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瑞 《宜春师专学报》2014,(4):116-118,130
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女性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和张爱玲都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在她们的作品里,她们用女性作家敏感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纵使两位女作家一中一西,但是她们在主题探讨中都涉及了女性生存悖论以及人类普世的孤独和哀凉.与此同时,她们在写作手法也有一致的地方.在各自的主要作品《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两位作者都使用了哥特式的小说手法,文本在不同程度上都阴森恐怖,让读者不寒而栗,却又引人深思.本文旨在对《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的哥特艺术手法进行解析和对比,以期能更好的理解两位女性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康建云 《文教资料》2015,(2):19-20,35
《智血》解读了主人公黑兹尔从反叛到皈依宗教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渗透信仰与救赎的宗教问题。作者在作品中运用的象征手法贯穿始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本文从小说中主要人物名字、汽车埃塞克斯和托金汉姆城等三方面的象征意义入手,探讨作者真正所要表达的宗教寓意与宗教情节。  相似文献   

3.
自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以后,引起了许多作家的模仿与注意,他们或多或少地将哥特式的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而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不朽名作<呼啸山庄>也体现出了浓郁的哥特色彩.本文立足哥特小说的特征要素,从故事场景、人物范式与主题意识三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了<呼啸山庄>中的哥特色彩.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天主教作家,奥康纳深受圣经文学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援引了大量圣经文学资源。在长篇小说《智血》中,奥康纳将圣经文学中的U形叙事结构,血、光、石头、路等意象以及罪恶与救赎的主题巧妙而完美地融入作品中。主人公黑兹尔的罪与赎之路也因此有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69年,美国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小说《教父》出版发行并与读者见面。本文运用哥特的文学理论分析了小说《教父》中的哥特式的故事情节、哥特式的主题以及哥特式的人物。小说《教父》中连环凶杀的哥特式故事情节、复仇的哥特式主题以及卢卡·布拉齐这样的哥特式人物形象给中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描写了弃儿希斯克利夫对呼啸山庄进行报复的故事。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超自然现象与现实相结合,塑造出独特的哥特式恐怖、阴暗的氛围。本文从哥特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的哥特书写,剖析其典型的哥特特征,深入探讨该小说在背景、人物、情节和主题四方面展现出的哥特文学独有的阴森、恐怖和黑暗的特点,以此让读者深入了解《呼啸山庄》独特的文学魅力以及艾米莉·勃朗特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与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者艾米丽.勃朗特用离奇、浪漫的笔触描写了19世纪的英国乡村庄园生活场景,并以此为背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讲述了两个家族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作者受哥特式小说风格影响在作品中揉入了大量的哥特因素,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神秘、曲折,因而更加吸引读者。本文就《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因素展开探讨,分析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尼尔·盖曼的中篇小说《卡萝兰》具有鲜明的哥特小说风格,被誉为恐怖版《爱丽丝梦游仙境》。本文概述哥特一词的起源和哥特小说的特点,从故事场景和"另一个妈妈"两方面分析了《卡萝兰》中的哥特要素。  相似文献   

9.
哥特小说包含了恐怖、邪恶、超自然等元素。指出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也体现了某些哥特元素,如死亡的意象和压抑的现实。从哥特的角度分析该作品可以进一步探讨那个年代都柏林惨淡的现实和作者对自己家乡的关注和担忧。  相似文献   

10.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从环境氛围、情节构造和人物心理三方面来分析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中的哥特色彩,以此剖析文中的哥特技巧与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及种族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六国论>不是借古讽今之作,而是借古喻今之作.它表现了作者对宋朝的忠诚和爱护,表达了希望统治者能够放弃与外族和谈、贿赂的愚蠢策略的良好愿望.<六国论>是一篇结构谨严、推理缜密、语言精练深刻的优秀策论文.在当今时代,<六国论>仍然有借鉴、启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2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在美国迅速繁荣、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国社会和文化中强大的清教主义传统。作家霍桑深受清教主义影响,创作明显继承了哥特传统。在他的笔下,哥特传统被注入到了心理深度。  相似文献   

14.
刘莉  李世林 《黑河学院学报》2022,(8):124-126+172
科尔律治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以神秘、怪诞著称,富有传奇色彩和梦幻感。在其三首长诗中,尤以《老水手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最为人称道,代表了科尔律治的最高艺术成就。诗中作者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使作品充满神秘且恐怖的情景,同时有不少超自然的神力笼罩着万物。这些恐怖的场景和超自然的神灵等无不带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这些哥特元素的出现也再次验证文学作品总是那个时代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左传》中所记述的那些有头脑、有胆识、有作为的谋臣们,他们分析形势、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在外交场合斡旋应对时所表现出的智慧,给战国纵横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阐释了《左传》中所记述的谋臣的“言”和“计”中“智”的因素对战国纵横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语境里,文学向边缘优、世俗化陷落的过程中,先锋小说的写作同样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困境。对此,以余华后期的两部小说为例,对其从形式向内容回归这一显著的趋势进行辩析,并指认了先锋小说突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18.
孙蕾 《成才之路》2012,(28):35-35
《老王》一文的写作意图主要是源于作者的"愧怍"之情。从老王的基本信息中可见老王的不幸,从作者回忆的老王的几件事——送冰、送人和送鸡蛋中,可见老王的善良。不幸而善良的老王把我们当做亲人,而"我"却忽略了老王的真心真情。老王淳朴、善良、正直,这是一种从社会底层,从普通民众中发出的光芒,然而"我"没有更好地善待、理解老王,多少年来,作者"不安""愧怍"。  相似文献   

19.
印层层 《考试周刊》2008,(7):174-175
本文旨在揭示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讨论哥特传统对她的影响,其哥特情结的形成,以及其作品中哥特情结的再现.  相似文献   

20.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琅琅的诵读声回荡在北京东路小学操场的上空,越过了教学楼,传到了大街上。这是我校正在举行的千人诵读活动。孩子们诵读的都是我校《情智语文校本教材》上的内容,《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老子》(《论语》、唐诗、宋词……说起我们的校本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