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校晋国史研究室李孟存、常金仓同志所著《晋国史纲要》一书,共十六章,二十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已列入今年出版计划,即将发稿,本刊先选登若干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晋国的军制     
晋国庞大的武装力量分为车、徒二种。武公代翼后,周厘王正式任命他“以一军为晋侯。”大约西周时期,晋国的车兵,仅止一军。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为了争霸诸侯而“作三军”,分为中军、上军、下军,递相统属。公元前629年,晋军蒐于清源“作五军”,在中、上、下军外,又添上、下新军。公元前621年,由于赵衰、栾枝、先且  相似文献   

3.
孔子与晋国     
孔子是春秋末年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周游列国14年,所到之国有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却从未入晋。有一次试图入晋,却中途而返,原因何在?本文不仅揭示了直接的浅层原因,而且通过孔子对晋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中,探析了其思想文化不同的深层原因。晋国是法家的策源地,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其思想差异之大不言而喻,因此,孔子周游列国不入晋就不是偶然的了。  相似文献   

4.
晋国立国六百余年间的多次内乱,可分作前后两个阶段考察,前期的内乱迫使文侯、献公、文公等君不断改革,使晋国成为北方的强国。后期的内乱,致使私家势力膨胀,最终导致了晋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晋国的采邑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国的世卿大族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中为数最多,其采邑数量也大大超过其它各国。本文通过对郤氏、范氏、赵氏三家采邑发展与家族兴衰的分析,认为晋国采邑制度的特点在于:一是采邑的归属变化频繁;二是一族多邑和一人多邑的现象十分普遍。而采邑的得失无常、频繁易主,是造成晋国卿大夫氏族称谓纷繁复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代的县制是采邑制的对立物,各个国家的县制有着很大的差异。晋国的县小于秦楚的县。秦楚两国灭邻国而设县,晋国往往以邑为县。秦楚两国的县直接隶属于国君,晋国的县则逐渐脱离公室的控制而变成了世袭的采邑。晋国公室最后被一分为三,与其县制的失败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卻氏家族是晋国的公族,自卻叔虎始见经传到最后灭亡,这个家族始终在晋国的政治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这个家族灭亡较早,没有参与到后来的六卿专政乃至三家分晋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去.所以这个家族历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卻氏家族的兴起正值晋国国力逐渐增强并直接参与争霸中原之时;而他的灭亡也正是春秋中期列国普遍出现的大夫专权、君卿斗争激化的标志性事件."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本文拟以春秋前中期卻氏家族的兴衰这一个案切入,来呈现春秋时期大夫阶层从弱到强进而专国主政和君卿斗争的这一大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
晋国从一个弹丸之国发展到春秋时的五霸主国之一。后又三晋分家,前后经历了八百多年,蕴藏着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本文从晋国的起源、音乐文化的特点、欣欣向荣的音乐局面和音乐文化的流通与传播几方面介绍晋国的音乐文化。同时还对黄翔鹏先生提出的秦晋音乐有相似特点一问作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晋国县郡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郡县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精神在地方政权方面的体现,也是古代官制文化研究中的一个课题。晋国作为春秋时期的北方大国,有近七百年的历史,其郡县设置如何呢?文中从晋国灭国拓土,置县邑郡的时间谈起,进而论述了晋国置边县而内县的层次变化趋势、以至发展为赵、魏、韩、三氏的基本布局。  相似文献   

10.
赵氏自叔带去周事晋,至赵籍被封为诸侯,凡此近四百年的晋国赵氏,吾称之赵室,以别于赵国赵宗室。赵室在晋国的发展中堪称有功之卿,赵夙是晋献公的战将,赵衰更以相材,佐文公,建霸业,赵盾执国政,佐襄灵成三公,使晋国的霸业继而不衰,虽然晋景公十七年,赵室三卿被杀,赵氏惨遭灭族之祸,然赵氏复起之后,再执国政,连远居南方的吴国使者都直语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赵鞅当政之后又铸刑鼎,强六卿,赏军功,两次渡过了晋阳被围的险情,反灭  相似文献   

11.
一、释和周人屡言和,金文已及之矣。如,在《毛公鼎》铭中,王命毛公“雍我邦小大酋”,《墙盘》铭说:“曰古文王,初戾龢于政”,而《王孙遗者钟》、《秦公钟》、《叔夷钟》铭则分别提到过“龢(?)民人”,“协龢万民”、“戮和三军徒同”、“和协尔有事”等,龢为和的异写,雍,亦和也。文献谈到和的地方更为多见,在较早的典籍如《尚书》、《诗经》中,就有“协和万邦”、“神人以和”、“修和我有夏”、“燮和天下”、“和乐且  相似文献   

12.
师旷,字子野,是晋国的音乐大师。《据一统志》、《山西通志》、《平阳府志》云:“洪洞东南有师旷墓,邑例里名师旷,村名师村。”塚前树碑,一高七尺五寸,题曰“周乐师子埜(野)墓。”邑南通衢立一碑,题曰“师旷做里”。《元和志》:“师旷祠在洪洞县东南二十五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发生的战争很多与晋国有密切的关系,晋国历史文学,把战争与春秋时期的政治、外交、人民联系起来,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历史文学的战争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春秋时代的社会大变革中,晋国的社会变动尤为典型,新制度较早产生并确立于晋国,代表着春秋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影响晋国社会变动的诸多因素中,军功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功制度的推行,对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格局、经济关系、社会阶级关系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春秋晋国的军功制度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是战国时代军功制度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晋国世族研究对研究晋国史乃至整个东周史皆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有关晋国世族的大量专著、论文相继问世,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应对这项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世族兴衰与晋国政局变迁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晋国的史书<乘>也被称作<春秋>,由于特殊原因而失传,它涉及了晋国的政治、军事、土地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该书属于编年体史书,起始干西周、春秋之交,亡于三家分晋.  相似文献   

17.
春秋末期,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到过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晋国。从鲁、晋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孔子的“以礼治国”思想与晋国历史文化传统及现实的冲突性和导致孔子临晋而返的直接原因三个方面,对孔子不到晋国的原因加以分析,同时亦可看出造成战国时期开始的儒、法之争的历史前因。  相似文献   

18.
晋国历史,上起唐叔虞封晋,下迄韩赵魏三家分晋,长达六百年之久。其间,正是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剧变时代,晋国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变革,可以说是当时社会具有代表性的缩影。通过改革,晋国获得并雄居霸主地位一百多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变革和发展,在中国历史文化构成的里程碑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因此,搞好  相似文献   

19.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大国,也是当时最先进的诸侯国之一.随着晋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军事法律制度相继建立起来.在晋国中后期,官员的致仕制度也开始建立,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晋国致仕制度的初步形成有关晋国官员致仕的记载,《左使》和《国语·晋语》中就有十余处,致仕人数也有四位,即范武子士会、范文子士燮,还有祁黄羊祁奚和韩献子韩厥.见于文字记载的第一位致仕的晋国官员是士会.晋景公时,执政的士会看到 氏势发展迅速,“共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氏家族在晋国任官者多到“五大夫三卿”.迅速上升的 氏大有争作正卿的势头、士公会惧怕与之争锋而祸及其身,决定告者致什、景公八年(公元前592年),士会把土燮叫到身旁,对儿子说:“燮啊,我听说喜怒合乎礼的很少,而  相似文献   

20.
晋国后期,公室衰落,晋政自六卿出.六卿之间的斗争成为晋国后期政治生活的主线,大都耦国的局势因而得以充分体现.赵氏的根据地晋阳,赵午所据之邯郸,范氏盘踞之朝歌,皆为晋国后期的大都,更是世卿大族所仰仗的政治、经济后盾.太原晋国赵卿墓和侯马盟书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晋国后期的大都耦国局势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