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卑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重要游牧民族,最初发迹于今天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北段,秦汉以来不断南迁,魏晋时期基本进入中原。慕容鲜卑作为其中汉化程度最高的一支,不仅影响着中原社会的发展,还先后建立起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四个封建政权。本文就这四个政权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窥见慕容鲜卑社会进程之一斑。  相似文献   

2.
过去,一般人笼统地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作为一个民族看待,把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后燕、代、西秦、南凉以至吐谷浑等等政权都说成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我认为,从鲜卑的出现到最终形成民族,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鲜卑一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大体说来,东汉曹魏时期,鲜卑开始由辽东塞外鲜卑部落的名称变为北方诸游牧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慕容氏诸燕——前燕、后燕、南燕政权的两个突出的汉化表现,并指出其汉化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尚未分裂为诸燕的前燕政权中,大量的汉族士人出仕前燕是十六国时期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有力地加速了它的封建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慕容鲜卑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重要少数民族,其在中原及辽东地区先后建立5个政权,史称五燕。在政权的各时期,慕容氏统治者都保持着龙城归葬习俗,这与其民族意识及汉化进程密切相连,是慕容氏在入主中原后努力维系政权的民族性、保持民族发祥地之统治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前燕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在北方战乱时期,前燕统治者采取过进步的经济措施,实行了缓和民族矛盾的政策,因而前燕统治区吸引了大批中原流民,出现过短暂的稳定局面。同时,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慕容鲜卑逐步同被它所征服的汉族走向了融合。本文拟就前燕幕容氏的封建化进程,对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封建士大夫)在魏晋时期民族大融合中的作用进行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6.
十六国时期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政权盛极一时,其鼎盛时期的版图东起辽东,西至黄河河套,北近大漠,南临淮北。南燕王朝之所以如此强盛,其“引进入才、任人唯贤、虚怀纳谏、培养人才”等用人政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六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自公元304年刘渊建立汉国。至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在130多年里,我国北方先后出现过许多政权,这些政权的地理分布大致以黄河为界,形成了几个地域圈。为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当时黄河经行的河道比作一个“几”字,那么,“几”字中间为秦夏政权地域圈,左边为凉字政权地域圈,右边为汉魏燕代政权地域圈,左下方为蜀字政权地域圈。这里需要说明,我说的政权地域圈,指的是各个政权创立国号前后一段时期内的政治中心及其周围的基本控制区,并不是包括各个政权强盛时期的全部疆域。下面先将各地域圈中主要政权的建立,国号变化,都城迁移等有关史实简述一下。一、汉赵魏燕代圈。出现过汉(前赵)后赵、冉魏、代、前燕、后燕、北燕、南燕等政权。汉(前赵)。匈奴人刘渊于304年在左国城(山西离石东北)即汉王位。308年刘渊改称皇帝,国号“仍称汉”。“河瑞元  相似文献   

8.
慕容垂是我国古代杰出的鲜卑军事家,其一生中共经历了前燕、前秦与后燕三个政权,参与了大量军事实践活动。慕容垂军事思想主要包括待时而动、赴机在速,奇正结合、出奇制胜,以及虚实结合、因敌制胜等,具有重实践而轻理论的实用主义特点。台壁之战中后燕的进军路线应分为滏口陉和太行陉两路,是集中体现慕容垂军事思想的重要战例。  相似文献   

9.
“三燕”,指东晋至南北朝初期在我国北方(主要在东北)先后建立的前燕(公元337年—370年)、后燕(公元409年—436年)政权。在“三燕”王朝统治东北地区近年百的时间里,居于辽东东北部的高句丽,与“三燕”之间或战或和,关系微妙复杂.  相似文献   

10.
一甘肃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早在商、周、秦时期,甘肃西南部就有氏、羌族的活动。秦汉之际,月氏与乌孙居于河西走廊。汉初,匈奴赶走月氏与乌孙,占有河西。西晋太始初年,鲜卑族曾内迁甘肃。南北朝时,匈奴、羯、氏、鲜卑等族先后在甘肃境内建立了前赵、后赵、前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等七个国家。隋唐时期,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也曾在甘肃活动过。宋代,党项羌建立了包括今甘肃大部地区的西夏政权。元统一中  相似文献   

11.
田豫被围考     
公元二世纪末至三世纪初,鲜卑轲比能部逐渐强盛起来,开始了统一东部鲜卑各部落的战争。伴随着鲜卑各部落的统一,却引起了鲜卑和曹魏政权之间关系的变化,以致在此期间双方不断发生军事磨擦。而田豫任职乌丸校尉正值此际.马长寿先生所著《乌桓与鲜卑》一书在论述这一史实时指出:“轲比能统一东部鲜卑的经过我们知道得很少。黄初三年(公  相似文献   

12.
南凉为秃发鲜卑所建立的政权,其统治以乐都(今青海乐都)为中心,主要集中在河湟地区,全盛时期曾统治了包括今青海东部、甘肃中部等地区。建于公元397年,灭于414年,立国18年,但是秃发鲜卑在此繁衍生活了近两个世纪之久。在这期间,南凉虽以武功为主,四面扩充疆土,但是在东晋十六国这个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南凉为了让自己能在河湟地区争霸处于优势地位,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对河湟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十六国北朝时期是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最尖锐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自司马氏南迁,我国北方便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的匈奴、氐、羯、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逐鹿中原,彼此之间进行了残酷的厮杀,都力争在中原建立政权,取得统治地位。这一时期,在河北境内建立政权的,十六国时期有羯族建立的后赵,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和后燕,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北朝时期有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鲜卑化汉人高欢及其子建立的东魏和北齐。五胡十六国的长期纷争,除了后赵和前秦两次暂短地统一北方之外,河北一直是割据势力相互争夺的地方,因此,使河北  相似文献   

14.
公元三八三年的秦晋淝水之战,是一次国内少数民族贵族政权进攻汉族地主政权的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关于这次战争的性质和前秦失败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的意见。前秦于公元三五一年建国后,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于公元三七○年灭掉前燕、三七六年灭掉代和前凉,从而统一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地兼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云贵以及东北之一部,建立了一个北方统一的大帝国。此时在中国的版图内,唯一与前秦对抗的,只有偏处东南一隅的汉族地主政权东晋了。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大举攻晋,东晋仅以八万军队来抵抗。前秦在兵力、资仗等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本来是比较容易取胜的。苻坚也很自负的说。“今有众百万,资  相似文献   

15.
拓跋鲜卑的南迁与其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卑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以山名族,属东胡族系。依地理位置分为东部与西部鲜卑(北部鲜卑)两大部。西部鲜卑即拓跋鲜卑发源于我国大兴安岭北段的大鲜卑山(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西北)。  相似文献   

16.
五凉时期的河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凉,是十六国时期先后建立于河西的五个割据政权。汉人张轨据姑臧(今甘肃武威),为前凉(公元301年至376年),立国七十六年。氏人吕光据姑臧,为后凉(公元386至403年),立国十八年。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据廉川(今青海乐都东),先后迁都乐都、西平、姑臧为南凉(公元397年至414年),立国十八年。匈奴沮渠蒙逊据张掖,后徙都姑臧,为北凉(公元397年至439年),立国四十三年。汉人李暠据敦煌,都酒泉,为西凉(公元400年至421年),立国二十二年。五凉从张轨治凉起(301年)至北凉并于北魏止(439年),历时凡一百三十九年,大略与十六国时  相似文献   

17.
在慕容鲜卑部诸首领和汉士族共同努力下,慕容部逐步深入汉化、日益强大,并建立前燕王国。期间,汉化和王国成长互相作用,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8.
鲜卑是我国最早建立政权并且列为正统王朝的北方民族,继匈奴之后再一次统一蒙古高原;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中第一个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以显赫的声名载入史册的部族;它的各部建立了诸多政权,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的制度、习俗被后起的北方民族所因袭。内蒙古是鲜卑民族发源、发展、壮大的主要历史舞台。把鲜卑的历史研究清楚,对于解决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上的许多问题无疑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魏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黄帝之孙悃在黄帝王朝时代被分封于鲜卑山为诸侯,成为鲜卑族的始祖,子孙世代为君。至公元四世纪,鲜卑族拓跋=建立北魏政权,在南北朝时期,为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大融合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慕容鲜卑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重要的少数民族,她在中原建立的后燕为北魏所灭退据龙城后,政治呈现出明显的鲜卑化倾向,表现于政治势力的构成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这种汉化的"反动"与此前慕容鲜卑在中原建立政权时汉化的轨迹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