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安徽省17年来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该省2007-2012年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该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有加剧趋势,生态环境面临着较大压力,需要加强相--应政策干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作者结合安徽生态省建设从降低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承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联合国环发大会后最早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生态省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切入点,建立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对描述、监测、比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将5种货币化评价指标与传统GDP指标进行了比较,并在总结各种指标体系特点与缺陷的基础上,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从指标的权重、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公平性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包括在现行的单项指标基础上构建综合指标、指标的确定要符合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区分不同指标在系统中的权重、突出对限制因子的要求、加强科技的支撑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是保障环境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国际国内背景入手,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探讨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生态省的产生,论证提出了生态省的概念、内涵、系统结构、特性、功能和基本特征,分析了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依据,强调指出了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即:始终不移地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要有系统的战略发展思想,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要对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着力营造最适合人居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和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1999年海南省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国家环保总局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地方也对生态省建设进行了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总局先后批准了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等7个省的生态省建设的试点。可以说,以生态省建设为标志,我国进入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的新的发展时期。生态省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肖海燕  黄新建 《科技广场》2004,(11):104-106
研究和实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提高我国城市化推进质量,确保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指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以小城镇人口发展和素质提高为核心,谋求小城镇生态-经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必然性,并从5个方面对生态文化建设的现实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哲学是可持续发展时代的重要产物,"两型社会"建设是中国在新时期建设中的重要实践.生态哲学思想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人与自然的平等性和整体性等观点深刻地影响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在生态哲学思想引导下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是探索中国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园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生态系统的持续承载。本文分析了工业园区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和承载递阶关系,初步构建了工业园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大连某工业园区为例进行了工业园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分析,从生态承载力角度对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浅析,以期对生态工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是西方思想中具有重要影响力与代表性的重要思想,很大程度上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向,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其经济发展水平到目前为止还是领先世界各国。我国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投入研究,近些年来,更是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发展态势,我国长期以来的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以及现代社会的建设水平一直奋起直追西方等发达国家,这种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带来了更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生态环境的下滑。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较为粗放,执政理念上也出现了生态建设的缺失,对于生态教育也处于失衡状态,社会各界片面注重经济效益的创造,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监督,使得当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建设工作,也不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党中央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并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争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事业布局。这是一项耗时耗财的巨大工程,需要党中央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仔细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从整体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同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相融合,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新形态,不断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并以此实现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以及其价值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我国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借鉴意义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中国化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