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本篇论文通过对俄国杰出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三种不同的儿童形象的分析和解读来阐述作家对儿童形象及其关注的原因及意义,从而认识到儿童是"恶"与"纯真"的合体,最后得出儿童的纯洁是人们获得救赎的最后力量。  相似文献   

2.
本篇论文通过对俄国杰出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三种不同的儿童形象的分析和解读来阐述作家对儿童形象及其关注的原因及意义,从而认识到儿童是"恶"与"纯真"的合体,最后得出儿童的纯洁是人们获得救赎的最后力量。  相似文献   

3.
“荒诞”本来是表示音乐的不和谐音与违反逻辑规则的一个术语,在后来的发展演变中,伴随人们对现实生存感受的不同体验和理解,“荒诞”的意义不断扩大和延伸,逐渐成为一种哲学世界观和一种美学倾向。克尔凯郭尔认为“只要找不到合理的根据来证明基督教存在的正确性,那么它的存在就是荒诞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文本分析法、归纳法、列举法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中国形象进行研究可知:其一,作家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作家创作早期,继承了18世纪以来理想化的中国印象。创作中后期,受当时进步思潮影响,对中国现实落后的认识越发清晰,作品中多选取当时守旧麻木的典型中国人和中国物件作为创作素材;其二,作家很少直接描写中国,而是在作品中渗透中国元素,通过对中国式生活用品、中国式礼仪文化、“中国式”距离进行书写,展现其认知中的中国形象;其三,作家了解中国发展模式、中国政体和中国传统,旨在将中国发展的经验教训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其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变化书写是不同时期中国文化影响俄国社会观念的深层反映。  相似文献   

5.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博学睿智、勇敢反叛的时代新女性不再用受苦受难磨炼自己,而是高举女权主义的大旗奋起抗争,在与男权制度的博弈中,追求自由与幸福。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新女性”的认知有着矛盾心理,她们在进行自我拯救的同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作者试对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深度情怀进行绵致的源流梳理,剀切地将其文影心迹概括为五个主要层面,即悯郁情怀、人性黄金、"挖坟"意识、苦难精神和"澄明、婴孩、好人"文化哲学,挖井式地明晰探照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棱镜立体性、最本真的"文心"维度。  相似文献   

7.
在圣愚文化的影响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问题的追问与回答便具有了更丰富的内容.他在坚守正教的同时,也探索了圣愚的解救模式,即,通过外在的质询回归基督信仰,视苦难为走向意义与天国之道,舍弃知识与理性达到最终的救赎.  相似文献   

8.
在俄国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成就而著称于世。其以梦境凸显心理的艺术手法更是文学创作领域一个全新的开拓,是对传统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一个突破。他之所以钟情于梦境描写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本文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往作品的梦境描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寻了梦境描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作品中的作用,并深入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钟爱梦境描写的创作缘由。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残酷的天才"的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他将黑暗角落的一切加以赤裸裸暴露,描写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无路可走,表现他们的挣扎和绝望,以及在绝望中的精神崩溃过程;描写了一批虐待者的形象,表现和渲染了他们的虐待行径,在他的作品中有一大批人格变态的形象;在对人物心灵和精神实质的揭示上,表现得穷追不舍、"残酷无情".他在小说创作中采用了"复调结构"、"精神分析"和"浓缩时间"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俄国批评家派勒威尔哲夫指出:“陀思退夫斯基(即陀思妥耶夫斯基——引者注)是在阶级的农奴制的崩溃和资本主义抬头的情况下,由都市的小市民创造出来的文学样式的天才代表者。”(《论陀思退夫斯基》,文光书店印行,一九五○年版,第19页)十九世纪中叶,正是封建农奴制俄国的一切基础急剧土崩瓦解的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广大人民群众遭受了无穷的灾难。生活在都市的小市民深深地陷入阶级的无权力和资本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11.
先秦主流哲学中蕴含着侠者意识,司马迁则在继承其精华的同时,更在西汉社会生活的条件下,将其发展为理论,使其成为创作《史记》、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思想依据之一。而侠者意识亦凭借《史记》之影响,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道德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思想及艺术两方面,对近现代武侠小说的创作发挥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对歌曲表达的具体物象感即人物形象感、音响形象感、景物形象感及其特征与规律进行了揭示与描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作为一个典型物象与人生世事紧密结合,其精神核心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研究月亮意象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学的精神,充分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蕴,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桑地亚哥是一位"硬汉"老人,也是一位慈祥、善良、兴趣广泛、富有人情味的老人。在老人内心深处是无比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另一方面,老人灵魂深处也怀着关爱之心。桑地亚哥,一位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的勇士。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保持着一种在重重压力下的胜利者的优雅风度,是精神上不折不扣的强者。正因为如此,他才是一位不一样的、真正的老人。而桑地亚哥这种在精神上的永不可战胜也使其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高校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高校外部德育环境,要求我们对当代高校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高校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当代高校德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进行高校德育创新,实现“学校人”与“社会人”的同构。  相似文献   

16.
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池莉总是站在市民的立场上看待生活和评价生活,有着浓厚的市民情结。她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现生活的本真状态,塑造市民形象,描写市民生活,嘲讽知识分子。她面对生活,面对平凡的民众,讲述自己心中的市井琐事,感动着许许多多普通人。  相似文献   

17.
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大学外部德育环境 ,向人们提出了对当代大学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的要求。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大学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但是 ,在大学德育的传统定位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往往发生着裂变。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选择之一就是使“学校人”与“社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而二者统一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大学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8.
当代哲学的对象是“存在的意义” ,其性质是对存在对于人的意义的形上觉解。联系全球和我国当下的“大存在” ,“实践人本主义”关注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问题、“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信息”存在的“意义”、“文明”和“宗教”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处于“四海之内”、“风调雨顺”的环境里,加之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生产,这就促使他们在农事劳动中留心观察四时交替、风云变幻,逐渐形成了与宇宙自然生命相依存的一种文化心态,即“天人合一”观。但这一思想的形成却经历了“畏天命、敬天命、疑天命”的漫长准备过程。  相似文献   

20.
移觉格是不同知觉之间的挪移、沟通所形成的修辞现象,而且移觉格在运用时,往往是用一种乃至多种知觉,来表现其它的某种知觉,也就是因为有"被表现者"和"用作表现者"的不同,因此可以依据"主要知觉"与"辅助知觉",来对移觉格进行新的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