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相关现象,对以后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进行一些思考。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不对称现象;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历史回顾及相关问题;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浪潮下,跨文化传播日益频繁。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影,在国际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字幕翻译是电影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因素之一。字幕翻译受到语言、文化、技术方面的挑战,它的特点和所受限制决定译者对文化信息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从而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电影是最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传播途径,是沟通语言和文化的桥梁,电影文本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国度、民族之间独特文化因素的译介和传播。与其他文本的翻译不同,电影字幕翻译对语言的逻辑性、感染力和艺术性等有更高要求,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便是跨文化因素电影字幕翻译中常用的策略,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运用这两种翻译策略,力求使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实现成功对接,使观众顺畅观看和正确理解影片的源文化内涵,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于艳丽 《考试周刊》2010,(43):98-9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不仅要进行语言教学,而且要进行文化传播,英文电影是进行文化传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论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电影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电影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球传播格局的扩大使得国家之间的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电影行业成为传播国家的核心价值和民族文化的精粹的媒介载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强了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力度和广度,给中国电影走出去带来新的契机,但是中国电影在跨国的传播中,依然面临着跨文化的障碍。本文以中国电影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传播为研究对象,中国电影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更好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语境给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李安电影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成功,显示出其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造诣。本文通过对李安电影作品的跨文化特质进行解读,总结李安电影作品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经验,以期对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48):19-20
跨文化交际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贯穿人类实践轨迹之始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的出现远远早于"跨文化交际"这个术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通过彼此沟通,增进情感,互通有无,借鉴对方优秀的文化丰富本族文化内涵。电影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和传播手段,发挥着其他媒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华语电影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电影台词作为角色信息产出物,向受众传达着电影的微观意旨,从一个小小的剧情折射出电影背后承载的电影输出国文化的宏观蓝图。本文以冯小刚电影"老炮儿"为例,从跨文化视角审视其台词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微观逆流和宏观顺流之现象,旨在剖析跨文化交际的多种手段和可能性,丰富跨文化交际的实现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电影是文化的标志,是文化的产物,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使得电影的主题带上强烈的区域性文化特色。本文对比基于恐怖主义主题视角下中美电影的异同,深理解两国的文化及价值观差异,以其更好地促进中美电影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以李安导演作品为入口,采用文本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析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中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播,客观分析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通过文本比较分析、探索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对策。希望通过相关策略的提出可以帮助中国电影通过更具普遍意义的影响语言,摆脱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内外电影片名的特点出发,比较了不同文化中电影片名的异同。而后从跨文化传播和商业效果传播两个角度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为了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播,电影片名的翻译主要依托劳伦斯·韦努蒂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商业效果传播则以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探讨片名翻译作为一种交际翻译时所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电影作为一种直观的、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文化的传播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英文原声电影将赏析将语言、文化输入和教学融为一体,强调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的结合,是提高英语学习者跨文化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跨文化交际中,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分析电影片名翻译中注重文化与广告促销的特点,阐述不同的翻译方法在理解与表达上的异同,并针对目前电影片名翻译中存在的一片多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由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交际失败在电影<刮痧>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以<刮痧>为切入点,从霍夫斯塔德的文化价值观来阐释中美文化差异,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缓解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从而提高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蒙 《海外英语》2014,(20):142-143
英语电影包括了字幕、语音、图像等各种信息的传播介质,所以广泛应用于高校的英语教学。该文主要探究了英语电影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别从听与说、词汇、文化等几方面教学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英语电影可以激发高校大学英语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电影《世界是平的》又叫《服务外包》以热门话题服务外包和爱情、文化为主题,演绎了一场跨文化爱情,也体现了文化差异,文化冲击和文化融合。以该影片为研究对象,运用跨文化适应理论对电影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文化震荡(尤其是文化疲劳和文化距离两方面)和跨文化适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通过剖析男主角陶德.安德森在印度所经历的文化冲击及他所采取的跨文化适应策略,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从文化冲突转向文化融合,从而有效地达成跨文化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迪士尼电影公司将中国古代乐府诗《木兰辞》改编制作成动画电影《木兰》(Mulan).该片一上映,同时受到国内外影迷的热烈追捧,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这部动画电影具有重要的跨文化意义,表面上属于中国文化元素的符号在该影片中被电影制作者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们象征着美国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将电影中出现的女主人公花木兰、男子形象以及木须小龙这三个重要符号置于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借用象征符号学理论相关知识,结合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取向对上述符号进行解读,分析同一符号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不同象征意义,并剖析这种结果背后潜藏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一种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其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的一个直观载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它的电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了银幕,制作成了大型动画片《Mulan》,在全球赢得了票房佳绩。这部影片虽然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却被赋予了浓厚的美国文化的色彩。从三个角度,即传统与自由,家族至上与个人至上,“男尊女卑”等级思想与女权主义思想等,对比分析了《木兰辞》与电影《Mulan》中体现出来的中美文化的不同。同时,试图激发人们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增强人们对异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英文原声电影在教师进行跨文化教学中有更好地了解地域风情和社会习俗、营造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情境、理解电影的主题及价值观、获得非语言文化交际能力等优势,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结合电影《里约大冒险》,具体分析了英文原声电影在跨文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电影成为不可忽视的跨文化交际手段之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必然趋势,这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是影响外国观众接受中国电影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文化要素翻译是译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以徐克执导的《狄仁杰》系列电影中法译字幕为对比语料,分析译者在翻译中国电影的文化要素时所采取的策略,以期为中国电影外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可进行跨文化交际。而电影,作为反映现实生活、体现大众文化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一面镜子,是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方法。我们在欣赏电影文学的同时,置身于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在受到英语文化的熏陶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化素养,加深了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本文试从女士优先,亲吻和拥抱,象征意象,平等礼貌等方面来体现英文电影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