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材料,我们很有必要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进行情境的感受,进而以实践体验的过程作为文章素材。为提高效果,在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中,须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大地和充分自主的权利,使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生活、认识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对生活、对世界进行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作创新花样百出,这给学生写好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下面的两篇习作对高考学子写好考场作一定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从人文性的要求来看,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生长服务;作文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贴近时代生活,接受人文熏陶的过程。卢梭说:“教育要回归自然”,为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让学生抒写心灵,展示生命,表现原生态的自我;要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自然、深入生活、爱护生命的赤诚爱心;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追求做人的真谛,把作文…  相似文献   

4.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积累素材。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日记是生活的记录。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感中最有意义的记录下来,可以记一句,也可以写几百字。学生从写日记入手,每天记一点,日积月累,用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能力会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5.
“又是作文课,好烦哟!”作为语文老师.听到这样的活语,心中难免会有诸多想法..久而久之.写作文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乐力,同时他们也在有意无意地进行拒绝.也就造成这种学生们无话可说的局面.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初中学生害怕写件文.这种“怕”的根源在于学生们缺乏作文素材积累、缺乏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很少发现生活的闪光点、缺乏作文的写作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类学生作文时下笔则干言,文思泉涌,文章内容厚重。他们抒情真挚,感人至深;议论则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记叙则如高山流水,倾泻奔涌。原因之一是掌握相当数量的材料并能运用自如。而另一类学生则冥思苦想,似笔有千斤,举之不起,或纸有荆棘,无从下笔,即使迫于老师的压力,最终完成作文,但文章却因肤浅而显苍白,究其原因,许多是材料积累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
初中阶段的作文写作,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感性思维,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以及个人情感的丰富和升华大有裨益。但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得当,造成了部分初中生将作文写作当成了一项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作文,往往缺少真情实感,内容空洞、辞藻浮夸,不仅文章质量不高,也失去了初中作文教学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并将个人的真实情感融入到作文中,才可以写出一篇优美的、有感染力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刚上完课《白杨礼赞》,我跟学生说,要模仿这篇散写一篇作,就写窗外的那棵梧桐树吧!教室顿时议论纷纷,有学生说,一棵普普通通的树,天天都看见了的,有什么好写的呢?学生显得满脸无奈。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比较注重“体系”“模式”“套路”的训练,由此使得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迫切地需要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亲自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写出华美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0.
孙玉莲 《湖南教育》2003,(23):43-43
一、观察是创新作文的起点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周围每天发生的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可是,许多学生却让这些鲜活的生活素材如过眼云烟,有的甚至对此视若无睹,写作文时,或干巴巴几句套话,或一抄了之,没有真情实感。而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要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种发现、感受从何而来?无疑是观察。用敏锐的眼睛看生活;用聪慧的耳朵听生活;用细腻的心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坚持,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捕捉生活的能力大大提高,写作的素材也丰富了。作文不再是无病呻吟,而是洋溢…  相似文献   

11.
很久以来,许多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觉得作文没有素材可写,许多老师也束手无策,其中原因有二:一是学生不善于积累素材,二是老师缺乏正确的系统的引导。如何让学生有话说,而且说真话,抒真情呢?笔者曾作过有趣的尝试:创造条件,“玩”出文章。  相似文献   

12.
感动与作文     
王寿山 《新作文》2003,(10):32-32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近年来,我们奔着这目标,边学习,边借鉴,边摸索,渐渐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4.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疼的问题英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就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疼”症病因,以期对症下药,激发起学生写作兴趣。在多年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发现要获得作文教学的成功,必须要解决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里的一块“硬骨头”,一个“老大难”!  相似文献   

16.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是新课程对写作提出的要求。而我们的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没得写”。议论文中不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没有充实精辟的论证论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并学会积累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综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存在看这样的共性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千人一面,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正因如此,几年来,我们学校在作文教学改革上构建了“体验作文”体系,即引导学生从枯爆的课本中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感受生活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9.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死角,虽然很多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大部分学生腹中空空。笔头枯涩,作文词汇贫乏,内容单薄,有的甚至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畏途,而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中表现更为突出,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谈及制约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这一问题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学生的生活贫乏,缺少写作的源泉,另有人认为,中学生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