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美国公立中小学校惩戒权的司法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公立中小学校惩戒权的司法监督是教育法治的重要领域.从对基本权利的宪法性保障角度出发,本文对惩戒权司法监督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力图澄清其法治原理,并结合体罚、停学惩戒方面的重要判例,介绍了惩戒权制度司法审查的特征、审查的对象与审查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对于其剥夺学生学籍行为应当进入司法审查的视野,但如何协调司法审查权与高校的自主管理权的关系,司法审查的权限应仅限于形式的审查,即审查学校作出的行为是否有违程序的公开、公证原则。  相似文献   

3.
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符合现代行政法治精神。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行政章程和规范性文件的适用方式,使其实际上拥有了对除行政法规以外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要以附带性审查为主要模式;赋予人民法院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撤销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后,对具体行政行为要作相应处理;确立有效的诉讼管辖。  相似文献   

4.
试图通过分析我国的人民法院被赋予的有限的行政审查权,在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坐标上,对我国法院的行政审查要进行理论性、系统性的阐述,从而得出“法院的行政审查权还需强化和深化”的结论,并具体的提供了相关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5.
试图通过分析我国的人民法院被赋予的有限的行政审查权,在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坐标上,对我国法院的行政审查权进行理论性、系统性的阐述,从而得出“法院的行政审查权还需强化和深化”的结论,并具体的提供了相关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6.
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我国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但仅靠检察机关主动审查羁押必要性显然不够,有必要允许辩护律师参与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目前,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尚未赋予辩护律师充分的权利,检察机关与辩护律师之间缺乏充分互动,辩护律师的意见未得到足够重视。应通过立法赋予辩护律师羁押必要性审查启动权,加强检察机关和辩护律师的良性互动,充分尊重辩护律师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韩国的违宪审查机关经过多次变更,1988年确立了宪法法院的违宪审查权。在日本,由最高法院及其下级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日本实行附随性违宪审查制度,韩国宪法法院对法律实行具体审查,提请宪法审查的方式与日本不同。日本法院主要审查法令的合宪性,韩国宪法法院违宪审查权行使的范围比日本法院违宪审查权行使的范围宽。日本法院对法令的违宪裁决仅具有个别效力,韩国宪法法院对法律的违宪裁决具有普遍的拘束力。  相似文献   

8.
本在明确法律移植主体问题既是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法律移植秩序化和我国法律体系完整性要求的基础上,从狭义的法律移植角度和宽泛的法律移植角度对法律移植主体构成进行阐述,认为法律移植主体应依法拥有法律移植权,而法律移植权属于立法权的范畴,故法律移植主体应具有专属性,就我国法律移植的现状而言,我国应尽快地法律中明确法律移植权的归属,使法律移植主体合法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认罪认罚案件中被告人的上诉权与反悔权呈现统一分立的复杂关系,上诉审查机制应将上诉行为是否具有反悔性质作为审查标准,并坚持对实体公正的追求。以该标准为出发点,对被告人的上诉行为进行细分,将其中并不具有反悔内容或与实体公正具有紧密联系的上诉理由列为绝对允许上诉的范围,包括程序违法型上诉、期待利益受损型上诉、事实不清型上诉以及情势变更型上诉四种。将其他上诉理由统一划入相对允许上诉范围,由法官对是否允许上诉进行自由裁量。同时对认罪认罚从宽上诉程序中的审查机制适用范围、审查法院、审查方式进行细致规定,以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平衡统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院的行政规范审查权限是其审判权在行政审判中的衍化形式。受审判权的性质及其对其他国家权力的间接监督所限,法院无权直接抽象审查行政规范,也无权审查行政规范的适当性、无从审查缺少上位法依据的行政规范。但基于审判权的应有权限,法院不仅有权审查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也有权审查依据上位法制定的一般法律、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的合法性。这种审查权至少由提出疑问权、作出判断权、选择适用权与评述权构成。  相似文献   

11.
行政权的行使纳入司法审查符合我国的宪法,是我国规范行政权行使的现实需要,也是行政机关正确合法发行职责的需要。加强行政权行使的司法审查,需要改变为民作主的观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修改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通过对司法审查范围定义的探讨,从与国外相关制度的比较中,分析行政诉讼中法院对事实问题的审查,最后得出结论:在中国的行政诉讼活动中,法院对被诉行政行为进行的是包括法律审与事实审在内的全面审查,但对事实问题实行“有限”审查。  相似文献   

13.
申请擞诉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诉讼行为之一,也是法院的一种结案方式,法院和被告对原告的擞诉申请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我国应将被告的同意列为撤诉申请生效的要件,并取消法院对擞诉申请的实质审查权,代之以形式审查权。  相似文献   

14.
原告申请撤诉权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原告的一种重要诉讼权利,是原告行使处分权的体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和司法活动均将原告申请撤诉行为等同于民事法律行为,并以是否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为标准来审查原告的撤诉申请。而且,我国现有的申请撤诉制度仅是以法院为中心的单一诉讼法律关系的体现,忽略了原告和被告之间已形成的争诉法律关系。上述错误认识既损害原被告双方的利益,也有违民诉平等原则。因此,有必要在争诉法律关系和审判法律关系的层面重构申请撤诉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晓强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3):28-34,43
如何对高校学位授予行为进行法律规制成为学生、高校、法院三方关注的核心问题,分别对应学位获得权的最终实现、学位授予标准的内在逻辑、司法裁判的去形式化。借助我国各级法院公开的134例学位授予案件进行类型化观察,不授予学位行为是纠纷的主要类型,其他学位授予行为则被忽略,法院此种简单化、形式化审查模式逐渐使学位授予行为脱逸法律规制。为实现高校自治权与学位获得权的平衡,学位授予行为需遵循相对性法律保留,将侵益性学位授予行为、羁束性学位授予行为(含内部羁束性学位授予行为)及义务性学位授予程序纳入保留范围;还需构建多元法律规制体系,明确暂缓授予学位与先行授予学位的适用情形;此外,还要明确学位授予与学位撤销制度间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强调法律全球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法律移植问题。但是法律移植必须与本土资源有机地结合。诉辩交易和ADR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协商制度具有重大借鉴价值。行政协商的基本特征是在救济程序中的自主性。它在主体上排除了审查机关的居中调解。这样是为了体现行政协商的真实内涵,避免审查机关调解的弊端。行政协商可以贯穿于审查程序的整个过程。但是行政协商的内容不得涉及行政行为的性质。审查机关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协商意见,直接终结审查程序。终结决定具有终局性。  相似文献   

17.
宏观调控主体是宏观调控法中的重要范畴,对其进行法律规制,能够使主体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保障了宏观调控权的实现,从而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8.
本全面论述了刑法中公民的防卫权,对公民防卫权的根据、本质特征等法律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浅析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日益凸显,法律规制的不足是就业歧视产生的重要原因,应从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设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保障机构、开启违宪审查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平等就业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1982年宪法以前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案例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理论界通常认为我国没有宪法解释案例,也无违宪审查的实践。1982年宪法以前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的案例表明,宪法的实施,不可避免地需要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而已有的案例以经验事实表明,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具有被动性、非授权性、先例性、非制度性、随机性与客观性。研究和分析这些案例包含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原理,对于建立与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