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推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也凶此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从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原因、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三个方面,就如何维护西部地区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阐析。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与元明以降淮河流域社会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明以降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迁。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导致了该区域社会环境的恶化,而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螺旋累积的恶性关系,最终导致该区域社会矛盾复杂、尖锐,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全面倒退,淮河流域社会随之发生了重大而深刻变迁。  相似文献   

3.
环境司法责任即是国家环境责任体系内容之重要组成部分,又在国家环境责任的履行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保障作用。在我国环保立法逐步加强和完善的状况下,黄河三角洲区域各级国家司法机关环境司法责任的实际履行与该区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面对该区域严重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肆无忌惮,该区域各级国家司法机关环境司法责任凸显。研究完善和有效落实该区域各级国家司法机关环境司法责任对于黄河三角洲高效开发而言意义重大,不仅对黄河三角洲区域开发政府环境责任理论有重要的体系构建价值,而且对该区域政府环境责任履行的有效实践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保障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地理位置区域,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西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矛盾。本文通过对西部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系统分析,指出了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协同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和陕西经济发展带来了三个机遇,即:政策机遇、调整产业机遇、推动机遇。西部地区应借助于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有利政策,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在确保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体系。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西生态环境立法的价值选择涉及多元的利益冲突。协调广西生态环境立法利益冲突是保护广西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本文从广西生态环境立法利益冲突现状出发,分析其利益冲突的原因,并借助利益平衡理论对协调其存在的利益冲突提出对策建议。广西生态环境立法要实现良好的预期保护效果,必须在统筹协调与倾斜保护、综合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在立法中增加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之规定、建立专门的利益平衡协调机构和完善地方区域利益激励机制,对利益冲突进行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点为切入点,以和田地区生态环境为例,阐述了西部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和超载放牧,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农田荒芜、草场退化、植被锐减,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已超过了生态安全的警戒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为此,提出用法律生态化理念,完善我国环境立法体系,旨在解决环境恶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部区域发展需要法制支撑,在诸多中央立法尚未顾及以及必须反映区域特征的领域,更需要通过先行立法予以规范。而在西部先行立法中,倘若不坚持法制原则,势必造成对法制统一性的破坏。本文以法制统一性为视角,在解析西部先行立法的必要性以及其与法制统一性可能存在的冲突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协调西部区域先行立法与法制统一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淮河流域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流域生态环境出现了问题,流域内生态环境也不容乐观,对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引以为重,通过制定具体措施,统筹发展,切实保护流域内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路径选择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民族区域自治及其相关法律有其正当性,我们必须从依法保障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人手,使自治机关自治权充分得到实现,进一步完善资源与生态环境立法,从而探求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经济发展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根本,而西部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文章论述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论证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指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经济发展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根本,而西部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文章论述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论证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指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代甘肃生态环境变迁的社会根源,一是生产生活需要支付生态环境成本,如森林草原转化成能源和建筑材料;农牧农林转换毁坏林草植被。二是社会动乱使生态保护处于失控状态;军阀、官僚、商人为获取财富随意毁坏自然环境。生态变迁的趋势是人地关系总体趋于紧张;水资源减少与干旱成为生态恶化的典型特征;国家政策对生态环境影响明显;生态破坏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构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加强生态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重点之一,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好维护具有同等重要性,环境承载力的有限和资源的相对不足,促使我们更新发展理念,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主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地方环保立法,从而实现广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生态环境问题,这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工业化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也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特点的难题。今日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背后,隐藏着对自然资源透支使用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巨大风险。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变迁,政府作为理性经济人,要担负起生态责任,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培养公民环境道德,严格立法、严肃执法,并做好环境救济工作。  相似文献   

17.
西部公路建设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建设的发展对西部经济社会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将对西部地区的环境,特别是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和污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贵州面临任发展经济、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国发[2012]2号文件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这对于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屏障而经济社会欠发达的省份,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协调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 235条规定了对生态环境损害享有索赔权的机关与组织。但由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理论基础的构建不充分,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制度设计和进一步开展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逻辑不自洽等问题。因此亟需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构起具有深厚法理支撑的法治理论体系。随着环境资源一体化保护的新型环境观的构建,传统模式下环境资源分割立法、分开保护的观念得以转变。在此新型环境观背景下,公共信托理论的回归符合当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赋予政府提起诉讼的正当性,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沛的理论支撑。利用公共信托理论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理论基础作全面、细化解释,能够先行引领未来的环境资源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要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严峻现状,决定了对生态环境运用刑法保护的必要性。我们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