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近些年报业的发展,除运作向产业化转变,各种娱乐性的晨报、晚报都市报等争姿斗艳外,业内外人士均能感受到的另一大特点是报纸新闻标题的出新,如大标题、符号标题、提要题特别是口语化标题屡屡可见。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存在的理由,事物的发展亦说明有其发展的潜能。口语化新闻标题正成为一种趋势,已突破了过去大多只用于娱乐性、服务性新闻的局限,广泛应用于政治、时事、经济新闻之中。本文试着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来阐释其传播的优势。无论是从传播学先驱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论”,还是从国内学者林之达的“传播两级效果论”①出…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报,几则口语化标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香港在这里!”是人民日报四月四日头版头条刊登的一幅照片新闻的标题.它是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塔水镇幼儿园陈茜阿姨对正在地球议上寻找香港位置的孩子们说的话.它通欲易懂,非常符合特定环境和对象,具有很强的动感和现场感.同时让人感到,这不仅是在向年幼的孩子们讲述那难忘的历史对广大读者也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寓意非常深刻.四月十日,长江日报第五版在中间左方位置刊登洪湖市委、市政府收缴百余部公款“大哥大”的消息.为什么洪湖市委、市政府能下这个决心?为什么买了“大哥大”的人们又愿意交出来?记者用群众的强烈意见作标题道出个中原出“干部手机响 百姓(?)  相似文献   

3.
4.
5.
《新闻记者》发表黄颂明撰写的《口语化新闻标题的传播优势》的文章。文章说,从传播效果角度讲,标题应是新闻的灵魂。观察时下的报刊,我们会发现口语化的标题正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6.
从传播效果角度讲,标题应是新闻的灵魂。观察时下的报刊,我们会发 现口语化的标题正由原来的“偶尔一试”逐渐变得“时常可见”。 现下,各类报刊的各种体裁作品频繁使用口语化标题,但这中间以晚报的消息类作品居多。羊城晚报今年春节前后大量作品采用了口语化标题,如《举着招牌收购机票 为的是报销三千元旅游费》。《羊城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拜年兴讲仔女读书》。《车臣叛军要打游击  俄军方说那是“虚张声势”》。北京晚报的口语标题也很常见。如《美国跟俄罗斯叫板:你玩不起,我玩!》,《威廉王子与“老爸”不和》。新民晚报亦如…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解放日报又独辟蹊径,大胆创新,推出了一批新颖独特的标题,并逐渐自成一格,给古老的题苑注入了一股清新气息。①(主)厂房修得好气派机器设备老掉牙。 (副)——怪不得明月皮鞋厂要倒闭②(引)对《撒旦的诗篇)一书怒不可遏 (主)霍梅尼:把作者宰了! ③(引)俄罗斯联邦 (主)15日起搞自由物价 (副)副总统称将导致全面贫困④三K党魁想当总统这些标题,犹如出水芙蓉,清新淡雅,水灵鲜活,一读即深深地印入脑海中,挥之不去拂了还来。它们的最大特点,是在尊重原稿的基础上,大胆地采用群众的口头语言,对新闻事实作出概括和评述,可以称之为“口语化标题”。它们中,有些虽然近乎“半文半白”,但关键性的词语都是生动活泼的口头用语,与书面语的味道全然不同。用经过挑选、提炼的口语作标题,读来不但更明  相似文献   

8.
9.
教科书上对标题制作的要求,首先是准确,其次才是新颖。那么,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标题在制作上,仅有准确显然是不够的,还要新颖鲜活、富有动感。这是报纸提高传播效果的需要,也是一件新闻作品的生命力所在。动词使用与读者比较喜欢看的体育、战争等元素关联紧密,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新颖活泼、富有动感的标题,能够满足读者求新、喜动的心理,刺激读者的敏感神经,激发读者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浅谈新闻报道的“口语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新闻即叙事”、“新闻即‘事学’”等理论更加广泛地用以指导新闻实践。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也进入了一个注重“讲述”的叙事时代。面对这种话语环境出现的新变化。新闻工作者如何优化话语模式、创新报道手段,以受众所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形象化和感染力,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主持人好当--不就是用嘴说话吗!也有人说,主持人难当--说话容易,可说好也真难! 这一"难"一"易",折射出许多道理,道出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特点,即必须"把话说好",说得好才能征服观众.受众接受和欢迎的是主持人能和自己"沟通、交流",而不愿接受那种咄咄逼人或照本宣科的"演讲".  相似文献   

15.
倪敏  李斐 《新闻前哨》2003,(9):54-54
标题是新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播信息,沟通观众,引导舆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新闻标题,是作品浓缩的主题,传神的“眼睛”。 新闻标题创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可以遵循或探讨的秘诀呢?笔者以为,这个创作过程实质上是作者对事物认识不断深化的再创作过程,是一个灵感的捕捉与顿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只有深入到生活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众传媒的多元化以及融媒体的出现,新闻语言的时新性和易懂化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把新闻用口语来表达。口语化传播的速度很快,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并接受这种通俗、易懂、自然、生动、活泼、形象、简练又准确、实在的表达形式。同一篇新闻作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加上口语,他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也会大大提高。正因如此,新闻传媒特别是新闻报道和写作非常讲究新闻的口语化使用。观察时下的新闻报道我们会发现,口语化新闻正由原来的"偶尔使用"逐渐变得"时常可见"。可以预见,口语化新闻在以后的使用会更广泛。本文从口语化内涵的基本界定入手,辨析了口语和口语化的基本内涵,从而为更好理解口语化新闻奠定基础。首先分析了新闻中使用口语化的常见表现形式,最后总结了口语化使新闻中更精彩的表现特点以及新闻中口语使用应注意的方面,为新闻报道或写作更好地使用口语提供建议,使口语在新闻中呈现得更精彩、更活泼,让新闻更加受大众喜欢。  相似文献   

17.
黄河民间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变化,黄河民间故事的传播经历了从口耳相传到书面传播、影像传播,再到电子传播的形式嬗变,并在新媒介智能场景下重新回归口语传播,在互联网上实现了再口语化.黄河民间故事传播的再口语化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是...  相似文献   

18.
口语化陷阱     
廉杨  顾广众 《记者摇篮》2004,(7):25-25,42
近年来,随着主持人节目的兴起.广播语言的基本形态发生了令人欣喜的深刻变化:艰涩的书面语言逐渐减少。通俗的口语表达成为主流。广播节目的语言更加生活化,更加亲切、自然、流畅。也更加易于为广大听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在文章中,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往往不能引人入胜,正如人们所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制作新闻标题也是这样直来直去,一泻如注,平淡乏味,是提不起人们阅读的兴趣的。那么,如何使标题避免平淡呆滞呢?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就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一、运用借代,可以使标题语言简洁、富于变化,如《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访省常州中学校长丁浩生》(新华日报1988·5·25),题中的“吃螃蟹”,很明显是代指勇于创新开拓,敢于冒风险的特征。这里用“吃螃蟹”三个字,高度浓缩,使文字形象凝炼。又如《北京一些女大学毕业生遇到的怪事:用人单位大门开不是须眉莫进来》(中国青年报1987·7·17),题中用“须眉”代指男  相似文献   

20.
对平面媒体而言,常有“题好一半文”这样的说法,网络媒体的新闻标题要比平面媒体新闻标题承担更多的导读功能,所以,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不但要考虑时效性,更要符合网络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