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三网融合的需要,张家港有线电视传输中心成立了青年志愿者突击队.文章讲述了该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如何以服务人民为己任开展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2.
2010年6月,在非洲利比里亚服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王刚获得“非洲之星”荣誉勋章。“非洲之星”荣誉勋章是利比里亚政府为表彰对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利比里亚人而设立的,极少授予外国人。瑟利夫总统在授勋仪式上盛赞中国青年志愿者为利比里亚人民作出的贡献。像这样获得各种荣誉的青年志愿者还有很多。中国青年志愿者到海外服务,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因而能够得到受援国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刘岐慧 《职业圈》2014,(32):64-64
和青年技能提升、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一样,青年文明号活动已经成为共青团的一大“青”字头名牌工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研究青年文明号活动的内在机制,探讨使青年文明号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及青年文明号活动与“以德治国”的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张新国  吴虎  贾光泽 《职业圈》2013,(11):120-120
企业共青团的工作职责是以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青年的成长成才为前提。找准共青团组织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翟镇煤矿团委围绕“一个目标”(争创“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抓好“两个重点”(青年安全工作和青年素质提升),做好“两项工作”(青年典型培育和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5.
吴基伟 《职业圈》2012,(31):80-82
青年的思想引导工作,作为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提高。当前,青年思想引导工作要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就必须在深化引导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从“内容供应”到“产品供应”转变。事实正是面对价值多元、信息多元的时代,青年思想工作从“内容供应”到“产品供应”的全面转变,已成为适应当代青年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的需要,也是夯实党的青年工作群众基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刘娜 《职业圈》2007,(8S):19-120
青年“追星”事件备受社会关注。兰州阿娟及其家人追星事件曾轰动全国。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追星”问题,甚至引发的流血事件不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存在问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冲破传统教育误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丰富教育研究内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侯宏亮 《职业圈》2014,(5):116-116,118
自榆神公司成立来,新进员工以学历高、年纪轻、工作经验少的大学毕业生为主,特别是2009年以后,“80后”青年职工逐年增多,大批学历较高的青年职工逐渐走上基层操作岗位,成为公司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是新时代煤炭能源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研究公司青年职工的思想状态及特点,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职工的锻炼和培养、全面提升青年职工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的审丑异化现象,极大地冲击着积极健康、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一种社会文化心态风险。新媒体网络传播中以“丑”为“美”的价值观,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把“审丑”作为针砭的对象——通过对丑陋的批判和评价,来弘扬审美和“正能量”。继而审美的混乱与扭曲,为青年审丑异化提供了滋长土壤。该研究主要以网络“热梗”“走红”“出圈”等现象为例,对此种文化“狂欢”的成因、危害与消解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强调“审丑”缘起于网络亚文化形塑下的青年狂欢。针对层出不穷的审丑异化乱象,政府主导下的媒介管控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要净化网络环境,更要防范与化解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文化心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王一茗 《文化学刊》2023,(12):147-150
敬业精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以仁为业、专注务实、精益求精等内容,体现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儒家敬业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相契合,能够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提供思想引领和实践驱动,将儒家敬业精神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多渠道相互配合,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和导师指导,宣传优秀典型案例,建立实践记录和奖励机制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的质量,展现当代青年志愿者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0.
宫阿都 《职业圈》2008,(2):81-82
文章结合高校奥运志愿服务工作的特点,从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和志愿服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着眼,在分析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与高校奥运志愿服务工作关系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其对对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和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1.
2023年4月12日,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成功举办。中外青年、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代表围绕“新时代·炫青春·向未来”这一主题,就“青年如何做好沟通中外友好的使者”“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文化之都赋能青年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青年蕴含巨大力量,是文明交流互鉴事业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全球发展的生力军。新时代国际青年期待发展、拥抱发展,在北京找到了赋能自身发展的平台和机遇。  相似文献   

12.
“萧老,您对自己生命的哪个阶段量满意?”他说自认为青年时期过得“热热闹闹”,早年就任津、沪、港《大公报》主编,还在二战时期的欧洲历经7年;不仅在伦敦大学当讲师,还奔赴战争前线,写了一系列精彩的通讯和特写。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祖国,从事对外宣传,用英文写了大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高校奥运志愿服务工作的特点,从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和志愿服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着眼,在分析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与高校奥运志愿服务工作关系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其对对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和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当中也出现许多基层社会组织(文中称“青年自组织”)。这些组织便成了培养青年学子民主意识、塑造现代公民文化的演练场。这里分别阐述现代公民文化的内涵、“青年自组织”的功用以及其持存空间等方面,最终表明了极具活力的青年学子所组成的“青年自组织”是青年学子走向社会的演练场,是社会文化代际转换的驿站,更是型塑现代社会公民文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2009,(2):64-64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使命。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林业建设、参与林业建设,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我们决定组织开展“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生态文学作品大赛”。  相似文献   

16.
青年文明号是以青年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体现高度职业文明的青年集体。是团中央实施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部署。近年来,韶钢物流部铁运公司以青年文明号活动为切入点。带领广大青年职工投身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唱响了新时期的“青年文明号”之歌。韶钢物流部铁运公司“0066”机调组全国青年文明号,配备正副司机8人,调车员、连接员4人,平均年龄28岁。该青年文明号集体始终坚持以“团结、进取、奉献”的运输精神为宗旨,以身边的全国劳动模范罗东元同志为榜样.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创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翠竹情深     
2004年9月,江西省武宁县率先掀起了一场林业产权制度大改革。借着林改的东风,该县宋溪镇王埠村青年林农李豹与村民小组签订了租赁3000亩荒山从事“三竹”种植开发的合同。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李豹成为武宁县“造林大户”。江西省林业厅厅长在视察他造的竹林后,称赞他为武宁成为“全国竹木示范基地”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刘洋 《职业圈》2014,(1):90-91
日前,一支由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志愿者团队与北京梅赛德斯一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志愿团队、经销商志愿者、车主志愿者、NGO组织、社会公众代表共同组成的150余人的梅赛德斯一奔驰“星愿使者”队伍,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亚文化是当代青年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融语境中创造的当代文化形态,表现为非主流而又具有极高的大众流行度和跨文化传播力。以“科目三”现象为代表,开放度高、可实践性强等特点使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特殊价值凸显,也促进了社会对青年亚文化正向价值的认知。鼓励与引导并举,可将青年亚文化转化为“中国式流行文化”,将“Z世代”的“网生”优势转化为跨文化传播的“破壁”能力。  相似文献   

20.
早期新加坡华人移民基于共同社会经验和族群身份,形成了华族文化共同体和表征中华文化的“离散音乐”。由于缺乏祖辈迁徙异国的共同经验,互联网时代的华裔青年难以直接理解“离散音乐”中“故土”“乡音”等话语所塑造的情感结构。以鼟乐团为代表的华裔青年乐团通过“离散音乐”的数字化再嵌,以互联网作为社会文化感知的皮肤,让华裔青年群体感受和理解“离散音乐”,感知和延续祖辈情感,同时拥有了共同的互联网实践经验。由此而形成的“新离散音乐”,留存与播散蕴含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重塑该群体对母国离散文化的情感结构,建构华裔青年情感共同体,以新的文化形式在当代华裔青年中传播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