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诸多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在教育资源、教学模式、教育观念、教学研究等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改变,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还存在误区和偏差。本文从多方面深入论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指出其误区和偏差,深入剖析其成因,并且在实地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及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纪之初教育部制定的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战略目标即将到期,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效益怎样?又将如何深入?该文从区域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入手,从转变思想、创新模式、促进教改等方面论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为新时代表现性评价变革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信息技术与表现性融合创新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文着眼素质教育对高阶思维能力评价的现实需求,在分析当前表现性评价实践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其本质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以证据中心设计理论为指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表现性评价全流程。从创新测评任务呈现、拓展测评数据采集、优化测评数据分析和促进测评活动实施等维度剖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的作用点。未来需要从下列方面来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树牢改革理念,正确认识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形式与方法;优化技术服务,持续改进表现性评价的可用性、易用性与实用性;完善数据标准,稳步提高表现性评价的规范性、统一性和效率性;建强人才队伍,大力推动表现性评价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刘杰 《海外英语》2011,(2):56-57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远远跟不上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该文以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为支撑,分析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所构建的网络环境来促进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课程正在实现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培养的变革,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模式要在实践中创新、实践中发展。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任务驱动式、范例教学式、问题——探究教学式、基于网络环境的主题研究性学习等,每种教学方法都各有优缺点,教学实践中应当运用哪种方法宜根据教学对象、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音乐教学理念和模式不断进行改进,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一个大的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大有裨益。该文从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等几方面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余云 《考试周刊》2011,(88):144-145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师从角色定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构建问题探究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等,这是新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经济体制的转轨,要求职业院校从教育观念、管理体制、招生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诸多方面做出相应、深刻的改革。该文对高职院校的招生、改革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就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发达国家尤其加大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力度和进程。尽管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但其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措施和方法,就信息技术教育来说,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创造一切条件全面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这里的条件既包括物质条件,如:专项资金投入、信息技术硬件配置、教学与学习场所的建立等;也包括非物质条件,如:人员、课程设置、人文化学习环境、政策保障等。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审视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为主,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在短时期内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会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分析教育信息化对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基础之上,提出了提高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建议,包括信息化平台与资源建设、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与观念转变、师范院校相关课程教学与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信息技术课程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虽然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目前只涉及高中的课程,但是为广大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教师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本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倡导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什么是表现性评价?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呢?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社会公众的不同视角入手,分析各主体在区域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以公共教育服务与教育治理理念为指导开展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思路,并明确了将信息技术作为面向公众的信息和服务传播渠道、将信息技术作为面向多元主体的沟通与绩效提升工具两条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改革重心。它是指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融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试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入手,重点阐述了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不仅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工具,更重要的带来了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育手段的改变,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支持,实现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目标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的三重任务.本文从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五大作用、六个误区和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三个最佳结合等方面谈了几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引进,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新课程改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带动课程体系改革,带动教学内容改革,带动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们需要认识到它的独特潜力。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应用文的表达方式,大学应用写作课程也要顺应变革。该文从新媒体时代应用文改革的原因、应用写作新特点和应用写作教学实践三方面进行探索,指出当下应用写作教学首先要更新教学思路,走"实战化"教学路子;其次要实现教学模式、教学资料获取和教学手段的突破,促进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融合。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脉络可以划分为新冠疫情前和新冠疫情后两个主要阶段。新冠疫情前,教育信息化是以学校和课堂为主阵地,信息技术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境和工具。新冠疫情后,全社会和教育战线出现了顿悟般的觉醒,开始主动探寻网络空间和人工智能的潜能,教育信息化阵地从传统学校课堂发展到网络空间,信息技术从辅助工具转变为改革的核心动能。2020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全面展示了疫情后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该文是作者对新趋势的引导和分析,文章全面梳理以互联网为支撑,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在破解我国教育矛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改革作用和典型创新案例。主要内容包括:“停课不停学”中的教育创新;智能技术助力教育评价;智能技术助力因材施教;智能技术助力在线教育过程监控;大数据技术助力区域教育治理创新。希望该文能够帮助读者系统了解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整体进展和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18.
李莉 《现代企业教育》2008,(16):166-167
本文从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INAHIGHEREDUCATION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5期(半月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渗透,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如何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短缺和国民信息技术素质低下是制约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核心问题,而解决信息技术人才短缺和国民信息技术素质低下的关键就在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从世界教育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王美娟 《海外英语》2012,(24):78-79
高职汽车专业英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该文就如何提高汽车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着手,从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