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论古今中外,武侠小说一向有着庞大的读者群,那种“满城争说武侠篇”的现象,俨然已成为文学发展史上的一种规律。然而,巡视武小说研究园地,油然而生的却是一种寂寞与失望之感。不消说,两者形成了不应出现而确乎事实的鲜明反差。或许,这也是一种规律吧。显然,这种研究还处在一个草创阶段。在这种情形下,读到《中国武侠小说史》,确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愉悦与快感。这种感觉,肯定源于史著中缜密的理性思考、精美的历史描绘和武功行家的识见。而这些,大约又归功于作者坚实的专业基础以及  相似文献   

2.
小说史理念的内在视景--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以下简称《小说史》,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从1961年问世伊始,直至21世纪的今天,可以说聚讼不断。该书问世的同一年,捷克著名汉学家普实克就发表长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问题——评夏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小说史》絮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真正的研究者,当是耐得寂寞的。寂寞可使思想趋于深沉。3卷本140余万言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才出版了第1卷,写完了第2卷,就要絮絮叨叨,发点议论,未免为时过早吧。然而,每逢去讲学,总有一群人围着说:你的书我们可以读,就讲讲书后面的一些想法好了。一股温暖的心流冲击着一颗准备忍耐寂寞的心。回想起来,已是七八年前的  相似文献   

4.
5.
文学史的深与浅--兼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史家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他所撰写的文学史著作的封面上,仿佛仅仅为了标识该书的著作权,而一进入正文部分,他自己就彻底消失了,让位于历史。不过, 他并不在正文外面,他永远在里面,像一个拥有极大权威可却从不抛头露面的“影子内阁”,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每一个字眼儿、句子和段落的“决策”中,哪怕他讲述的是几个世纪甚至十几个世纪以前的事。谈到文学史,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构成文学史基本要素的两个问题,一是何谓文学,一是哪些作家或作品有资格进入文学史。在这里,被忽略的恰恰是撰写者本人,而正是他在决定何谓文学,谁是重要作家和作品。此外,他还不是著作权中所标明的单个人,作为一个历史家,他从属于某个社会群体,而这个群体的价值尺度、情感特征和政治需要暗中左右着他的选择和写作。把文学史著作说成是偏见和成见的辑录,肯定失之偏激,但撰写者以及——通过他——他所属的那个群体的审美意趣、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策略的确渗透于历史叙事中。正因为如此,作为文化领导权之争在文学史撰写中的表现,才会不断出现“重写文学史”的呼吁和尝试。文学史著作,一言以蔽之,是关于文学的历史的种种叙事或构成。当某部文学史著作“广被认可”时,那不是因为它恰巧接近了历史“真实”,而是在一定范围里获得了“共识”; 当这部著作被用作教科书时,它就在行使文化霸权。程巍  相似文献   

6.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小说,是十分宝贵的中国古代文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不同于保留至今的大多数古代诗词遗产、散文遗产。后者大都是出自封建文人之手,起码也是文人化了的,因此,它们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封建文人或封建士大夫的精神文化的文学化石。中国古代小说则主要属于另外一脉,它更多地融入了中国古代的民间智慧、民间情趣,是中国古代与封建士大夫心态相异的下层位文化心态的文学化石。这决定了中国古代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特殊意义,也决定了它特殊的文化学与文化史意义。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李悔吾先生的新著《中国小说史漫稿》,其份量之轻重,有识者便不难掂出了。  相似文献   

7.
林高航 《大观周刊》2011,(21):52-53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外学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英独特的批评视角和诊断标准,给学术界注入了新的空气,也曾一度引起学术界的争论。实际上,他的这种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的文化价值观,他在政治上的偏见和他的西学背景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对时下批评家而言,夏志清坚定的新批评主义立场及其诚实的学术品格是值得深思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长篇儿童小说并不多见,现代派长篇儿童小说更是微乎其微。左泓的《危险的森林》则是一部罕见的中国现代派长篇儿童小说。《危险的森林》带有鲜明的现代派美学特征。首先,它表现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脚下,黑龙江畔发生在华拉贝雅人中的一个年代已很久远的传说,显示了现代派文学在选材上重神话传说的审美旨趣:一个华拉贝稚人的儿子——艾赫在15岁上经历的人生及其悲剧命运构成了这个传说故事的主干,小说通过对艾赫悲剧成因的探索,深刻地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锐意改革的优良传统,有丰富的历史进化思想和变法主张;伟大的改革家和变法者,代有所出。这对于处在伟大的改革年代而又正值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遗产。《中国古代改革史论》一书着力于总结这份遗产,为正在从事当代改  相似文献   

10.
11.
恰如文学史的建构一样,小说史的建构必须以一种小说史观为基础。而小说史观又是以小说观念为精神内核的。我国传统的文学史要么根本就没有文学史观,要么就把文学视为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的直接形象符号。这样,文学的自律性便被机械的他律论所阉割,文学史也便失去了本体意味。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在文学史的建构中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胡尹强的《小说艺术:品性和历史》一书则树立了一种科学的小说史观,这使本书走出了历在文学史操作无可规避的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本书首先对中外古今的小说定义作了深刻的得失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小说重新作了定义:“小说是作家虚构的人和人的生活的描述”,作家对人和人的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理解是小说的灵魂和生命。不难看出,本书既强调了小说艺术发展的外部动力;人和人的生活,又抓住了小说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小说是描述艺术。同时,它还找到了这两者实现交流的中介:作家虚构即对作家审美心理结构的强调。流转于其中的便是作家对人和人的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理解。本书正是从这一角度来建构小说史的,这具有深刻的科学性。 相对于政治、经济等,“人和人的生活”作为对小说艺术发展的外部动力的概括无疑更全面也更具本质意味,而且与小说内部空间有着更深层的契合性。同  相似文献   

12.
审稿是编辑工作关键的一环。审读报告是编辑人员学识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的体现。结合本期编辑工作基础知识讲座中的“审稿”一讲,读读《<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卷)审稿意见》,既可以使我们更切实地认识编辑的劳动,又可以使我们更具体地了解一本著作的诞生过程。  相似文献   

13.
苗壮教授《笔记小说史》是高校古委会支持的“中国小说史丛书”中的一种,作者以多年深厚扎实的积累,对笔记小说史进行了本质的多重概括。首先,该书是以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以中国古人的小说理论为源头,适当联系当代的小说观,总结出笔记小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从西方舶来的传播学理论如何联系中国国情服务于实践,成为传播学界探寻的目标,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命题应运而生。 20多年来,中国传播学的研究逐步从翻译、译介国外传播学著作,转向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中国国情为目标,整合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紧紧联系实际,努力服务于实践。许多学者通过大量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关于传播方面的财富,力图创立集东西方文化精华之大成的中国传播学。  相似文献   

15.
人文学科把自己等同于自然科学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由于研究对象——作为主体的人的历史文化及历史中的人特殊性,人文学在研究过程中无可避免地更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其研究结果也往往更容易带有研究者的某些主观倾向——道德、情感等等。不管人文学的研究者是否意识到或承认这一点,事实都是如此。在坚持实证精神、客观研究的同时,允许“主观”的适当参预,不仅不会损害研究的准确性,反而常常会使其结果更接近真理,也可以更促成其人文学研究的独特魅力。这似乎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殷叙彝 《历史档案》1998,(2):135-136
读了最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张注洪所著《中国现代史论稿》,我感到这是一本有扎实内容的好书。这是作者近20年来从事中国现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过程中所写论著的选编,共收文章37篇,分五个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现代史及其相关学科或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等的论述;第二部分是关于五四运动以来一些比较重要或迄今还缺乏研究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的论文;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关于中国现代史若干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果的评述;第四部分是史籍研究,也就是对中国现代史籍的收集、整理、校勘、考证、利用中产生的问题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中国档案学史论》全书的系统梳理,厘清全书的基本架构.指出"学术性"和"逻辑性"为该著的基本特色,最后通过论述其是"一部系统研究档案学史的学术专著"且"研究范围有待拓展"、"研究对象表述模糊"来表达笔者的研读之感.  相似文献   

18.
李建新著《中国新闻教育史论》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部书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新闻教育流变论》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填补了我国新闻教育历史研究方面的一项空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汉奇为此书写的序言中说:“这部书,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历史,进行全面深入的概括和总结……为读者提供了一幅介绍中国新闻教育发展全过程的繁复曲折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李建新1999年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学习,2002年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他现在是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中国新闻教育史论》@雪原…  相似文献   

19.
肖东发的新著《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 ,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国图书印刷文化做了系统概括和总结 ,理清了中国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进一步论证了是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该书反映了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20.
杨杨 《图书馆杂志》2005,24(11):85-88
我想介绍一下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因为钱钟书在今天构成了一个话题。对学问家的钱钟书,大家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但作为文学家的钱钟书一直到今天还是有争议的。我们不妨看看一些有影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譬如杨义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将钱钟书小说放在上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范围里来论述的,也就是说,在这一范围里钱钟书的创作才显得有意义。另外就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30年》,对钱钟书的论述也是放在上世纪40年代框架中来论述,指出他作为讽刺作家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