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6,(2):86-92
与其他动物民俗一样,日本关于猴的民间信仰也在万物有神论的基础上接受了道教、佛教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反映出其传承的多元化和内涵的广泛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日本文化演变、形成的过程与日本民众的精神世界。本文拟通过猴民俗的信仰形态和内涵阐述,达到进一步认识日本文化基本性格,促进中日间文化理解与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的端午节至迟在公元4世纪已传入日本,经过于余年吸收、沉淀,至今五月五日这一天仍为日本的法定节日。端午节能够传入日本,并且为日本人民所接受,是有其文化基础的,这个文化基础就是农耕文化特点的“亲缘性”。通过这一问题的考察,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中日文化交流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传统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歌在历史的传承中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是对各地区各民族民间特色与风土人情的展现。皖南民歌最早起源于安徽地区,皖南民歌作为地域文化的象征,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点,在民族音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慢赶牛”音乐是皖南民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魅力,集皖南民歌特点于一体。“慢赶牛”的音乐文化特点突出,在新时期的文化交流背景下,加快皖南民歌的音乐传承与保护,确保民歌文化可以持续创新,推动民歌多种形式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村”在固定的时间所举行的民间信仰活动有固定的仪式,其中既包含了丰富的儒释道元素,又体现出民间信仰的民间性、现实性和多元整合性的特征.通过这种定期举行的仪式活动,实现了民间信仰的再造与重申,能够教人为善,惩奸除恶,产生较强的引导和教化作用,增强社区团结和文化认同,延续并传承优秀的村落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7,(1):90-94
鸡出现在日本的时间较早,尤其是出现在日本神话中有限的十二支动物之一,与日神的复活、再生以及日本神道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民间、民俗中具有广泛的灵异性,亦由此产生许多光怪陆离的俗信与禁忌。本文拟通过日本民俗中鸡信仰的整理与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日本民俗文化的构成与日本民众的精神世界,进而达到进一步认识、了解日本,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岳荫巍 《数学教学》2005,(9):46-49,26
有幸接触到日本一些高中(特别是爱知县的高中)的招生试题,从中可见,不论公立高中还是私立高中,其招生试题给人的整体印象,可以概括为“横看成岭岭不峻,侧看成峰峰见奇”。  相似文献   

7.
台湾的民间信仰主要源于福建,闽台民间信仰具有传承关系,两地民间信仰从内容、形式到程序基本相同,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它反映了闽台之间深厚的人文历史渊源。当前,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深入发展,闽台两地信众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对促进闽台两地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1980年代以来日本学术界系统地研究客家民间信仰。本文讨论的是日本学者对客家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及其课题。日本学者对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观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于客家地区从事民间信仰研究的"微观经验主义";二是研究典型客家民间信仰的"宏观实体主义"。本文通过证实这两个研究观点,用人类学的"空间—场所"理论来提出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第三观点。  相似文献   

9.
尚榕 《宜宾学院学报》2006,6(3):106-108
同一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词汇层面上存在着深层的文化差异。本文以“龟”和“牛”为例,分析这两个动物词汇在中、日两国词汇中所分别表现出来的词语形象,并探讨中日文化在词汇层面上所展现出的某些底蕴。  相似文献   

10.
王秀文 《培训与研究》2006,23(12):35-37,53
基于犬的性质和人类对其的认识和理解,长久以来形成了犬的民俗并进入了人类的精神领域,也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素。本文介绍和分析日本“犬”民俗的传承,以从一个侧面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中日文化之异同。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直接反映,不同的语言会体现出不同国度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传统文化是各国民族最本质、最富有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身长期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它虽然肇始与过去,却贯通于现在,还必然要影响于未来。由于它的存在和影响,人们在心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都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试图通过汉语和日语中的具体语言现象,探寻出中日间文化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多年来,经过两国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日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自进入新世纪以后,日本新生代政治家在所谓"超越战后"的意识支配下,表现出强烈的对华强硬姿态.如何阻止中日关系大幅度滑坡,是当前中国外交关系中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就业难”渐渐成为热门话题,为了能帮助即将毕业的同学顺利进入自己心仪的企业,笔者以在日本小山市的实地研修为中心,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中日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等的不同,在认识和了解各自的差异后,学习日本先进的工作经验,运用到我们求职以及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并为即将进入日企的毕业生们提供些实用的建议,希望能成为就业“冰河期”的一次“融冰之旅”。  相似文献   

14.
王婷 《考试周刊》2010,(36):47-48
日本古代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受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全面而深刻。这种影响,首先使日本人创造了一个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随中国古代文学风格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汉文学系统。所谓奉汉文学,就是指日本人直接用中文创作的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它与日本人用目文创作的文学共同构成了日本文学的两个支脉。本文以《源氏物语》为例,对中日文学加以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各级教育部门越发重视地方音乐如何走进高校课堂,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也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冀南地方戏曲"平调"为例,尝试突破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也为我省非遗文化传播与传承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典籍的交流是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印刷术的影响下,日本印刷了不少汉文古籍,并有部分传到中国。云南大学图书馆现藏有日本线装古籍一百余种,其中刻本62种,活字本4种,铅印本22种,石印本16种,珂罗版6种。分析比较这一百多种日本古籍,可以看出中日印刷文化相互影响的一些轨迹。  相似文献   

17.
陈宇 《时代教育》2010,(3):46-46,48
古代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它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渐次影响到邻近国家。其中,位于东亚的朝鲜、日本对儒家文化的传承最为明显。由此形成了以中华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相似文献   

18.
周玮生 《留学生》2011,(11):40-40
日本的高铁,日文称为“新斡绿”,发音为“Shinkansen”,与我老家的方言可说是一模一样。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开通高铁(新干线)的国家(1964年10月1日开业),为世界高铁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世间大有“新干线=日本“的印象。但日本的新干线的建设,除了“旧日本军”遗留下来的研究部门和军需企业的尖端人才之外,也是吸收了他国的技术而成就的,建设资金的一大部分也是从世界银行融资的(1981年才还清)。日本新干线的开通,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日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是中国在亚洲外交中的重中之重,中日关系的亲疏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的稳定。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交流历史、现状的介绍以及青少年交流带给我们的启示,来揭示民间外交对于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内外有别"是日本文化的中心特征之一。从传统的日式住宅建筑到日本社会的人际、风俗、文化、语言等,随处可见"内外有别"的思想痕迹。"内外有别"的观念贯穿日本人的思维、心理,对日本人的行为模式、语言文化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分析日语在语体、语法、词汇等各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内外有别"的思想观念,考察日本文化的这一中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