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杨 《声屏世界》2001,(11):47-48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振东在1998年常务理事会的报告中指出:“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是广播电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它依附于广播电视又独立于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报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报,广播电视的面儿有多宽,它的面就有多宽。”这一说法。为广播电视报的宣传报道又一次作了界定,打破了广播电视报以前“带电作业”的狭窄理念,为广播电视报指出了以广播电视为中心,在补充中丰富,在延伸中升华的创造天地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报是紧随广播电视其后而出现的一种依附于声屏的信息传播媒体。这种超出任何一种报纸的依附性,给广播电视报牢牢地定位在声屏上,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作文章、搞宣传。然而,广播电视报又是一张文化生活类的专业性报纸,它有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自己独立的办报方略。正是这种既“依附”又“独立”的性质,使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的传媒中成为独树一帜的第三种媒体。因此它有着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功能,这就是正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报姓“电”.先有广播电视,才有广播电视报.这好比皮肤和羽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广播电视报背靠广播电视,要以广播电视节目为依托,深化、延伸、补充广播电视宣传,形成“声、屏、报”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优势,这也正是其有别于其它报纸的地方.许多读者买广播电视报,也主要是为了解广播电视播出信息,以便安排好收听收视,防止漏听漏看.所以,城市广播电视报要扬独家优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三级广播电视节目,把文章做足做透,大量刊登这方面的新闻报道、节目预告、剧情介绍、幕后情况、演员风貌、声屏知识等内容,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报作为广播电视信息传播链条中的一环,在计划经济年代,一直强调要突出报纸的广电特性,即广播电视报一定要姓“电”,报纸的所有版面都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来带“电”作业。倘若刊登了与广播电视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即所谓“不带电”的内容纳入广播电视报版面,就会被认为违反了“行规”,是必须迅速加以纠正的。在计划经济年代,广播电视报处于垄断地位,不存在发行问题,办得好点、差点,都不至于引发报纸的生存危机。循规蹈矩,抱守残缺尚能说得过去。拿《山东广播电视报》来说,当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版面就是人的脸。好的版面可以让读者对报纸“一见钟情”。城市广播电视报发展到今天,仍有不少编辑认为广播电视报就是一张“节目单”,言外之意,编排没有什么艺术和技巧,只需把一周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时间安排原原本本地告诉读者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就节目表而言,其编排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好的编排不仅看起来爽心悦目,而且可以节省读者检索广播电视节目的时间。目前,随着电视频道的大量增多,节目表预告的节目套数也相应增加,今天的读者检索一天的广播电视节目所用的时间比10年前检索一周的节目花费的时间还要多。而大多数广电报的…  相似文献   

6.
除了预告,还要记录众所周知,广播电视报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准确、及时、详尽地预告下周各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引导听众。观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然而,广播电视报是否就只能够具有这样一种主功能,而不能够在其他方面有所作为呢?我们通常说的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是不是只要有了预告功能就算全部完成了“补充和延伸”呢?这个问题长时期困扰着广播电视报界的同仁们。近些年来,有不少报人已经开始一系列的尝试。比如有的主张广播电视报不必受“带电”的限制,只要读者欢迎,在四项基本原则下什么都可以刊登。于是,一…  相似文献   

7.
看一张新闻性报纸的质量和特色,以及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聚焦点往往在头版。 (一) 广播电视报依托广播电视,是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对9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报作一粗略的浏览,就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曾经风靡一时的“炒作”这星那星的篇什,在报纸上明显减少,几至寥若晨星,而昔日为老总们困顿的言论,却异军突起,蔚为大观。这表现在:一、为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各报相继扩版、增版,纷纷办起评论专栏。如《中国电视报》的“荧屏思考”、《湖南广播电视报》的“一周论语”、《辽宁广播电视报》的“视听茶座”、《福建广播电视报》的“一家之言”、《吉林视听导报》的“一吐为快”、《甘肃广播电视报》的“新世说”、《山东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广播电视报的空前繁荣。八十年代末期,广播电视报发展到上百家,期发行量4000余万份,是各类报纸发行量最大、自费订户最多的一种专业报纸。在书山报海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报异军突起,赢得受众青睐,争得了立足之地。广播电视报的兴起,为广播电视事业增添了活力。本文仅就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地位和传播特征,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导报,是广播电视派生出来的流淌着声屏的血液,又具有报纸形体和功能的传播工具。的确,广播电视报作为一张性质独特的报纸,它既能抓住声屏内的问题,或声屏报道所涉及的问题,又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广播电视节目的分量和意义。众所周知,无论广播电视报的新闻报道言辞多么华丽,也难以同声屏的艳丽相抗衡。相比较而言,“新、快、实”是广播电视的优势,是广播电视报的劣势。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报是“节目表”出身,内容以节目预告为主,加之出版周期为一个星期,故新闻性(主要是消息、通讯)先天不足,至今还被许多人(包括系统内人士)称作“节目报”。翻翻早期的广播电视报,头版被剧情占去大量版面的绝不在少数。即便是现在的《中国电视报》,头版也有一半左右版面被电视栏目的介绍占据了。由节目表发展到一张具有相当独立品格兼具多种功能的专业报,是一次艰难的飞跃。既然是一张报纸,一种传媒,仅有节目预告是不够的,否则,便是将其降格为类似影视剧院门口出售的戏单,影剧介绍之类的印刷品了。因此,广播电视报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报队伍的异军突起,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报质量这一问题也就无可争议地摆在了办报人面前,其中,在编采好稿件的基础上,精心制作好文章的标题,无疑是重要的一环。 标题在文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有人将标题比喻成文章的“窗口”,比喻成文章的“旗帜”,比喻成文章的“眼睛”,确实都不过分。以“眼睛”为例,登载文章的版面(特别是一版)就好比是一张脸,标题就是脸上的眼睛,如果明亮  相似文献   

13.
我是学师范的(1960年夏,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本来应去教书,但是组织上安排我做编辑工作,一做就是35年,其间做广播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业务刊物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15年。通讯员朋友都亲切地叫我“朱编辑”,所以我给自己取笔名叫“诸边”。后来我当了《湖北广播电视报》的头,同行称我“朱总编”。我想,我的确总在编啊,从来没有离开过具体的编辑工作。在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工作中,除了出差外,几乎每期稿件都要过目,付出劳动。 我在广播电视战线长期做编辑报纸刊物的工作,也算一个特点。即把广播电视上宣传的事,或是与广播电视有关的事,通过加工,变成文字,刊登在报纸刊物上,继续宣传,形成了声、屏、报、刊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徐志东 《新闻前哨》2002,(10):41-41
一、现实呼唤新编排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伴生物。广播电视报人一直视节目预告表是广播电视报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如贾宝玉的“通灵宝玉”须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大潮和激烈的报业竞争已把广播电视报挟持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报业资源被大量哄抢,报纸发行量严重滑坡便是佐证。然而,广播电视报并非无招架之力。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而要真正使广播电视报走出低谷,重振雄风,必须对广播电视报的属性作出正确的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相应对策。广播电视报的属性界定一、专业报特色广播电视报属于专业报之列。其理由有二:一是所有广播电视报均由广播电视部门创办和主管;二是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衍生物,系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其刊登的内容主要限于广播影视方面。但…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凡报纸都有副刊,广播电视报也不例外。副刊都姓“副”,但作用并不“副”。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宣传的延伸和补充,很大一部分便体现在副刊里。  相似文献   

17.
王献 《视听界》2006,(2):85-86
广播电视报是一张依托电视媒体成长起来的市民报,历来就是一张进入家庭的大众报纸,是一张工具报。但是,随着人们收视习惯的改变,电视报渐渐失去了以往“看电视必需品”的地位;同时,随着报纸市场的迅速发展,靠单一的“电视预告”功能,已经很难维持广播电视报的良性运转,开拓服务于家庭的其他功能已是广播电视报的当务之急。一、功能要有独特性抛开“广播电视”不说,就作为一张周报(周刊),在成熟的媒体市场中,其类型大致可以归纳成六类:一类以时事新闻为主;第二类以娱乐为主;第三类为生活潮流类,内容多为本地和国际流行的时尚;第四类为美容时…  相似文献   

18.
在广播电视的整体事业中,广播电视报不仅起步较晚,更因其承负的“引导视听,拓展与延伸广播电视主媒体”的功能,所以客观上常处于“配角”的位置。随着广电事业的整体发展,各级广播电视报也经历了由稚嫩不断走向成熟,社会影响面稳步扩展,报纸的传媒功能不断突出并丰富,媒体自身的主导意识不断强化。在相当一部分广播电视受众眼中,广播电视报早已不再是一张单纯的节目预告,而是一份“寓教于乐、健康向上、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视听文化导报,深受欢迎,被视为“良师益友”。因此,作为《景德镇广播电视》报的办报人,我们始终明确…  相似文献   

19.
朱益寰 《视听界》2001,(3):58-58
对体育说“Yes”还是“No”,对此,广播电视报业系统内部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江苏广播电视报是行业内较早涉足体育领域并得到较好社会效果的省级广播电视报之一,作为该报体育版的责任编辑,经过这些年来的实践和摸索,我认为,广播电视报也能对体育说“Yes”。  相似文献   

20.
一、竞争——使头版成为焦点纵观全国广播电视报,那种以靠介绍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凭借节目单过日子的情形不多见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以报纸质量视作生命,赢得读者便能赢得市场的深层次的探索,突出体现在对头版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