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年的夏天,蝉声鸣了。说教材,逼哭了。 回想初次解读教材,虽非“惨不忍睹”,却也“丑态百出”。在我大脑一片茫然中,拿出教材,一篇篇地读,一遍遍地读,慢慢地,自觉有味道了。对照教师用书和新课程标准,针对年段特点,我发现原来“不起眼”的小学课文里竟然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安排这个单元,为什么会把它作为认字写字的难点,为什么孩子们会在这里出现理解的困难?……好多个“为什么”都是我不曾考虑过的。也许,这就是学校安排这个活动的初衷。“当你拿到教材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地读过它,读懂它?”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要教这篇课文? 我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着一篇篇课文,尽管我们也都知道是在“用教材教”,不是在“教教材”,但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偏偏要教这篇课文?不难预料,可能的回答会有以下几种:①教材这么安排的,②教师本人喜欢或擅长教这种类型的课文,③教研活动组织方指定的。  相似文献   

3.
指导自学。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在每个单元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有计划地、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会自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按“读、想、问、练”的方式进行阅读。读课本,读生字,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中心是什么?有哪些优美词句?你为什么觉得它优美?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等等,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于作德 《山东教育》2005,(31):15-15
“老师.你再等两周到我家去家访好吗?”“为什么要这样?”我不解地问。“两周后.我的数学成绩会更好。我还要写一篇令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惊喜的文章。到那时.你向我爸爸、妈妈汇报我的成绩时,更有事实。”“好,太好了!我尊重你的意见.同意你的安排。”  相似文献   

5.
看了这个题目,你不禁要说:教学,能不读教材吗?是呀,当了二十几年的语文老师能不读教材吗?为此时常沾沾自喜——教材读得好。可是,在教研活动中李老师常说:“教材你们读了没有,仔细读过?读懂了没有?”我不仅心里嘟囔说读了读了,还十分坚定地点点头。商到有一天我细细读过教材,才知没读过,更别说读懂它。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种课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自读课究竟该怎样上?我想,教读课无非是例子。老师“教”学生读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使他们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自读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及课外的同类文章,从而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之以“渔”之后,敢于放手,把读书、质疑、讨论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渔”,把自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自读课”。本着这一目的,我通常用四个步骤来完成一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通过该单…  相似文献   

7.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9.
经常有学生问:“我十分喜欢阅读课外书,为什么考试中的阅读老考不好?”也有学生问:“我每篇课文都很认真地读了,为什么阅读成绩上不去呢?”是的,为什么认真读了,学生成绩还是上不去呢?  相似文献   

10.
余丽英 《湖南教育》2005,(23):27-27
我们在阅读教学课上总看到诸如此类的现象:“请同学们大声把课文读一遍”“下面分小组比赛读课文,每组读一段”“请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课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读的训练看似很多,但为什么而读?学生不知道,教师也盲目。这样的读是机械被动的,也是无效的。相反,教师如果给每一次读都安排具体任务,读前提问,读后追问,引导学生利用读来理解文意,利用读来完成学习任务,效果就好多了。例如:“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好,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疑问默读课文,从课文里找答案……”“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西沙群岛物产丰富?哪些段落写了它风景优美?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记……”“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这样的读。是积极主动的,也是有效的。因此,读不是形式,读要有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一篇课文,写得很好,但看来看去又觉得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好讲,教学计划安排的一两个课时不知怎样才能用掉。还有一些课文则是另一个极端:可讲的东西太多,这个要讲,那个也要讲,教学计划安排的一两个课时根本不够用。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在办公室讨论这个问题时,有教师打趣说:“我看,干脆不要讲了,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读两遍更好些。”听了这话,我不由得心里一动,偷偷试了几次,效果还真不错。而且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了,考试成绩也有了提高。于是我便常常偷起懒来。为什么学会了“偷懒”…  相似文献   

12.
你爱读书吗?我可是一个小书迷,只要有好书,我都会如饥似渴地读。我的课外读物不多,而《小星星》是我的最爱。一读它我就会上瘾,有时候连吃饭都顾不上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本文的题目就有一些值得玩味之处。首先。一个“记”字点明了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或写景抒情的文章。事实也是.本文完美地将写人记事绘景抒情于一炉,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的生活现实。“夜游”一词更是新颖醒目,读之心生悬念:为什么要夜游?夜游会有一番怎样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14.
“的”字从小就养成乱坐位置的毛病。一天,它到句子城的电影院观看喜剧大片《语文世界》,“的”字看见“树枝轻轻()摇晃”中间有一个空位,便一屁股坐了下去。“的”字正陶醉在《语文世界》的精彩情节之中,“地”字来到它的面前,彬彬有礼地说:“先生,请起来,这个位置是我的。”“的”字觉得奇怪,难道空位不能随便坐吗?它问:“为什么说这个空位是你的?”“地”字客气地说:“这个位置是语法博士给我安排的。因为像‘轻轻’一类用来形容中心词‘摇晃’这种动作的修饰语后边要用‘地’。”“的”字看见离“地”不远的“欢迎会异常…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保留了很多老课文,叶圣陶先生的《小小的船》就是其中之一。这首儿歌自创作之日起,一直为小学生所诵读,成为几代人收藏的经典。作为一年级的第一个课文单元,也是教材出现的第一首儿童诗,教师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呢?为了让自己教得更明白,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一、为什么教?为什么一首简简单单的小诗能经久不衰呢?在2022年版课标和统编教材的背景下读这篇老课文,它有什么魅力呢?备课前,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设计与说明 “鸡兔同笼”是新世纪教材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这个单元的内容。教材为什么将其确定为学习内容?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呢?通过研究学情和教材.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其独特的设计思路和崭新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使人耳目一新。这套教科书的三个必修模块教材,在正式教学内容之前都安排了“科学家访谈”这一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在课时很紧张的情况下,这部分内容有没有学习的必要?如何处理这些内容?学习这些内容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马新民 《师道》2014,(10):25-27
师:同学们好!许艺(一名在座的学生)老师好!(学生坐下)为什么我要说“许艺老师好”呢?因为刚刚上课之前咱们班的许艺同学教了我一个字。(展示ppt中的“逋”字)就是这个字,我问一下你们.这个字该怎么读啊?(有的读fu,有的读pu,还有的读bu)有了三个读音,好,我们让许艺同学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教材都编排有自读课文,对于自读课文的处理,常常出现两种尴尬局面:一种是“牛不喝水强摁头”,学生被强迫读书;另一种是“越俎代庖”,教师干脆自己讲,满堂灌。这两种方式都是事倍功半的,都是吃力不讨好的。特别是对于文言文自读课文,学生常常是望而却步,即使自学也常常是或虎头蛇尾,或半途而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自学、自读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某天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做一回老师,为某篇自读课文出一份题目?为出题考别人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了。于是我就在我所带的高一班级做了一次实验,课文是苟子的《劝学》,这是一篇很重要的要求全文背诵的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如何处理新编语文教材中两类自读课文呢?教材编者在说明中明确规定:“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自读。”又指出自读课应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并巩固和提高,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出发,精心设计导读。我认为自读课的导读应以“导”为核心,抓住五个基本环节。一、导之以向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学生自读一篇课文,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新教材对课内自读课文通过明确“学习重点’作了自读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