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丹 《大观周刊》2006,(28):60-61
在业内同行把王黔生称作“大师”,外行的人也愿意称他为“大师”。厨艺精是做大师的必然,为人师表的品德更是做大师的必备条件。除此之外,王黔生身上还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厨房他可以将菜品做到极至;在厨房之外,他用所有的精力将滇菜文化传播到世界上他去过的每一个地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我这人生来爱做梦,曾经做过不少多姿多彩的梦:读书梦、当兵梦、爱情梦……但做得最多的是记者梦。 少年便做“记者梦” 记得上初中时,学校里每天下午有一节读报课。担任班长的我,被班主任“封”为读报组长。每天读报课,我便站在一米高的讲台前,为同学读报。班主任则坐在教室后面,有时“抓”出一个我读错的字帮助纠正;有时候当我对报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时,他会叫  相似文献   

3.
1994年春在武汉时,我与一位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闲谈。他说:“我们公司虽然只有200多万元的资产,可我公司注册名称,经过权威评估,无形资产价值1700万元。”并出示其评估文件要我看。我谢拒后笑问:“那我们新华书店的店招,无形资产应当评估多少呢?”他说:“以新华书店的声望,信誉、影响、规模,应属世界级中特级,无法评估它的价值。” 与那位副总经理闲聊已过三年了,此事我也没有  相似文献   

4.
人们提起包玉刚,立刻就会联想到大家对他的誉称:“世界船王”。这个雅号来自一个小小的故事。1976年3月8日,美国《新闻周刊》在封面上刊登了包玉刚的照片,并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包玉刚成就非凡,这位香港环球航运集团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仅花了20多年时间,他就建立起一个海运帝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私人海运巨头。”这篇题为《海上之王》的文章发表之后,“世界船王”的雅号就飞越到五洲四海了。其实,他现在远远不只是一个船王。1979年11月,我从合众国际社的一条消息中第一次知道包玉刚这个名字。后来,我在采访中国船舶工业公司和中国租船公司时,包玉刚的情况强烈地吸引了我。我很想采访这位船王,他还是我的同乡呢!他的故乡在浙江宁波庄市钟包村,也就是我童年经常去玩耍的外婆家。村里有个包家祠堂,包玉刚就是宋代  相似文献   

5.
去年的一个周末去了趟徽州,那里粉墙黛瓦,路边的田地里是一片片嫩黄色的油菜花.眼前摆了一堆获安徒生奖的童书,从中单单挑出了这本《少年斯特法诺》,因为我有个意大利朋友叫斯特法诺,后来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阿根廷女作家玛丽亚·特蕾莎·安德鲁埃托的父亲也叫斯特法诺,也是意大利人,这本书就是献给他的.如果可以借花献佛,我也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朋友斯特法诺,他会用中文说“你好吗”,他的二儿子,十岁的加布里埃莱也在学中文.有一天去他家吃饭,还给加布里埃莱上了堂课,这个孩子漂亮聪明,还认真得不行,临走前,我把刚读完的一本路内的小说《云中人》送给了他,对他说,“现在读不懂,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会读懂的.”这本《少年斯特法诺》也是,如果感觉读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6.
没看懂     
国际数学家大会第一天,中国青年数学家田刚在会上作一小时报告。大会名誉主席、92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听完了这个报告,当记者问及他对此“有何评价”时,这位国际知名的数学大师老老实实地朗声答道:“我没听懂。”  相似文献   

7.
读画录二则     
又是一幅“错版画”“错版画”,这是我仿照集邮界的“错版票”生造出的新词,辞典里暂时未见,恐怕美术界也不愿让它有立足之地。不过,我却很担心将来美术出版界会不会频繁地使用起这个术语。这种担心或许有点为时过早甚至有点多余,可也并非毫无原因。前不久,笔者曾见一本美术读物把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制成错版印行于世,心中很为这位文艺复兴大师、这幅世界美术杰作在咱们文明古国的遭遇感到气闷,于是发了几句议论。言犹在耳,笔者便见到“又一幅”,这回该轮到十七世纪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了,仿佛只要是大师的作品咱都不放过似的。伦勃朗晚年的生活十分清苦,直到一六六一年才稍有好转。这是因为此时有人雪中送炭,向他定购了两幅大型作品。其中一幅是受布商领袖们委托  相似文献   

8.
2014年8月,中国国际象棋男队拿下了第41届奥林匹克国际象棋团体冠军赛桂冠,一举打破了欧美长达87年的垄断,终于圆了几代中国棋手的梦. 说也巧,此时我正在采访曾担任中国国际象棋集训队领队兼教练的林峰,他因上海国际象棋小世界棋艺俱乐部理事长朱良潮之邀,来上海罗阳小学国际象棋基地讲学.林峰对我说:“国际象棋必须从儿童抓起,因为他们聪明,接受能力强,智力也容易开发.”他说:“1988年,我曾到中国重型机械幼儿园上过课,那时他们只有四五岁啊!这也许是全国第一家国际象棋进课堂的幼儿园了.”几十年来,林峰培训过许许多多的学生,还有国家集训队的队员.其中有由他启蒙进入上海市体校,14岁夺取全国国际象棋女子冠军,后又跻身于世界女子八强的特级大师秦侃滢.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生命教育的缺席 贵州遵义一名13岁的女生因生日没有买新鞋,感到“非常想不通”,把“伤心事”告诉约到家中来庆贺的另外4名同学和伙伴后,竟激起了共鸣。这5名少年最后决定“死了算”,竟喝安眠药集体自杀。被抢救过来后,孩子们还不断抱怨“活着没意思,爸妈对我不好”。 这是我从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读完这则新闻,除了对违规将安眠药卖给这几名少年的药店老板感到愤恨外,我更为  相似文献   

10.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大师?他们用什么来证明自己配得上“大师”头衔?“大师”的一般标准是什么?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比同时代的人活得长,就称呼他为大师,也不能因为他和更有名的人打过架,混了个脸熟,就给他“大师”称号。大师不同于常人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愉快的人呢?” 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不少同行抱怨:上稿难!何因?“不适应性”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的体会是:加紧学习,掌握多种采访报道手段,成为新闻报道的“多面手”。主要是,必须做到“三会”。会摄影。会摄影并不是指会“按按快门”。1993年,我靠一架 DF 相  相似文献   

13.
吉路 《北京档案》2005,(4):48-48
据台湾联合晚报和东森电视台报道,名作家李敖在去年当选“立法委员”后,依旧不改大师本色,他对记说:“还是称我大师吧,委员算老几!”。他在名片上印的不是“立法委员李敖”,而是“毁法立委李敖”,因为他表示进“立法院”的目的,就是将一些他认为不适宜的“恶法”全数删修。2月1日,新一届“立法院”成员集体照“全家福”时,独见他从中走出,拒绝合影。  相似文献   

14.
在大师对面     
如果人的情感能用数字来计算的话,将近两千八百多场音乐会的亲历使是才四十出头的赵世民对音乐的情感投入。当然,还不仅仅是这些,写乐评,采访音乐家,上大师课等等,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其“发烧”怕是已到了深度昏迷的程度了。然而,发烧并没有影响他头脑的清醒,听乐而不止于听乐,当我们大家都坐在台下沉浸在美妙的旋律当中的时候,他同时已经在想着如何与那些台上的演奏者们面对面了。我想,这就是他比我们一股“发烧友”既聪明又厉害的一着,加上他的勤奋,如今一本漂亮又结实的世界音乐名家访谈现场乐评《与大师面对面》已经…  相似文献   

15.
荷兰籍世界纪录片大师尹文思,晚年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记述了这样一段往事: 在离开汉口前,我也想,既然我不能亲去延安,我完全可以把我的摄影机交给中国同志,让他们带到延安去工作.这样,经过中共同志的帮助,决定在某晚,将摄影机交给一辆出租汽车内的中国同志.那是深夜,在汉口的一条街上,我看到了那辆出租汽车.当时,我未能看清这个中国同志的模样.我见到他后,急忙把摄影机交给他,同时,激动地低声对他说:“延安!延安!”这位同志点了点头就走了.  相似文献   

16.
太阳很快乐     
上周做家教,辅导孩子看图作文。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就一幅图写五句话,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最后一句,他写道:“太阳很快乐。”那幅图上,鸟儿在鸣唱,猴子在蹦跳,鱼儿在戏水,孩子们在打闹。如果我是太阳公公,我也会因为这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快乐。我当时夸赞他:“好好努力,你会成为一名文学家。我喜欢你的‘太阳很快乐’。”  相似文献   

17.
出征罗布泊     
(一)1980年6月24日,在豫东平原上一个叫做李庄寨的小村子里,几个刚刚放学的中学生围着一个“话匣子”,静静地听着新华社向全球播发的一条让人吃惊的消息: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之后,其中一个少年抱着“话匣子”,走进一户又一户人家,向“三叔二大娘”一遍又一遍讲述充满着他自己想象的中国西部那块神秘之地和彭加木失踪的故事。他清楚地记得,当时那个小村庄的老百姓和全国人民一样,每天都在关注着彭加木的命运。那个抱“话匣子”的少年就是我。我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彭加本失踪16年之后,我怀揣一张载有“寻找…  相似文献   

18.
小偷与乞丐     
导演贾樟柯在微博里回忆:1990年,我爱背双肩背。从火车站出来,一个少年从后面拉我的背包。我问:干吗呢?少年搂住我:老板,借点钱。他的手里是一把小刀。我说:没钱,还不知道去哪儿吃饭呢。少年仍然搂着我,我们搂着一起走了很远。他停下来,从兜里拿出一个烧饼说:你吃了吧。说完他就走了。这之后,没有人和我搂着走过路。  相似文献   

19.
同刘墨禅有交往的人称他“刘大师”。大师者,一为推崇他的画品.二喜他的人品。“地案斋”的由来刘墨样的画室取名“地案需”,与众不同的取名自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刘墨禅9岁丧父,童年时代的生活,去日苦多。自幼爱好绘画,使他在不幸中找到了一份慰藉。12岁辍学养家,没有钱买纸笔练画,遂以大地为纸,以木炭为笔,随心画来,恣意涂抹。他那时就想,白石老人能通过自学努力从一个穷木匠成为艺术大师,只要我心诚勤奋,也一定能有所造就,在这一精神的感奋下,刘墨排开始了国画艺术道路上艰苦的追求和探索。观察、写生、试着创作,没有师…  相似文献   

20.
一 年一次的世界上参与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有摄影界“奥运会”之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备受摄影界的广泛关注。去年年底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第一个“荷赛”讲习班更是撩拨着国内众多青年摄影记者们跃跃欲试的心。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也好 ,还是举办大师讲习班也罢 ,业内人士都渴望认识“荷赛”的价值、探究“荷赛”的规则、融入“荷赛”主流。显而易见 ,“荷赛”已经成为中国摄影走向世界的一个平台。研究近年来国内摄影作品获“荷赛”奖成功秘密 ,人们会发现 ,民族的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