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健先生在《读书的两种境 界》(见《跬步斋读思录》,江 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一文 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读书故 事: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他在读大学一 年级时曾望文生义地解释为: “古代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自 己,现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 别人,我们应该摒弃‘古之学者’ 的个人主义,像‘今之学者’那 样,端正学者的目的。”后来经 过洪诚先生的指点及读了杨伯峻 先生的译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 全“拧”了。本意应该是,古代 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 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 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2006,(21):12-13
  相似文献   

3.
职业道德境界由低到高可以相对地分为谋生、责任、乐业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在基本内涵、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利益观、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幸福观和精神境界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胡安锋、杜传柏在《教学与管理》(小学版)第7期上撰文认为,教育需要批评,但更需要表扬和鼓励,表扬是艺术,也是学问。对学生进行表扬有三重境界:一是善于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曾在课堂介绍王国维的“三境界”论,从怅惘茫然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锲而不舍的“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再到豁然开朗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论治学、立业还是人生,常常需要如此经历几重波折,才能至于理想的境界。求学20载,我遇到过许多知识渊博的语文老师,他们出口成章的才华、个性鲜明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当教育是事实世界时,教育什么都是,唯独不是其自身.在事实世界中,教师与学生被迫打交道,教学过程是一个预设和构架的过程,师生关系表征为我--他关系,教师把教书看作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职业.而当教育是生活世界时,教育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行为,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在生活世界中,教师是体验者,学生是能学者,师生关系表征为我--你关系.于是,教书育人职业是教师能去干的职业.当教育是其自身时,教育能撞击生活的边界,让生活本身不断生成意义.在教育世界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聆听者:去聆听教育的真谛,然后按照教育的真谛去实践教育.在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我--我关系,教师把教书育人这个职业看作是乐在其中的职业.当下,师生关系正从我--他关系走向我--你关系,但我--我师生关系不需要建构,因为它与教育同在.  相似文献   

7.
8.
谢静 《天津教育》2013,(15):48-49
有位哲人说过,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在教育中享有尊严,获得发展,感受快乐,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理想的教师,我觉得一定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进取。在我看来,如果一个教师达到了我所谓第三重境界,那么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二册的写作单元重点是学习描写,第一个训练就是学习写景。学习写景,必须明确写景要达到的效果,也就是说怎样的写景才是成功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也就是写景的三重境界。下面结合这三重境界来谈谈写景散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知识分类聚集的自然结果,高等教育学的诞生有其必然性。无论学科的含义如何变迁,高等教育学作为关于高等教育知识的一种表征都无可非议。高等教育研究的未来不在于强化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满足于作为一个二级学科;而在于通过科际整合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人类关于高等教育的知识,建立以高等教育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宏大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3.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说,一个人的心在人生之初是纯洁无瑕的。初识世界时,他眼中的  相似文献   

14.
冯远理 《成才之路》2010,(19):I0002-I0003
理想的教师,我觉得一定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进取。在我看来,如果一个教师达到了下文所举的第三重境界,那么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5.
王杰亭 《班主任》2007,(11):29-30
师德,是指教师的品行修养、道德教化和人格完善。师德的本质,是对学生的诚挚爱心。师德也是一种职业道德,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师德与一般的职业道德有着极大的区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对师德的最好诠释。当然,师德的境界是有层次的。  相似文献   

16.
人生的三重境界,可以用这样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7.
诵读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诵读课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亦即阅读主体对课文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在不同的阅读层面应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怎样指导学生的诵读呢?下面结合《望月》的一个教学片断与反思来谈谈具体操作。一、原境之读师:自由读课文,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多读几遍,然后交流。生:(读)“我们来背诗好吗……沉醉  相似文献   

18.
19.
我们通常说一篇文章、一首诗、一幅画要有“意境”。有了意境,作品就具有了生命力与想像力。而做人亦是如此,需要追寻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是人对自我如何安身立命的自觉意识,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自我审思。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斥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