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孩子被撤职了,母亲的耐心开导让他重新恢复了自信…… 那是去年11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下班回家之后;发现儿子老老实实坐在沙发上,电视没开,也没有像往常一样练琴。我忙着换鞋,没有仔细看他,只是随口一问:“早回来啦?” 儿子没有回答,我感到诧异。因为每次回来,儿子总是先扑上来搂着我的脖子亲热一番,而今天却是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这是怎么了? 我一边想着,一边穿好拖鞋走到客厅。朝着儿子一看,我这才发现他的神色不对,两只眼睛不安地看着我,小嘴绷得紧紧的,我又问了一句“怎么了,不说话?” “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坏消息…  相似文献   

2.
秦文君 《山东教育》2004,(36):44-44
我的孩子叫萦袅,这个名字是由我和丈夫一人出一个字,我最爱“袅”字.他爱“萦”字,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美好的升华”,当然,起这名字的另一个动机是,它不大可能与别人重名。说起为孩子起名字,也很奇怪,我俩很早就煞费苦心地给孩子起名,男孩的名起了一个又一个,都被丈夫无情地否定掉;女孩的名只提出一个,却是两个人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3.
王仲平 《师道》2008,(4):32-32
元旦前夕,我收到许多学生送的贺卡,其中一张贺卡上的祝福词写得很特别:祝老师活得像个神仙,死了像大海。我拿着贺卡反复揣摩:是他自己写的,还是从别处抄的,或者是别人教他写的?在他的思维里,大海究竟代表了什么?同事看了也感到惊奇:“十来岁(四年级)的孩子写出这样的话,真看不懂。”我很想知道孩子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怕直接问会吓着他,又怕得不到真实的答案。于是,我耐心地等待机会。  相似文献   

4.
别急,慢慢来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是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是最仁慈、最有耐心的教育家,能原谅、允许孩子的“语句不清”、“摔跟头”等一系列“错误”。我时常看到年轻的父母们耐心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大人们则总是面带徽笑、嘴里不停地重复着;“别急.慢慢来!”这句话。  相似文献   

5.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一天,我去一个朋友家玩,看到她三年级的儿子动作娴熟地在电脑上忙着什么,我们走过去一看,他正在虚拟社会里与他的网上“情人”聊得起劲,朋友立即很恼火地把电脑给关掉了,还对我说:“这孩子,一天到晚上网,别的没学会,只会聊天。”孩子气呼呼地做在沙发上,半天不说一句话…… 快开学了,在一个商场里,我见到一家三口正在选购孩子的学习用品,当妈妈挑着一只书包的时候,孩子摇摇头,说这不是名牌,无奈,妈妈只好又重新挑选了一只。一会,爸爸又为孩子买了一只文具盒,孩子又不同意,说这个不好看,爸爸只能重新挑选。我发现爸爸妈妈总是顺着孩子,直到孩子说好为止。  相似文献   

6.
操场上,学生正在打扫卫生。桐花那黄绿色的花蒂均匀地铺在地面上,给人一种安详又自在的感觉。学生打扫得很认真,但是并没有将花蒂清扫掉。领导走过来问:"你们怎么不把这些扫掉呢?"一个男生很真诚、很耐心地解释:"老师,这不是垃圾。"领导很纳闷:"这不是垃圾,那这是什么?"十多岁的孩子一本正经地回答:"老师,这是植物,不是垃圾。"我在一旁听着,不禁哑然失笑。孩子回答得多好!"这是植物,  相似文献   

7.
家教十大难题会诊本刊记者家长:孩子有话不和我说;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孩子:家长不理解我;我不知道怎样向父母说出我的想法。1996年3月,《中国妇女报》刊登了《家庭教育有奖问卷调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收到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近...  相似文献   

8.
开学之际,—位家长手拉着一双儿女来要求给孩子报名入园。在与家长谈话时,稍大的女孩子扑向我怀里,紧紧拉住我的手,睁着两只大眼睛可怜巴巴地盯着我,当时我心想这孩子倒不怕生,不觉蹲下身子问道:“你今年几岁了?’可是这孩子笑眯眯的只是不出声。家长叹着气说:“唉,王老师,我前世作了孽,两个孩子都是哑巴。”我听了楞住了。这位母亲见我惊讶的表情,为难地解释说:“本来,我准备让他们去读聋哑学校,可是要在十周岁以后才能去,他们看到别的孩子都进幼儿园了,也老是跟我吵着要上幼儿园,我告诉他们不能上学,他们又不懂,仍是缠着我,他们哪知道自己比别人缺一窍呀!”说着,竟流下了眼泪。两个孩子见妈妈哭了,都偎依在她身边,苦着脸也想哭。看着他们恳求的目光和期待的面容,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我毅然告诉老师们:“这两个孩子我收下了。”这两个聋哑孩子入园了,可是,教育上却遇到了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农村幼儿园.经常有随父母到外地打工回来插班的幼儿,所以经常听到教师们说:“插班的孩子真是不好管,我不想我们班来插班的孩子……”这学期我们幼儿园就来了几个插班的孩子,在与孩子们共同活动的时候,我确实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幼儿群体:他们有的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眼睛茫然地望着周围的一切;有的趴在桌子上将自己攒成一团,只露出一双眼睛不断地向四周窥探着;  相似文献   

10.
我在幼教工作岗位上已工作了八年 ,也许你会问 :天天和孩子在一起 ,干着包括擦屁股在内的繁琐工作 ,心里不烦吗?如果说从没烦过 ,那是假的 ,一个母亲带一个孩子都少不了有心烦的时候 ,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三四十个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个性的孩子呢?但我们深深地知道 :当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有超人的耐心和博大的襟怀。我是这样想的 ,也是这样做的。有的孩子生病了 ,他们将吃下去的食物吐在身上 ,将大便拉在裤子里 ,我总是耐心地为他们换洗。其实 ,我也怕脏、怕臭 ,是什么让我克服了这一切呢?是我心中油然升起的母爱。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  相似文献   

11.
周元明 《江西教育》2004,(20):44-44
美国电影《师生情》里有一位优秀的白人教师,他在给一位长期受种族歧视的黑人孩子上课时耐心地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不要紧张,仔细数一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手指?”那孩子缓缓地抬起头,涨红了脸,盯着老师的五个手指,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三个。”“太好了,你简直太了不起了!一共就只少数了两个。”老师的“赏识”像久旱的土地遇上甘霖.孩子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后来,黑孩子果然成了优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正身体不好又怎么了?我还真不信了,我就把生病作为一个敌人来看待。我藐视你,我就不当你一回事!这几天停用一切药物,饮食上百无禁忌,腥的?吃!辣的?吃!爱吃的水果?想吃就吃个够!生病怎么了?我就是要拼命努力地工作,甚至比平时更卖力!今天我差不多在教室整整待了一天,不停地说着,忙着……即使是不听话的孩子,我也不骂他们,而是温和耐心苦口婆心。那个脸皮最厚,怎么骂都没用的孩子,我终  相似文献   

13.
这十余年来,经常有高中生或是他们的家长来问我:“为什么我(或我的孩子)读了十余年的语文,总做不好作文?高考了怎么办?写作有没有诀么办?写作有没有诀窍?”对此,我只能耐心地给他们解释:我们的孩子从小看卡通、漫画,到了学校,读到四五年级,刚掌握语言这一工具,本应该好好利用这工具去读书。然而,老师不教他们去使用这工具,却反复研究、琢磨这工具,就像一把锄头本是用来开矿的,我们不去开矿,却专在磨那把锄头,把它镶了金边还换了玉柄。难道不是吗?我们的孩子学了语文不去读书,却专门研究“这个词用得好不好”,“这个…  相似文献   

14.
张光银 《师道》2003,(5):21-22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多蒙茜·诺尔特的这段话催我警醒,令我思考着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与未来。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困境:矛盾重重国家督学周德藩说:“矛盾的家庭与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在今天应引起每个…  相似文献   

15.
刘文东 《广东教育》2006,(7):115-115
出差四天,刚回到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唧唧喳喳地对我说个不停。这个问我去哪里了,好玩不;那个告诉我他怎么样了;还有个调皮的孩子竟然学着冯巩的腔调说想死我了。看着孩子们那高兴的劲儿,我也感到格外的开心。乱哄哄中,有个孩子凑近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班里有好几个同学希望你最好不再回来呢。”我心里咯噔一下:不会吧,我和孩子们关系这么融洽,怎么会有孩子希望我不再回来呢?是什么原因让这几个孩子这么“恨”我?没理由呀!  相似文献   

16.
1.培养理智讲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有启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时下,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学前儿童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上,显得缺乏耐心,不肯动脑筋,不愿下功夫,懒于去寻求适合于孩子特点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就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 一、信口开河。有些父母的言行没有一个准谱儿,而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同一件事,今天同意让孩子做,明天又不让孩子做。如妈妈今天死活不让孩子到姥姥家去,可明天孩子不愿去时又强迫孩子必须跟着去。这就使孩子不解地问道:“昨天你不让我去,说我去了不是好孩子,那你今天又怎么让我去了呢?”  相似文献   

18.
一入夏,学校大堂北边的墙上就爬着一些蜗牛。这常常吸引着饭后的孩子们驻足观望。“一只,两只,三只……”这不,一群孩子又围在墙角边数起蜗牛来。我闻声过去,只见十来只蜗牛正爬上墙壁,在午后的阳光下一个个闪着亮光儿。有意思的是,我班的“蜗牛”亮亮也在。亮亮不是留堂写作业的吗,  相似文献   

19.
《英语辅导》2005,(1):57-58
本地人已经认识我——他们喜欢我——特别是那班孩子。在我刚开始接近他们,并友好地向他们问这问那时,有的人还当我是拿他们开心,便想粗暴地疏远我。我对此并不生气;我只对我观察到的情况有了切身的体会:即稍有些地位的人,总对老百姓采取冷淡疏远的态度,似乎一接近就会有损他们的尊贵;同时又有一些轻薄之徒装出一副屈尊降贵的模样,他们的傲慢却反而伤害了穷人们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升入中班,我班幼儿就开始学习用针了。四岁多的孩子,要拿起只有几厘米长的针去缝东西,谈何容易。一开始许多幼儿拿不住针,穿线时,两只小手在发抖,好不费事。个别性急的小朋友,还几乎失去了信心。这时,我便耐心地给他们讲“铁杵磨针”、“滴水穿石”的故事,孩子们被这种精神所打动,一个个耐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