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使用JSP技术开发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系统采用MVC三层架构,使用Servlet技术实现业务逻辑,使用JDBC技术访问数据库,基于数据记录实现工作流模式。每种用户角色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提高了单位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代城市管理要求城市管理者更多地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数字化科学管理。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某市保税区。该系统采用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层架构。本文实现了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呼叫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等建设部要求的九大标准基础子系统。同时,根据某市保税区的需求,本文还设计了数字执法功能子系统和拓展功能子系统。该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运行良好,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升了城市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需求管理各个方面的基础上,在需求状态跟踪和需求变更控制阶段提出结合工作流技术,较好地实现了一种与工作流结合的需求管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严峻  张琦  黄瑞 《中国科技信息》2006,(11):195-197
销售订单管理作为销售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订单数据的准确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业务处理的规范性有很高的要求.本文针对销售订单管理中存在的处理数据类型多样、工作流特性明显、协同工作、安全控制等需求,提出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构建基于Lotus Domino/Notes的销售订单管理系统.并将工作流的思想融入订单管理业务流程处理中,实现基于表单的计算机协同工作,同时可对订单管理处理过程进行实时跟踪.  相似文献   

5.
眭衍韬 《科技广场》2007,(6):210-212
在介绍AOP的基本概念及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AOP技术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的几个应用,包括方法级权限认证、操作日志跟踪、性能监控,更好地解决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业务紧密耦合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实现企业业务过程建模、管理与集成的核心技术,工作流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业务与运营流程的弹性转变,而且可以成为多种业务的整合桥梁。以一个大型集团公司的信息化现状为背景,分析工作流平台的业务背景和需求,提出了基于Web服务技术的分布式工作流平台的概念和解决方案。并结合实际的业务需求设计了该平台的数据模型、控制模型和服务接口,阐述了实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在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大部分的业务属于流程类的活动,这些流程类的业务活动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过程,各个子过程之间传递各种文档资料;有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对流程进行选择。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办公效率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政府内部的公文流转和信息共享,也就是希望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网上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流转,希望网上办公系统不仅能够解决办公过程中某个独立环节的业务问题。而且能够将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环节衔接起来,使得上一个环节的业务处理效果能自动流转到下一环节以便利用或处理。那么,在电子政务中如何对政府内部这些具有共同特点的工作流程进行建模?如何利用计算机对流程进行辅助的管理,控制,甚至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改造?上述这些问题就是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内容所在,工作流技术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核心和基线。[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如果工作步骤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异常,一般通过执行其对应的补偿步骤来完成异常处理,但随着工作步骤的增加,创建补偿步骤将大大增加程序员的工作负担。而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工作步骤的操作信息都记录在数据库的日志文件中,利用日志文件,在操作异常时,可方便地实现数据一致性恢复。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数据库的扩充志志文件和工作流的日志文件相结合的粟性策略来实现工作流的恢复,完成异常处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的ERP系统对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无纸化、业务流程电子化控制方面表现出严重的缺陷。本文将工作流技术和ERP系统结合起来,借助工作流技术使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业务来设计并实现流程的运行。文中以某钢铁公司的设备检修管理系统为例。阐述了工作流技术和ERP系统的集成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危机管理为研究对象,构建由企业战略层、企业运营层和企业危机公关层三个维度所组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的分析框架,并从这三个层面分析了危机管理的具体内容,最后设计了由危机预防子系统、危机识别子系统、危机处理子系统、危机处理效果跟踪与学习子系统构成的反危机策略系统。  相似文献   

11.
SAPERP系统(下文简称:ERP系统)作为核心业务系统涵盖人资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项目管理等业务范围,系统中存储了企业大量的核心业务数据、企业机密和敏感信息,如:企业员工薪酬、财务数据、合同信息等。信息安全对ERP系统有着更迫切的需求,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ERP系统增强技术,在ERP系统的原有权限控制策略基础上增加第二层高级信息防御,对敏感信息进行多方授权控制,同时,监控审计敏感信息访问操作。ERP系统敏感信息访问控制与审计策略实现,进一步保障敏感信息的安全,并对试图非法访问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为企业信息安全保障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国家禁止课外培训后,体育艺术培训成为兴趣培训市场的“香饽饽”,体育培训行业急需一套后台管理系统,对公司人员、业务进行管理。系统旨在为体育培训服务行业提供一个便于管理体育培训业务和人员的后台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管理中心、教务中心、人员中心、营销中心。其中管理中心主要用于帮助管理员对系统的基本数据、人员权限进行管理;教务中心可以方便管理者对公司校区、定制课程包进行管理;人员中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轻松地查看到公司工作人员、公司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还可以配置相关系统权限;营销中心可以方便管理者、营销人员、公司财务进行订单查看、财务确认等操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上,应用RFID技术,针对油田企业构建了由用户层、应用层、数据层、业务层、物理层构成的五层固定资产管理架构,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达成对固定资产的数字化管理及精细化管控。在该系统架构上模拟运行了固定资产购置与处置业务流程,明确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上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运作过程。对推动油田企业及其他企业集团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效益,以及推动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深入分析了政务流程的基本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工作流管理元模型,并在WfMS参考模型的基础上,以文档型数据库的形式,描述和构造一个通用的,可扩展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该工作流管理系统将工作流建模数据与业务流程系统分离,可以有效地支持基于Web应用多层结构环境下的、面向政务流程的各种工作流应用系统的运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工作流技术能够实现对企业所有业务流程的统一、有效管理,同时能够满足流程频繁变更和流程快速重组。以某移动公司供应链业务为例,基于工作流技术对其供应链系统主要业务进行建模。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配网调度负荷管理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整合异构数据,实现综合管理的设计思想,并以此构建牡丹江电业局配网负荷展示、管理平台。系统在配网调度自动化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拓展,在系统中接入电能量采集系统、负控系统、调度SCADA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提供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配合调度保证安全稳定的供电。系统最大化的集成系统资源,为配电调度部门提供了先进、实用的办公平台。以下介绍了系统实际建设中的技术特色和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业务需求背景 按照“数据集中、业务分布”模式,沈阳市市就业服务局信息中心统一建立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沈阳市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市就业服务局信息中心为中心节点,建设支持全市劳动力市场、失业子系统业务的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8.
管权  焦祥璞 《科技广场》2013,(6):245-248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相册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分享照片、分享喜悦的一种主要方式。功能完善、操作简单的网络相册系统的开发也显得尤为重要。该系统采用开源SSH框架,结合先进的Mysql数据库管理技术,以简化用户操作、实现用户需求为目标,不仅实现了网络相册的基本功能,而且扩充了评论以及会员管理等模块。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做到界面显示和业务逻辑的分离,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为未来系统的优化与扩展提供了一系列接口。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特点和要求,介绍了工作流系统的应用,提出“扁平化”和“整合集中化”相结合的管理组织模式,设计了与该模式适应的工作流系统。大型企业通常跨地域分布,重组过程中存在业务分散和管理集中的矛盾,运行于Internet/Intranet上的工作流系统运用代理技术、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使得物理上分散的业务在统一的逻辑下运行,能有效支持异地分布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系统思维,应用数字化、可视化、智慧化技术,通过微服务架构模式,进行智慧园区可视化管理平台设计与技术研发,全面分析了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园区管理业务需求,提出了智慧园区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该平台总体架构与核心系统设计。打通了供水、供电、监控、照明等各类子系统与各节点数据孤岛,通过结合3D数字孪生技术全景建模,优化了全要素数字化表达、可视化呈现、数据融合供给、数据分析计算、虚实融合互动、监测预警、开放扩展等智慧化管理。并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该平台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有效提升了园区信息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