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学生造句,就是把老师指定的词语“嵌入”所写的句子之中。这样的训练,仅能检查对词义的理解和运用语境的认识,难以达到对词语的创造性运用和掌握写句表意技能的训练目的。清除“给词造句”的消极因素,就应对传统的造句教学进行改革。只给条件不规定词语的“无词造句法”可供尝试。一、问答式造句。学生据问作答而写成的句子。如问“谁”在“哪里”、“怎样”地干“什么”?有的学生写“老师在讲台上耐心地给我们讲课”。有的学生写“一群蚂蚁在墙脚来来往往地搬运粮食”。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作文列为一个教学整体,那么,造句训练就是这个整体中的一个初级训练内容。建立造句训练的整体观,就是在这个初级训练中,自始至终把它与整个作文训练结合起来进行。低年级造句练习,要考虑到中、高年级段和篇的训练;高年级的造句指导,要紧扣作文。 一、通过造句训练,学会表达感情 一句话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中也包含着人的主观感情。在指导学生造句时,要使学生明白,表达感情也有一个“序”。首先,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词语含有多重意义,弄懂词语的多重意义,便于根据不同要求来用词造句。例如“计较”这个词,一共有三种解释:①计算、较量;②商量、谋划;③争论。选择哪种意义,应根据作者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来确定。其次,表达感情应准确、真切。包括使用什么样的语气,怎样把意思表达得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都应考虑周到。这类练习做得多了,学生作文就会大量减少用词不当等毛病。 二、通过造句训练,学会选择材料 造句练习中,经常进行选材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鉴别能力。例如:一位六年级学生用“置之不理”造句,开始,他不假思索地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玩过了的玩具,就置之不理了。”  相似文献   

3.
造句,是一种便捷的微型练笔,其训练目的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得体性、丰富性与生动性。下面,我结合自己引导学生用“绘声绘色”一词造句的过程,谈造句训练的四点心得。  相似文献   

4.
小学低年级的造句,是字词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打下基础,必须加强训练.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造句呢?我们的做法是:(一)在讲清词义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地遣词造句.教师在讲清词义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定词造句,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例如二年级语文课《白毛女》中“万恶”一词,  相似文献   

5.
用词造句是小学语文常见的练习形式,这种练习同时进行着词和句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用词造句时,往往只注意“用词”,不注意“造句”.请看下列三个句子:1.…全神贯注…(第五册《小交通员》)我们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2.…津津有味…(第七册《饲养员赵大叔》)老师津津有味地讲革命故事.  相似文献   

6.
造句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训练和基本要求,是小学生连句成段、连段成文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造句的指导.我的做法是:一、以文为本,先说后写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用词造句作业,必须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课本上找出范例,按照范例模仿学习.例如,六年制第五册《曼谷的小象》一课的思考·练习3;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造句.带点的词是“悦耳”、“赞叹”.教师从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找到“悦耳”、“赞叹”这两个词的出处,让学生反复阅读和品味这两个词的含义,根据“悦耳”、“赞叹”这两个词的含义,以课文例句为规范,请几个语文水平有明显差别的同学先进行口头造句,后由其他同学评议,选出最佳句子.老师小结后宣布作业规则:不准抄袭课堂上评出的口头佳句,用“悦耳”、“赞叹”两个词分别各造一个句子,作为本课的书面作业.又如用“津津有味”一词造句,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造句训练中让学生由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连贯的话,由写一句平铺直叙的句子到写生动形象具体的句子?我经常进行以下几种练习: 1.先造句后扩句,即让学生先用词造句,再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扩句练习,使原句变得具体、生动。如用“闪烁”一词造  相似文献   

8.
用词造句,是语言的训练。语言来自生活。没有生活,就难以用词造句。有些词语在指导造句时因为学生缺乏有关的生活,会出现困难。学生用《草原》一课中“一碧千里”这个词造句时,只知道课文中描绘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除了仿造,写不出什么好句子来。于是,我作了这样的引导:“谁去过草原?”学生们都笑着摇摇头。我紧接着说:“老师同大家一样,也没有去过那一碧千里的  相似文献   

9.
高年级学生造句普遍存在着“结构简单”、“句式单一”、“内容单调”的弊病。如何指导学生突破“三单”,提高造句训练的实效性呢?现以《詹天佑》一文中“主持”一词的造句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造句也精彩》,于永正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和运用“究竟”一词,会给你一些启示的。  相似文献   

11.
低段造句指导应做到“三要”○程能光(婺源县赋春乡新田小学)造句是语言训练的传统方式,它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字、词,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指导学生造句,提高造句质量,对于语言训练起始阶段的低年级来说尤为重要。在指导学生造句的训练中,笔...  相似文献   

12.
造句是小学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起点和基础工作。它不是简单地把词嵌进句子里,或机械摹仿一种句式写出句子,而是通过造句练习,训练学生思维,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一、把握造句训练的坡度造句练习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在进行,但各个年段的要求不同。对低年级,《大纲》的要求是“能运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这“部分词语”是指哪些?练习上作了提示,  相似文献   

13.
刘凤琴 《河北教育》2003,(12):39-39
人类一切活动都始于模仿。 低年级学生的造句,多数是学生用规定的词汇仿照课本上的句子来完成,即其一例。 模仿的能力在长期的、变幻的训练中得到升华,使模仿的任务复杂化、多样化,这便是作文的前期训练。单词造句——多词造句——词连文,循此而进行的训练,是有意使学生形象思维逐渐摆脱依赖性、诱引创造能力不断提高的有效步骤。当这种训练陡然变成“作文”而不是造句时,学生心中因任  相似文献   

14.
我采用以下办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一、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今天我喂鸡》中有“争先恐后”一词,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我让学生想象小鸡出窝一刹那的情景.学生对这个词确实理解了,我又引导他们用这个词进行口头造句.这样既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低年级学生造句的质量。一、打破模式,仿中有创学生造句时,往往离不开“范句”,依样画葫芦,句式与范句一模一样。如老师在教《精彩的马戏》时,要求学生用“精彩”造句,全班大多数同学都造成了“××带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和书上范句,“昨天,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一个模式。如果教师以此为满足,不再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努力,会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创…  相似文献   

16.
教&;lt;我们家的猫&;gt;一课时,我根据训练目标,通过讲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气勃勃“一词的意思后,要求学生用这个词造句,结果学生都能轻松地说出“我家的小狗生气勃勃“诸如此类的句子.这样的句子本身没有错误,但却是一味的机械模仿.显然,学生受文中句式的影响,思维形成了定势.怎样改变这种状况,真正使训练落实到位呢?……  相似文献   

17.
造句是语言训练的传统方式,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相当的作用。研究造句训练,提高造句质量,笔者以为有如下几点要掌握的。 一、内容要具体 较多的学生造句内容简单,如造“简朴”:“周总理的生活很简朴。”“爱戴”:“爷爷是值得爱戴的人。”这类句子似乎无懈可击。但从训练的角度看,达不到应有的目标和力度。造句只停留在说(写)一个短句的水准上,就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练习造句的目的既是进一步巩固所学字、词,又是通过对所学字、词的运用,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但是,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句型多、句意新奇,使学生出现了生编乱造、不注重规范性和思想性的不良倾向.为克服这一现象,笔者建议特别是教学低年级学生的造句宜用阶梯造句法.下面以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课为例,略述其教学方法:第一阶梯——照搬现成句,这是造句的启蒙阶梯.由于学生所学的生字、新词是由规范的语文教材中提供的,课文中的句子、句型准确,表达清楚,用语规范.因此,让学生牢记课文中句子是学会造句的基础.如该课中“蓝”字,可组词为“蓝天”,可造句为“小鸟喜爱蓝天”.  相似文献   

19.
钱文明 《考试周刊》2009,(18):102-103
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综合教材内容,注重“说”的训练;背诵课文,默写精彩段落;五种基本句型造句及扩展训练;缩写、改写、仿写课文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造句是小学语文句子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可是长期以来造句的书写格式一直没有得到统一。授课教师只是单方面地看学生造句的内容是否正确,而忽略了造句的格式,因此用同一个词造句,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就出现几种不同的格式,有些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例如,用“健康”一词造句,就有以下几种错误的格式: ①健康:他的身体很健康。②健康……他的身体很健康。③……健康……他的身体很健康。④健康——他的身体很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