写的问题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 先秦是我国古代寓言创作的黄金岁月。这个时期的寓言是诸子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诸子散文最有文学色彩的因素。除了语录体的《论语》、《老子》外,诸子作品中都保存了大量的寓言。庄子乃是“诸子之冠”,是创作寓言的大师。他自称其文“寓言十九”,《史记》也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正是这些寓  相似文献   

13.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们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复活》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它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晚期创作,写于1889——1899年间。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了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这部作品与《战争与和平》(1863—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比较起来,有许多新的特色,对俄国社会制度的  相似文献   

15.
王树人 《中国德育》2005,(4):79-79,78
朝鲜族:原是1392年建立的李氏王朝的国号,李氏王朝历时500余年,后来就以国号作族名了。“朝鲜”的原意是“光明的东方”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茅盾文学创作活动全过程的时候,人们不能不惊奇地发现:这位闻名中外的文学大师,居然是从儿童文学开始,迈开他创作生涯第一步的。 1916年,年青的茅盾译出他一生的第一部作品《衣》。这是一本科学通俗读物,它的主要对象是中学生。1917年,由他编纂的《中国寓言初编》出版。这是一部“开风气的书”,它将中国寓言第一次正式地引进中国儿童文学园地。同时他又开始翻译改写外国科学小说,《三百年后孵化之卵》正是其第一篇。从1918年起,茅盾又根据中外神话、传说,编写儿童文学作品,到1923年,共28篇,其中的《寻快乐》、《书呆子》、《一段麻》、《风雪云》、  相似文献   

17.
伊凡·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1769—1844)是被普希金热情赞誉的“我们人民的诗人”。在俄国文学史上,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除写过一些讽刺性的喜剧和文章外,还创作了二百多篇诗体寓言。他的寓言创作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是他的寓言具有深刻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早期的寓言,是指从殷末周初到春秋中期这一段历史时间内的寓言。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一次大动荡、大变化,殷王朝由衰败到灭亡,周王朝由建立到巩固。寓言在这个冲突尖锐、斗争激烈、新旧交替的时代得到了较大发展,这可以从《尚书》、《诗经》,特别是周易交辞中得到证明。西周成康之后到春秋中期,寓言得到继续发展,这个时期的寓言资料主要保存在《诗经》中。到了战国时代,文人学士争向民间学习,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寓言同神话传说民歌谚语一样,被采用加工。改造,写进文人的著作中,大量的寓言资料得以保存下来。同时这些…  相似文献   

19.
霍桑是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许多经典小说都是由他创造的。《红字》是浪漫主义作品中的杰出代表,也是霍桑的代表作。通过认真阅读分析这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原型冲突性,叙事的寓言性及宗教伦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先秦寓言文学是很发达的,作为诸子散文之一的《庄子》,就有不少寓言,它的意义是很丰富的,也是很复杂的,具体分析这些寓言的思想意义,是从文学角度研究《庄子》及其寓言的重要工作。本文浅谈一下《庄子》的寓言。 一、《庄子》的作者,为什么爱用寓言? 庄子及其后学,为了宣传他们的观点,写了不少文章。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为了使自己的言论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很重视“藉(借)外论之”的方法,即使用寓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