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一方面阐释了叶广芩的小说《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中女主人公大格格(金舜锦)的爱情婚姻悲剧的异化实质,分析了其被异化的典型形象;另一方面从异化的原因、异化的解决显示了此形象的独特性,同时这也是解构异化,实现人性和谐发展的条件,本文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本文一方面阐释了叶广芩的小说《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中女主人公大格格(金舜锦)的爱情婚姻悲剧的异化实质,分析了其被异化的典型形象;另一方面从异化的原因、异化的解决显示了此形象的独特性,同时这也是解构异化,实现人性和谐发展的条件,本文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任淑媛 《文教资料》2014,(28):11-12
叶广芩的《月亮门》,是一部京城里的人生乐章,其视角依然是女童视角,叙述灵动、清新、俊逸,语言明快。京腔京韵浓郁,从一个女人的精细、缜密、细腻的视角出发,写出内心丰富、复杂、难以名状的情怀,写出两个女孩的情谊和两个家庭的变故,道出人间真情,阐明“真善美”的真正内涵,主题意蕴深沉隽永,读来荡气回脚。  相似文献   

4.
离歌     
蝉唱的时候,合欢花也应声开起来。初时星星点点;再看,星星之火,燎原起来。开得烈火烹油,落得飞流直下。夏夜,站在合欢树的疏影里,夜风一起,满目都是香消玉殒的合欢花,月影中,静静地落在衫上、发上。合欢  相似文献   

5.
纳兰性德词有一种“真切自然”的内美特质。这是纳兰天生至性的赤子词心的直接外化,是其政治上的壮志难酬和个人情感生活中不幸与痛苦的如实抒写,同时又和纳兰的文艺思想、创作态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这个名字照亮了无数孤寂的心灵,可少有人了解纳兰内心的孤独。世人羡慕词人的才华,而才华背后的落寞却无人知晓。换句话说,是孤独成就了纳兰,也是孤独将纳兰带到了生命的绝境。人生太短暂,纳兰孤独地徘徊在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的旋涡中,加上事业上的各种压力,最终让生命在第三十一年戛然而止,留给世人无限惋惜与怀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谈以纳兰性德为表征的清初满族知识分子心态的嬗变,一个是政治身份的变化带来的距离的不断调整这一双向性的互动关系,另一个是,历史的际遇和个体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抗争最终妥协的一个嬗变.无论从哪个方面,其人,其文所反映的历史关系映照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以及活跃其上的历史人物的多彩命运.  相似文献   

8.
什刹海畔,渌水亭边,一壶清酒,一池荷花。少年面庞微红,似醉非醉,凭栏远眺,对着苍茫的暮色吟诵:“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扶醉起身而去,消逝在远方。  相似文献   

9.
“弱德之美”是我国词学界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针对中国古典诗词美感特质提出的一个概念,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一角度重新审视纳兰词,品味纳兰性德及其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清初词人纳兰性德被况周颐称为"国初第一词手",其词自然流畅,缠绵清新,虽偶有豪放之作,但多是哀婉凄艳的佳构。他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天分绝高,少年入仕,一帆风顺,这个承平少年、乌衣公子自有他的豪情壮志,也有他怎么也驱不散的愁绪。"惆怅"二字,已是他性格的大部分写照。他的家庭背景、时代环境、情感经历出发和满汉两种文化熏陶酿就了他的惆怅情怀。  相似文献   

11.
纳兰性德是清朝满族著名的词作家。他的词不仅在清代文坛享有盛誉,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占有一席之地。纳兰性德的词作中,频频使用“瘦”字。本文对其“瘦”境词的意象选择及使用的频率进行分析,并从文学传统、词人的性格及独特经历进行原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是有清一代词坛圣手,他以其纯情的作品和多情的人生在中国文学大观园里感动着后来诸生,歌而哭者络绎不绝。试以徐乾学为纳兰性德所做的墓志铭为中心文本,把传主和作传人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到墓志铭的文体特征,以社会历史研究法为基本方法,来探究一下这篇传记中所体现出来的“谀墓之辞与伤己之痛”杂糅这一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摘自纳兰性德《采桑子》康熙十七年冬月,容若扈驾北巡塞上时,看见大雪飞扬。那是北方的雪,从几万英尺的高空执拗地奔向大地,不管不顾的壮烈态度,纵然还未知这片世界能不能容身,也义无反顾。每每读《采桑子》的下阕,我都会觉得他还站在寒风凛冽的塞上,雪已落满他的双肩,那双遥望着远方非  相似文献   

14.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词史上, 相隔六百余年, 均以小令独擅胜场的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相似多于相异。他们性格一致, 多情而笃于友谊, 真挚而忠于爱情, 词作凄清委婉, “绮梦”含蓄。《小山词》和《饮水词》好象两个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灵魂。本文试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实际出发, 对两位词人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词史上,相隔600余年,均以小令独擅胜场的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相似多于相异。他们性格一致,多情而笃于友谊,真挚而忠于爱情,词作凄清委婉,“绮梦”含蓄。《小山词》和《饮水词》好象两个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灵魂。本文试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实际出发,对两位词人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典诗词纷繁的意象群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彩的“雨”意象,既有让人欢欣的喜雨,更有让人哀怨的愁雨。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发现纳兰词“愁雨”意象呈现出纤细疏柔的形神美,连绵凄迷的时空美和清寒冷寂的意境美,充实了“愁雨”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和纳兰性德在词作中反复使用"瘦"字,他们在"瘦"字词意象的选择及使用频率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他们在词作中频繁地使用"瘦"字,既有时代的因素,也与词人独特的人生体验相关.  相似文献   

19.
渌水亭”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读书和宴客的场所。乾嘉年间, 一度盛传其座落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麓。考性德“渌水亭宴集诗序”及时人为揆叙《荷阴清暑图》的题诗, 可确认“渌水亭”当在北京城内什刹后海北岸的纳兰明珠府西园。现宋庆龄故居内的“恩波亭”的前身即为“渌水亭  相似文献   

20.
纳兰性德的词,无论是爱情词还是悼亡词,无不渗透着深深的哀怨伤感之情,使人为之动容。词人这种感情基调的形成,缘于其出身和环境。本文将从其爱情词和悼亡词入手,分析其词风之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