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实施后,“应用题”三个字已从教材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应用题来实现。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问题的情境和题设都由教材直接给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对“数量关系”的掌握。例如。在传统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概括起来就有“大数”-相差数=“小数”,  相似文献   

2.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找关键词从而理解题目的意思,提取并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从条件入手与问题入手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涉及加、减两种运算,教学难点是厘清数量关系。为了攻克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题意、动作演示数量关系、画图标注重难点、给算式编题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掌握数量关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数量关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差异对比,有效渗透方法,不断强化数量关系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多数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过多关注对问题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而忽视对数量关系的运用,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有效思考,缺乏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不能正确形成解题策略。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数量关系的运用,从构建数量关系到活用数量关系,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围绕解决问题的步骤,从"捕捉有效信息,读懂关键词""巧用解题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学会回顾反思,概括提升""挖掘拓展,建立模型"四个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在小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利用有效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构建解题模型,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学会认知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未来教育所必须形成的四种学习能力的首要能力,它侧重于学生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的掌握。教会学生学会认知要求在教学中做到“三个结合”“两种学习”“一种训练”。同时,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8.
一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解决问题能使学生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学生学会解决某类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解决问题教学要基于数学新课标理念,研究、建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本文从“创设情境,贴近学生,从生活入手”提炼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拓展运用,培养实践能力”三个方面,阐述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8,(23):70-71
小学数学分数问题是小学生容易出错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突破这个难点,老师要分析学生,也要分析问题。理解分数问题中叙述数量关系的句子,确定基本数量,正确运用数量关系,是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而分数问题中叙述数量关系的句子形式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归纳四种数量关系句型,对比异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数量关系,解决一般分数问题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体验的方法,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正确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理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并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爱燕 《山东教育》2011,(12):42-43
“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从属于逻辑思维,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派生的。就小学教材编排来说,低年级的比较主要是直观的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在感知到数学材料的外部特征的基础上,认识“同样多”“x比y多(少、高、矮、长、短)”,进而延伸到数量的比较,数量关系的比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提高,直观的比较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间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与此同时,教师在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其中数量关系被弱化的问题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有人提出:新课程教材一般不总结、提炼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比较重视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几乎没有体现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解决数学问题的认知过程来看,学生要先在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再通过模型的建构掌握数量关系。模型的建构是区分学生水平的环节,教师应在教学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时,结合基本数量关系和常见数量关系建构等量关系模型,帮助学生抓住问题本质,进而建构解决问题的模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田晓克 《新疆教育》2013,(11):39-39
“学疑探导教学法”是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而探索出的一种教学思路。它能够将教师从过多的讲授中解放出来,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如何运用这一方法,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对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提高感悟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下面结合“8和9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从不同切入点,谈谈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7.
数列与不等式不仅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知识,更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数列中有许多与不等式相结合的不等关系,这些不等关系是数列与不等式两部分知识的综合与应用,正确处理这类不等关系能从较高层次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求数列中不等关系成立的方法与策略较多,“放缩”是常用的基本方法策略本文将列举探求数列中的不等关系成立的几种放缩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苏教版教材注重呈现知识的生活面貌,数量关系穿插于各部分教学内容之中,“悟”的成分很多,没有概括。课程改革数年,不少教师经历了教与不教,如何教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学生对数量关系模糊不清,也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决”是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本从中美两国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的比较研究入手,比较和研究了中美两国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两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王晓莹 《考试周刊》2016,(11):63-64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把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有关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创设情境、提高兴趣,掌握数量关系、加强训练"是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