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雨潭》一文选自朱自清的《绿》。课文以游踪为线索,先后以“山边”、“亭边”为观察点,勾画出梅雨潭的外貌,瀑布的气势,水花的活泼可爱,给读者留下准确、鲜明而又完整的形象。课文一开头写梅雨潭瀑布,就是由远及近地变化观察点,写出了对瀑布的不同印象。作者先描写山边所见瀑布远景:“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几里,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在眼前了。”这里对瀑布的声音和概貌的描写,使读者对梅雨潭有一个总体印象。接着,作者交换观察点,描写在亭边看到的近景:“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不再是幅整  相似文献   

2.
《阿房宫赋》(高中语文第五册)历来脍炙人口,因为它给人哲理的启迪是以深刻的形象感染为基础的。其塑造生动形象的意境的突出手段是恰到好处地运用比喻,真是妙喻多彩文生辉。“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走廊绕着楼阁的  相似文献   

3.
《梅雨潭》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首先要让学生对整个画面有一个总的印象,开始观察的顺序可以从上到下:瀑-→亭-→潭.然后再启发学生设想自己坐在梅雨亭里进行观察.观察的顺序可以这样安排:  相似文献   

4.
节选自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名篇《绿》的《梅雨潭》,在艺术上值得探求的地方很多。兹根据教学需要着重谈以下三个问题。一、比喻比拟熨贴自  相似文献   

5.
小语五年制第八册第2课《梅雨潭》,节选自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较之原文,显得更精粹、凝炼,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佳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品味赏析,对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点面结合比例匀称景物入文往往形成一个画面,丰富的画面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景物集合而成的。点和面的关系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点才有面。写景就要由点及面,才能形成整幅的自然画卷。同时,画面要讲究比  相似文献   

6.
知识卡片郭沫若和茅盾都十分敬仰一代伟人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了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我愿做这匹‘牛’的‘尾巴’。”茅盾莞尔一笑,接着说“:那我就做牛尾巴的‘毛’。”从敬仰鲁迅到学习鲁迅,郭沫若和茅盾的自喻蕴涵着谦逊与献身精神的高尚品格。鲁迅自喻为“牛”,郭沫若自喻作“牛尾巴”,茅盾则自喻为“牛尾巴上的毛”。这一个接着一个的比喻从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形象,意趣盎然,从而给人以语言艺…  相似文献   

7.
【精彩段落】有一类人,像古井。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圈死水,静静的,不管风来不来,它都不起波澜(lán),路人走过时,都不会多看它一眼。可是,有一天你渴,你站在那儿掬水来喝,这才惊异的发现,那口古井,竟是那么的深,深不可测,掬上来的水,竟是那么的清,清可见底,而那井水的味道,甜美得让你魂儿出窍(qiào)。才美不外露,已属难能可贵,大智若愚,更是难上加难。世人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所拥有的抖出来让别人看,肚子里有一分的,他说有两分,有两分的呢,说自己有三分,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8.
李慧 《文教资料》2013,(5):12-14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代表作,由于早期受到玄学派影响较深,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奇思妙喻使诗歌言之有物而不失幽默感,同时也达到了他所提倡的非个人化的效果,并且增加了诗歌的新颖性,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一诗中艾略特运用的奇思妙喻及其达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著名文学家朱自清的散文《绿》是一件完美的艺术珍品,那么节选的《梅雨潭》(五年制第八册2课),则是这件珍品中的一颗熠熠闪光的绿宝石。佳作配彩图,可称是图文并茂,相映生辉,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一、自然景色的奇异美这篇优美的散文本身就是一幅风光绮丽的山水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八册看图学文《梅雨潭》是一篇写景物的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教学这篇课文,要注意培养学生审美的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观察景物,学习如何写景。教师解题之后。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让学生逐一观察梅雨亭、梅雨瀑、梅雨潭,了  相似文献   

11.
赏美景学妙文培养能力──《梅雨潭》教学建议与简评陕西李爱岚《梅雨潭》是一篇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看图学文教材。课文配有一幅彩图,三段文字。彩图画面有奇突的亭,有气势磅礴的瀑布,也有像半个环儿拥着的群山。作者文笔清新,通过传神的词语和多处恰当的比喻,生动...  相似文献   

12.
《梅雨潭》以极其洗炼的文学语言描写了祖国的山川岩瀑之美,有些语句虽然极富于表现力,但学生却不易理解,这里试摘数例加以解析。一、“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这个分句中“水”的修饰语很长,从“镶……”到“白而发亮”都是修饰说明“水”  相似文献   

13.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代河南(今洛阳市)人。天宝年间游长安求举,未能中第。后退隐于颍阳太谷、汝水之滨。刘方平系匈奴族。据《新唐书》的《宰相世系表》载:“河南刘氏本出匈奴之族。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其俗贵  相似文献   

14.
看图学文是教材中既有特色,又富生气的一类课文。它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和思维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观察与语言表达如何结合提供了范例。第八册语文课本卷首安排的《燕子》、《梅雨潭》这两幅优美的图画与两篇同样优美的抒情散文,给人以清新之感,是引导四年级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陶冶美的情操  相似文献   

15.
有段意趣隽永的文坛佳话 ,极为耐人品味 :郭沫若与茅盾都非常敬仰鲁迅先生。有一次 ,他们谈起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 ,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 :“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 ,我呢 ?我愿做这匹‘牛’的‘尾巴’。”茅盾莞尔一笑 ,接着说 :“那我就做牛尾巴上的‘毛’。”从敬仰鲁迅到学习鲁迅 ,郭沫若与茅盾的自喻蕴含着谦逊和献身的高洁品格。鲁迅自喻为“牛” ,郭沫若自喻作“牛尾巴” ,茅盾则自喻为“牛尾巴上的毛” ,这一个接着一个的比喻从大到小 ,由整体到局部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相映生辉 ,使表意生动…  相似文献   

16.
《梅雨潭》是一篇看图学文,作者朱自清写的是浙江省温州地区瑞安县境内的一个风景点——梅雨潭的情景。那里山水相照,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宛如仙境,故有“仙岩”之称。全文生动活泼,结构严紧,比喻精妙,语句洗练。特别是融景入情,意境幽美。教学时,如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弄清梅雨亭、梅雨潭、梅雨潭的位置,了解“亭”、“瀑”、“潭”的关系,领略梅雨潭及其周围幽美的景色,把学生带进幽美的意境,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关键。一、观看亭子的“险”教学一开始,指导学生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以“亭”为观察点,按照“亭→瀑→潭”的观察顺序,写了亭、潭、瀑各自的位置及相互间的关系;写了作者怎样从上而下观察和描写瀑布的。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看亭子,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作者  相似文献   

17.
教学案例 片段一 伴着《原野牧歌》的音乐,教师深情地朗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场早春的暖雨,是一场令人赏心悦目的多情雨。在“一个阴霾的日子”,她突然来了,“使人骤然感到一股复苏的暖意”。这暖雨“治愈”了“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多么及时,多么富有感情。这和杜甫笔下的春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足以让人全身温暖!  相似文献   

19.
《围城》中的比喻,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超越前人的,取得的成就是引人注目的。许多研究者著文论及《围城》用喻的特点。本文试图从喻体的角度对《围城》用喻加以分析,现论述如后。一我们认为,《围城》用喻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取喻于身边通俗琐屑事物,以产生一种幽默或讽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1,(18):36-37
诗法指津比喻,又称譬喻,它不仅是增强古典诗词作品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也是描绘人、事、景、物的一种艺术手法。简单地说,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描摹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易于理解。古典诗词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人物或事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