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随想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了解西方思想,热爱中国文化,自称是"西洋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许多知名作家,譬如于丹、罗兰等都在文章中称赞这位大师并且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为什么林语堂先生能够博得这么多文人学者的尊崇呢?在我看来,是因为他对事物的本质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广东第二课堂》2007,(6):17-17
识多才能智广,智足方能多谋,奇谋才能制胜。勤学者必有其聪敏过人之识,善学者亦有学习超群之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论读书     
李俊峰 《考试周刊》2009,(52):220-2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书读好,要对读书有兴趣,就必须先读书;只有在读书的活动中才能产生兴趣,并不是先有兴趣而后读书.  相似文献   

4.
当听到许多老师感慨没有时间读书时,我的心就隐隐作痛,因为这是曾经的我呀。  相似文献   

5.
读书三益     
也许是小学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谆谆教导,已记不起从什么时候,读书已成为我生活的全部。品味着书籍沏成的清茶,我的心在书中散步,心中的梦在书中漫游;品味着书籍煮成的咖啡,我的心在书中陶醉.心中的梦在书中邀游;品味着书籍酿成的美酒,我的心在书中敲击,心中的梦在书中神飞……[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干脆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相似文献   

7.
从求学到参加工作.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找一个小小的角落.默默地看自己的书。正如一个网友所言:读书是什么?读书是生命的追求.读书是人生的享受,读书是情感的交流。说得很恰当。书是我的挚友.她教会了我成长.教会了我生活.也教会了我做一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23日是第十四个世界读书日。不少地方纷纷推出“全民阅读月”活动,打造“阅读之城”。与此同时,也有一种声音和情绪在悄悄蔓延,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少大学毕业生感慨“书读得越多越没用”。今天这个时代,读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知名学者于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把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忙碌了一学年之后,研究生们迎来了近两个月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家是如何安排的?不一样的规划,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感悟与思考,本期关注奉上各地研究生朋友的“度夏记”.为读者朋友呈现这个夏天的多彩故事。  相似文献   

10.
立学做人是研究生的目标,而立学做人必重读书。读书有助于研究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思维、增长智慧,更能提升素养、完善人格。攻读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应读本专业看家书、与专业有关的书以及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应该读的书。研究生的读书要讲究方法,应处理好博与专、快与慢、动与静以及进与出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学者简介     
《成人教育》2007,(7):F0003-F0003
<正>唐华生,男,1948年生,四川达州人,四川文理学院教授,1966年高中毕业后,曾下乡插队,与社员一道栽秧挞谷、挑粪犁田;曾当过工人,与师傅们一起甩锤铸犁、修造农具;曾做过管理干部,与同事们共同筹划过企业的发展和未来。1978年考入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时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主动到云南省红河县一中支边,任高中语文教师,后担任教导主任。1985年调贵州省黔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现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后担任教务处副处长。在结束了长达  相似文献   

12.
万斯同读书     
万斯同是我国清朝时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但他小时候却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不爱读书,不讲礼貌。  相似文献   

13.
读书     
许丽 《教书育人》2007,(1):62-62
洗发水用了一半可以换牌子,饭菜腻了可以换口味,而我们老师的生活却基本是注定的,没办法随便更改。每天遇见相同的人,每天做着相同的事,走相同的一段路,看相同的广告牌。于是一面在心里满足着这样的安定,一面遗憾着这种生活的一成不变,但是却没有心情去做新的尝试,没有勇气去改变这一切。  相似文献   

14.
陪孩子读书     
喜欢读书应该算是一个好习惯了,可是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呢?这是许多老师、家长头疼的问题。那怎么办?方法是陪孩子读书。  相似文献   

15.
朱德民 《青年教师》2006,(11):49-49
前几天,到一处学校参加了他们组织的“秋爽茶浓话读书”活动,听了老师们感人的读书故事,我很受启发,也即席畅谈了自己对于读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27(1):F0002-F0002,F0003
学术简介:李清臣,生于1966年,河南柘城县人,教授,教育学博士。1987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至今,一直在周口师范学院工作。主要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学论、教学系统设计、新课程理念与创新等课程。曾任教务处教务科长、教务处副处长,现任教育科学系主任。任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17.
●老师,你读书了吗? 这是一个“可笑”的疑问,但又是一个应迫切提出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据最新调查发现。世界上读书时间最多的是印度人,平均一周读书10.7个小时.是美国人的2倍。印度人爱读书。记者可是深有体会。记得刚到印度不久,由于不熟悉情况,记者曾多次向一位学者请教。为了表示感谢。记者提出要请他吃饭.他却说:“为什么要出去吃饭呢?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金钱。  相似文献   

19.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少年恐怕无法想象1966年文革刚开始时的普遍情形。那时,我刚读小学不久,突然之间就不用读书了。不仅不用读书,突然之间,我们平日所敬畏的老师给批斗了。那时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批斗。批斗原来是,突然有一天,老师被一群大人押上了讲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