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养蚕体验实践活动”是我校根据《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的“常见的动物”和“动植物一生”等章节内容标准策划设计并广泛开展的。活动全程以国家教育方针和科学传播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水平提高为目标,力求科学传播教育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在“科学养蚕体验实践活动”这个科普平台上,教师通过精彩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带领儿童去探究科学、感受文化、关爱生命、学会合作、学会奉献,从而达到激发儿童讨论科学的兴趣,让学校科学传播教育行为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有益于儿童人生发展及素质优化,有益于社会、家庭、学校诸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科学养蚕体验实践活动”的科学、文化、教育多元价值及意义得到普遍认可。在本文中,我们将就该体验活动的设计策略、传播模式、成果及评价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针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的有效策略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刘松林 《科教文汇》2007,(5S):111-11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往的实验教学是以“提出原理-验证原理-应用原理”的模式来组织教学的,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轻视教学过程的感受和方法的获得。这与人的认识规律不相符,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家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式学习就是仿照科学探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探究方法,从而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使用新教材的几年中,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责任与道德编辑的话:  与数千年间人类文明历史中逐步形成、发展的“道德”、“伦理”相比,科学、科学家、科学共同体乃至今天的所谓科技界,显得是那么年轻。因为“科学家”的出现不过是文艺复兴以后近300年来的事情,甚至英语中,在19世纪中叶前还查不到“科学家”这个词汇。现在,我们讨论所谓科学道德问题,往往是从传统的人文属性出发,还不能说是准确地表达了科学与技术的本质特征。然而,面对“剽窃”、“作假”等人为的科技工作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社会舆论往往会产生一些道德判断与伦理评价;由此又引发出一系列科学哲…  相似文献   

4.
苏珊·哈克用“中道”实用主义改造、融合各种极端科学论,避免对科学激情的单纯辩护或批判,初步尝试对科学进行更为冷静的审度。她用“探究-证据-帮助”代替“认识-检验-方法”,建构了一种颇有特色的折中理论。哈克科学论存在着诸多问题,创新性和深度尚嫌不足,但开辟了科学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保持孩子的这种科学探究、动手动脑的科学精神就成了老师、家长乃至社会的重大责任。如何在家庭中开展“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呢?  相似文献   

6.
向丽霞 《科教文汇》2009,(8):196-196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环境、总结、反思等几个方面实施探究性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科学教育中,“探究”是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没有哪个观点像“探究”或“探究教学”那样受到科学教育界如此广泛的关注。在化学教材中,集中体现了科学教育探究的要求,因为教材经过加工、整理,已经变成学生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感兴趣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学生跟着教师走”变“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现象,讨论形成知识体系。为实现化学教学的创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重视探究式学习的培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是通过对现代科学特征的分析,指出从“小科学”到“大科学”之后,传统的科学中立论就不成立了,相反,科学是负载价值的,并指出要从科学的双重属性来统一、全面地评价科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辞海》指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辞海》又指出,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显然,这个有关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定义,是已得到学术界公认的,不然也不会放入大众用的工具书中。由此可见,已公认的科学的定义只强调,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真理性(客观性)和知识的体系性,并未强调科学的水平以及方法论和知识体系的模式(范式)类型。  科学,在近代阶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极大地推动…  相似文献   

10.
科学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反过来 ,是社会造就了科学。本文运用语境分析方法 ,将科学当作一个“文本” ,放到它赖以生长和存在的社会“语境”中去考察 ,提出了“社会语境”的概念。这样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就是文本与其语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着重对“社会语境”的涵义、结构、性质和功能做了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科学非共体”是与“科学共同体”相对应的概念,是“非共识”科学共同体的简称。“非共识”与“伪”、“赝”、“反”等词义不同,故“非共识”科学共同体不是伪科学(赝科学或反科学)共同体,它仅仅表明一部分学者对所谓“科学共同体”的主流学术抱非共识的态度,他们自己的学术成果还暂时处于被排斥的地位,有人便将这批人简称为“科学非共体”(以下简称“非共体”)。  相似文献   

12.
刘兵  侯强 《科协论坛》2005,20(11):22-25
一、何为科学传播 虽然科学传播的研究日渐活跃,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科学传播都没有明确的定义,甚至连提法都不太一样。譬如在国内,有使用“科技传播”的,有使用“科学传播”的,也有专门研究“技术传播”的;在国际上,英中有“Se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STC),有“Science Communication”,还有“Scientific Communication”和“Technical Communication”。国内学刘华杰认为:“因为我们更强调的是科学观念和科学事实的方面,不更多涉及实用技术的普及,不直接讲’技术传播’或’科技传播’,只是’科学传播’。但这不妨碍其他任何人或单位用别的称呼。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作为享誉中外的科学巨匠,其卓绝的学术功绩和思想光辉在学术界掀起探究热潮。在钱学森百岁诞辰之际,我们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历数他给我们留下的思想财富,试图展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钱学森科学思想体系。共词分析的结果表明, 他在“系统科学与工程”、“思维科学”、“大农业经济”、“科学学”、“技术科学”、“城市科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思想尤为后人关注,其中,“系统科学思想”作为核心思想始终贯穿于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钱学森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国人在探究“中国科学为什么落后”这一问题的答案历程中,充分认识到“实用理性”是阻碍科学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也认识到为学术而学术是科学理性的本质特征。但在“富国强种”的救国重任后,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历程却时时受制于“实用理性”,科学工作者们往往不能抵挡名利的诱惑,或彷徨于学术与名利之间,或弃学术而就名利。科学工作者科学理性的缺陷,也是学术体制之外制约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试论科学学派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伦 《科学学研究》1997,15(3):17-23
科学学派是科学知识与科学社会“交叉”的产物,科学危机是科学学派形成的前奏,科学社会的需要则为科学学派的形成提供了契机。学派理论纲领的形成有其充分必要条件,学派领袖则是集知识权威、导师权威和组织权威(加上迷人的气质)于一身的科学权威;科学学派的“核”在学派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强大的聚合功能,“师生互择”机制决定其聚合的轨迹,科学论争(科学竞争)则起着催化放大的作用。科学学派的繁衍、分化是其引人注目的两种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16.
探究,即探知研究,由探及究;是究出原因,究出结果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话耐人深思:“往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回想自己的童年,审视自己的教学经历,我们会发现,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种素质就是探究精神,一种宝贵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萌芽。这种宝贵的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可以推动他走向科学,走向发明,可以成为小发明家,更或许成为牛顿、爱迪生。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更为重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倡:“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冯毕军 《科教文汇》2009,(12):181-181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中学生正处于心智快速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但是多数学生要对“问题”进行长时间探究感到比较困难,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适时地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探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学习是当前小学科学课堂的基本特征。在落实动手做科学的同时,如何避免学生动手有余而思维不足,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如何让教师因材施教?如何让每一个孩子看见学习上的成长轨迹,促进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科学记录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相似文献   

19.
王新峰 《科教文汇》2010,(21):118-118,120
本文结合课程标准,通过分析一般意义上和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含义,列出科学探究所包含的要素,并具体陈列出科学探究的能力各要素分别对教师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策略,最后结合《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的实例说明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20.
李云海 《学会》2022,(9):49-54
从高阶思维的概念出发,分析科技馆探究活动的特点,从探究活动与培养高阶思维之间关联进行阐述,并围绕当前科技馆如何设计科学探究式活动开展讨论。同时,结合科技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具体实例,在如何设置具体问题情境、怎样依据“三镜效应”优化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以及在求异思维上科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等方面,提出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